分享

苏格兰的梁山好汉——威廉华莱士∣金雀花王朝(30)

 陆一2 2018-12-02

威廉华莱士


威廉·华莱士的崛起之路犹如中国版的梁山好汉,苏格兰在遭受爱德华一世的战争洗礼之后,已经变得羸弱不堪,国家利益任由英格兰的宰割,本国的统治者也成为爱德华一世国王的傀儡。因此,在这样的时局之下,最容易造就一批揭竿而起的绿林好汉,他们对国内的傀儡政权感到不满,又强烈憎恨异族的入侵;他们带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趁着乱世,走上历史的舞台。


假如苏格兰在经过伯力克战役和邓巴战役之后,完全屈服于英格兰的统治,与此同时,爱德华一世也能够在苏格兰推行比较积极,开化的政策,那么,也就没华莱士什么事了,不出百年,苏格兰的民族认同感会逐渐向英格兰靠齐,真正走向统一。


可是,历史总是给人惊喜,如果一切都那么顺利,那也就不叫历史了。爱德华一世征服苏格兰,并不没有真正将苏格兰民族放在和英格兰人一样的地位上,在他的眼中,苏格兰人只不过是北方高地上的“乡巴佬”。因此,从一开始,爱德华一世对苏格兰就只是征服,而不是归化。当他在伯力克战役和邓巴战役之中,凭借胜利,对苏格兰人民犯下滔天罪行之后,苏格兰人民中的有志之士,就从没想过原谅爱德华一世,也从未向英格兰认输过,这其中就包括威廉·华莱士。


实际上,在起事之前,华莱士在苏格兰几乎没有多大的名气,更别提在英格兰人中了。他不是名门之后,也不是王室贵胄,否则的话,后面人们在对他的身份进行考察的时候,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困难了;华莱士在他的家乡,可能是一个家境比较殷实的贵族,以他的身份,自然无法和那么伯爵之类的大贵族相提并论,但是,也不至于和那么所有财产加起来只有一把剑,一套盔甲和一匹马的寒酸的骑士为伍。



威廉华莱士雕像


不过,虽然出身平凡,但是华莱士本身透露着不一样的魅力,他拥有着一定的军事经验。或许是英格兰人的入侵对他的家乡造成影响,损害了他经营的产业,或许是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刺激,使得他无法眼睁睁看着国家沦落到如此的地步,从而让他决定,开始进行一场反抗英格兰人的运动。华莱士的起义应该说是成功的,在他的周围,很快就聚齐起一帮人,相信华莱士能够因着他的魅力和能力,让这个起义军能够团结在一起,才能在苏格兰的贵族中显露出来,才能一直走到苏格兰的前台。


在那个都对爱德华一世俯首称臣的环境中,能够有这样一位逆流而上的人物站出来反对英王,已经能够让人们刮目相看,并且在他手底下还有一支像模像样的起义军,对于不敢正面对抗英王的苏格兰主政者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炮灰了。


华莱士平凡的出身并没有阻止他获得巨大的名声,他周围的骑士都很拥护他,甚至于到什么地步呢?他宣布,如果苏格兰的国王巴里奥不在国内期间,他就是英格兰的摄政。这话,即使是那些显赫的名门贵族,也没有几个敢说的。


华莱士所领导的起义军在相当程度上团结了苏格兰人民,即使华莱士失败之后,他立马成为苏格兰民族独立运动的标志性人物,正是从华莱士那里汲取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后来的苏格兰人才能坚持独立运动,生生不息。因此,面对着北伐成果即将失手,爱德华一世心里着急了。


此时的爱德华一世在做什么?他正忙于鼓励和策动他的英格兰贵族们,出兵出钱攻打对面的法兰西人。爱德华一世从继承王位起,就与战争结下不解之缘

,这位强势的英王,为了他战争的名望,已经连续几年不停地征税作战,再征税,再作战,人民的生活已经相当拮据,贵族们也不愿意再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刀剑之上。因此,为了缓解北方局势的压力,他必须借助一切办法征集钱粮兵马。


爱德华一世在任上做的最令后人称赞的一件事是,他完善了议会制度。不像他的父亲和祖父,爱德华一世从来没有无故解散过议会,他深刻明白议会召开对于国家大事的干预和处理是多么重要,他从不为私人的利益和欲望而停止任何议会的召开。1283年和1295年秋季的“模范会议”中,分别有110人和400人出席了议会,与会者包括了世俗贵族,教会贵族,骑士代表,市民代表,因此,爱德华一世同他的父辈们比起来,不缺专制,但是更加开放,这足以让人们对他的王权加以尊重和信赖。


再次北伐的前夕,爱德华一世和贵族们达成了妥协。贵族们要求他重新确认两份重要的法律文件,《大宪章》和《森林宪章》,这两份文件毫无例外都是提醒爱德华一世注意自己王权的范围,警示他不要越界,否则,他们只能换一个能够站在对面,签署这些文件的国王。爱德华一世也许诺,不再以“怨恨和愤怒”对他发对他的贵族们,作为交换,贵族们同意出兵苏格兰,镇压反对英格兰的起义运动。


英格兰北部的约克郡成为了战时指挥中心,国王在这里开始了招募军队,预备粮草,等一切就绪的时候,浩浩荡荡近三万人的部队出发北上苏格兰。


1297年9月,英王派遣的瓦伦那伯爵的先头部队达到斯特林桥头,斯特林桥桥面狭窄,英军要完全通过得要11个小时。渡河之前,瓦伦那伯爵的一名骑士向他建议说,如果苏格兰人趁英军渡河时发起攻击,将是致命的,为了以防外万一,可以先派遣一支侧翼部队从上游河口渡河,在两侧牵制苏格兰人,这样可以确保顺利渡河。但是,自负的瓦伦那伯爵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当即命令部队过桥渡河。



在13世纪马修巴格斯所绘制的英格兰地图中,苏格兰明显被福斯河截断


此时在暗中埋伏的苏格兰长枪兵已经默默等候多时,华莱士在战役的前夕,就制定了这个诱敌深入的计划,打算在这里歼灭英军的先头部队。当英格兰人渡河差不多过一半时,埋伏的苏格兰人持着长枪,如猛虎下山,猛扑过来,英格兰人顿时乱了阵脚,被戳死的士兵不计其数,被淹死的士兵多如牛毛,这一战中,英格兰的先锋部队几乎全军覆没,近5000人丧生于此。




胜利的华莱士充分运用策略打赢了这一仗,然而,他却没有看到苏格兰的军队在此役中暴露的缺点,他们的战术仍然停留在过去:大量的长枪兵配合一些剑客和盾牌手,其他人手持着战斧和钩镰枪,这些缺点将成为这支军队致命的打击。



出师不利的爱德华一世打算了很久,决定退回爱丁堡,正在此时,他得到消息,华莱士的主力正出没在福尔柯克附近的一块树林中。他率兵星夜兼程,在1298年的7月份展开了与苏格兰的遭遇战。


此役的前天晚上,爱德华一世不慎从马上摔下来,被踩断两根肋骨,而这个时候的他已经59岁了,据他60岁生日也没有几天。第二天的清晨,英格兰军队和苏格兰军队都摆好了阵势,苏格兰军队的装备明显落后于英格兰军队,苏格兰人大部分都不穿戴盔甲,只有前排的长枪兵头戴小圆盔,穿着廉价的铠甲,就是一种软质的谨慎外衣,几乎抵挡不住刀剑的穿刺,而爱德华一世则为这场战役准备了近3000名重型骑兵和2万名步兵,他的骑兵全副武装,从战马到刀剑,都是最先进的配备,他的步兵中有着令人胆战心惊的杀手锏:十字弓兵和弓箭兵。这场战役如果不出意外,从开始就可以看出胜负。


苏格兰人的骑兵不堪一击,很快就被英格兰人的骑兵击退,只有他的长枪圆形阵死死抵抗,爱德华一世的远程攻击部队这个时候派上了大用处。十字弓兵和弓箭兵摆好阵势,漫天的箭雨带着搜搜的声音,投入到苏格兰人的怀抱中,苏格兰人组成的密集的长枪阵,盾形兵阵和其他手持长矛,斧头的步兵就连躲避的空间也找不到,齐齐躺倒在箭矢之下。很快,苏格兰人就抵挡不住,阵型开始动摇,部队开始溃散,英格兰人趁机开始了收割。英格兰人在这场战役中仅仅损失两千人,而苏格兰人几乎全军覆没,华莱士自己也从战场上逃跑了。这可以说是英格兰人对先前斯特林战役最好的复仇了。


华莱士在这场战役中也丢掉了自己的光环,他没有选择战死而是逃跑,使得他在军中的威望一落千丈,因而他辞掉了摄政的职位。爱德华一世国王在这场战役中洗刷了耻辱,但是,他自己并没有从中得到多少的解放,法兰西人,国内反对派贵族,苏格兰人,爱德华一世越忙事情越多。


除了华莱士,在苏格兰还有一位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罗伯特·布鲁斯,这也是一位年轻的贵族,他的爷爷罗伯特·布鲁斯曾经在亨利三世的宫廷之中当了将 近20年的法官,当他再次以苏格兰人的身份起来反对英格兰人时,名门之后的光环的确能够吸引到不少人,1302年,法国人在战场上被弗兰忙人打败,苏格兰人无法获得支援,罗伯特想要投靠英格兰人,无奈他在争夺王位时谋杀了他的对手,被判为有罪之人,无法投降,就自己带兵打游击了,并在1307年建立了自己的权威。


华莱士失败之后,并没有销声匿迹,他继续坚持游击战争,和英格兰人在边远的山地展开斗争。从1300年,1301年,1303年英格兰人不断镇压华莱士的起义运动。事实上,苏格兰内部也面临着很大的分裂,有的主张投降英格兰人,有的坚持独立运动,这样的分裂在苏格兰高层之中不断持续,最终造成华莱士起义的失败。


华莱士最后因为叛徒的出卖,在1305年被英国人抓住,送往伦敦,在他面前的命运绝不会是有任何希望的,这在华莱士被捕的那一刻就注定了。


华莱士被带到威斯敏斯特,被指控犯有叛国罪以及在战争中对平民存在的暴行,法官判处他死刑。华莱士在审判的当天,头上被人带上了一顶橡木做的王冠,这并不是荣耀,而是耻辱和警示,因为这花冠代表着华莱士是那么犯上作乱的逆臣贼子的国王。华莱士对其中之一的叛国罪进行了辩解,他说:“我没有背叛过爱德华,因为我从来就不曾是他的臣民。”


行刑的那一天,华莱士从伦敦塔被带出后,被人剥光衣服,带着镣铐,跟在一匹马的后面,在人群中进行游行,之后他被处以绞刑,他的肠子被挖出焚烧,他的头被砍下来,悬挂在伦敦桥上,身体被肢解,送往四个不同的地方进行展示。


历史通常告诉我们,一个人活着做出的成就或许没有什么影响力,但一旦死去,将会产生莫名其妙地成为强有力的精神向导,继续他生前的事业。华莱士就是如此,他的死并没有使得苏格兰人的独立运动偃旗息鼓,反而是他给人们的鼓舞使得人们更有信心去争取独立,不成功不罢休。


爱德华一世面对如火如荼地苏格兰独立运动已经耗费了最后几年的心血,1307年,当他再一次御驾亲征时,死神降临到他的身边。长期的戎马生涯,以及最后几年纷繁不断地事务,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度衰老,他因病死在北上的路途中,望着帝国未完的事业合上了双眼。



爱德华一世


苏格兰的事务成为爱德华一世一生的遗憾,这位国王尚未继位时,便展现了金雀花王朝君主的优良传统,武功卓著,雷厉风行。继位不到几年间,就平定英格兰本土内大大小小的叛乱,并将威尔士人彻底纳入囊中。即使不论战功,这位君主文治的功绩也相当卓著,在爱德华一世的任内,议会制度成形,确立了英格兰国是商讨的基础,同时完善了各方面的法律文件,使国家行政事务的运行有法可依。同他的父辈们先比,他完全可以站在和亨利二世同一等级的地位,在这之下是狮心王理査,即使望眼未来,金雀花王朝已经走到了将近一半的生涯,剩下的几位君主也难有超过爱德华一世的。


爱德华一世在临终的遗言中,告诫他的儿子,卡那封的爱德华,即爱德华二世:带着他的骨灰征讨苏格兰,直到最后一个苏格兰人投降为止。他念念不忘的征讨大业是否会在他的儿子手中完成,究竟爱德华二世能不能将这个金雀花王朝这个伟大的姓氏爱德华传承下去,更重要的是,在面对法兰西的威胁时,爱德华二世能否在百年战争的进程中保持先祖的传统,维护父亲所创立的统一大业?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参考文献:

《英国史》休谟 著

《金雀花王朝——缔造英格兰的武士国王与王后们》丹·琼斯 著

《英国史》屈勒·卫林 著

《牛津英国通史》肯尼斯·O·摩根 主编

《图解世界战争战法》马修·贝内特,吉姆·布拉德波里等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