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估分之苦几时休?

 缘来是你9520 2018-12-03
❂ 前言

这是去年的一篇旧文,原题是《关于估分报志愿的那些人和事》。彼时还有隔岸观火的冷静,今年又逢到自己,再次深品其中滋味,不免百感交集。下一届就是省考了,应该会有相应的制度变革,还是拭目以待吧。唯希望,辛辛苦苦三年的孩子,能得到符合他们付出的努力的回报。

 by陈子




这几天,我被问到最多的两个问题依次是:1、陈颖老师,帮我看看这篇作文能估多少分好吗?2、陈颖老师,我(或我的孩子)这次估多少多少分,您觉得报某中能上吗?

第一个问题尚且好答,毕竟一直在教学一线,也改过几次中考作文,可以给出一定的参考意见,当然也会告诉问者要多问几个老师,取综合意见。第二个问题倒是有些头疼,不当班主任,对这一问题比较迟钝,往往也要问过别人才能回答。不管如何,我会尽力而又谨慎地给出自己的意见。而这种紧张的气氛也令得一些关于估分报志愿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2007年是个开始

2007年,福州市中招政策改革,看看当年的新闻——


07年的改革方向基本延续至今,回溯当时的材料,查不到关于制定这一系列政策的更多细节。提前考试是惠民之举,往年中考安排在7月1日~3日进行,现在中考虽然提前20天,但不影响老师学生们完成总复习,主要是避开了7月那忍无可忍的燥热天气;五区八县统一试卷是大势所趋,不管是考试还是招考都更为公平。争议最多的,是为何不由考前报志愿直接改为知分报志愿,而用了个和考前报志愿一样像在押注似的考后估分报志愿?

说说我的学生们的经历:

学生A,认真谨慎,平时成绩不错,基础扎实,就是一到大考就紧张,有时发挥失常。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努力,到了初三心态稳定下来,中考也算正常发挥。可是考后估分,他估了个理想学校的“踩线分”(踩在可能的录取线上)。孩子反复斟酌,最后决意冲一冲。结果,最终的择校线恰恰比他的最终考分高了1分!他在qq上反复地问我:“老师,真的吗?怎么会那么高?怎么会?”我真不知该怎么安慰他,他的难过可想而知。好在孩子基本素质好,后来去了别的学校一直都处于领先位置,重要的是经历这一次波折,有了成长,坚强许多。

学生B,活泼热情,初二时成绩还在中等,初二下的暑假突然发力,到了初三一路往前冲,稳在了班级前十名。他一直都把某中当做自己的志愿,但中考估分,他犹豫了,初一、二的平凡令得他对自己的成绩没有十足把握,而他所估的也是“踩分线”,那几天,他每天都要给我打电话,一遍遍地对答案,快要神经质。根据他的市质检成绩和考后回忆出的语文答案,我觉得应该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但孩子很紧张,他反复修改志愿,一直到上交志愿的最后一天下午,他定下来,拼了!考不上也认了!三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分数出来,duang~他估低了,实际考分高出10分左右!他的家长后来特意来学校感谢我,其实我又做了什么呢?只是陪着他,帮助他估计一下如果把一切可能扣的分数都扣掉,按最低分数去估,有多少冲一冲的可能性。而最终做决定的,是他和他的父母,这是老师不能也不敢取代的。所幸,皆大欢喜!

两个孩子平时可能实力相当,可是中考,成了分水岭,一个去了第一梯队,一个去了第三梯队。未来如何尚不可定论,但在他们做选择的时候,整个家庭都被牵动,上下奔忙,焦虑不安。无数次有人问我:“老师,为什么不是知分报志愿呢?万一估分估错了呢?”是啊,为什么呢?

会估比会考重要?

关于估分,老师们常说一句话:“多估白报,少估白考。”说的是如果分数估高了,第一志愿往往落空,而第一志愿通常是同梯队学校中的最佳选择,一旦落空,落到第二志愿,就会往下掉一个甚至两个梯队,而不是同梯队中的其他学校。比如你第一志愿报一中,但实际分数比估分少了几分,上不了一中,那你最多只能去五中,而不是三中或附中,因为这两所学校基本在一志愿也收满了;反之亦然,如果分数估低了,明明渴望去一中,但保险起见第一志愿报了三中,尽管实际考分完全可以去一中,可志愿不更能改,再心有不甘,你也只能接受结果。所以有的人说,会估比会考重要!那为什么不能知分后报志愿呢?目前的说法是这样的:

估分报志愿,能够保证优质生源不过分集中到少数几所学校,从而保证了教育的良性竞争和活力。


这种说法当然有道理,但不少被估分困扰的人耿耿于怀的是,这种方式可能令考生承担了最大风险,对促进各学校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强化“内功”不一定有帮助,反而让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好生源上。那知分报志愿就没有风险了吗?其实一样有。人们永远无法精准地把握形势,比如按一中的录取人数,我们可以推测市里前多少名报考基本可以上,但某个分数段一定会出现扎堆现象,那这个分数段的学生仍然会面临和估分报志愿一样的选择困境。但与前者不同的是,在后者这种情况下,人们有可能会对不利结果接受得更为心甘情愿,也就是所谓的“死得明明白白”。




选择哪一种报志愿的形式,也许与当地教育环境有关,在福建省,这三种报考形式都存在:比如南平、龙岩、泉州、莆田、宁德等是考前报志愿,福州是考后估分报志愿,厦门、漳州、三明等则是知分后才报。那有没有什么办法不受报志愿形式的干扰,不焦虑满怀呢?有!有一种办法一招制敌,秒杀所有形式——那就是绝对实力,绝对高分!如果你能考出不管怎么估都是你来选学校的高分,那自然就可以悠哉地想去哪儿去哪儿了!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你,值得拥有!

所以,会考永远比会估重要。孩子们,希望你们都能掌握绝对实力,考出绝对高分,然后在报志愿时能够大胆坚定地写下自己梦想的学校!

回顾这篇旧文,只想再叮嘱一句:孩子们,仔细慎重,估分报志愿是中考这场战役的最后一战了,要让自己好不容易考出的分数实现最大价值啊!


·END·


陈颖语文 专业的初中语文教学公众号
爱语文    爱学习    爱陈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