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钟书引用过的一本书

 may 2018-12-03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曾经引用过《林泉高致·山水训》中的一段话:“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达矣”。

        台湾插画大师黄永川老师曾让自己的学生要必读《林泉高致》,这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林泉高致》是北宋画家郭煕山水画创作的一篇经验总结,是由其子郭思整理而成的。全书分六节,即序言、山水训、画意、画诀、画格拾遗、画题。原书有南宋许光凝序,今佚。

郭熙看待画画

      山水画是为了让身在宫中却心向山水的文人,得到精神慰藉。为了可以给这些文人精神慰藉,山水画要做到“四可”:可以行走、可以观望、可以居住、可以游玩

关仝        关山行旅(局部)

明    沉贞 《秋林观瀑》

可望


山水要有远有近,有高有低,要可以登高望远,还要有好看的风景观望。


郭熙     《早春图》(局部 )


《晴峦萧寺图》(局部)


范宽     《溪山行旅》  (局部)

可居


山水画中必须要有房子,亭子也好、草房也好、寺庙也行,关键是要让人可以“住在画里”。而且居住条件不能差,房子要在山水树木环绕的地方最好。

郭熙 《早春图》(局部 )

可游

      

        山水画中还必须要有足够多的“好玩”的地方,而且这些地方都是可以走过去的,可以让人“在画里游玩”。比如这个小小的瀑布,为了让这里变成一个“可游”的景点,郭熙在不远处画了一个船夫,就是在说:“这个地方可以乘船过来玩哦。”

     “四可”当中,“可以居住”和“可以游玩”更加重要,因为画山水画的目的就是让不能看到山水的人体会山水之乐。要让看画的人真的融入进去,就必须要让他发现游玩的乐趣,而且游玩之后还有地方住。

     “四可”虽然是对山水画家的要求,确是对看画的人极大的体贴。身如其境也就是最好的写照了。

夏圭《溪山清远》(局部)

《林泉高致》 三远

高远、深远、平远

 

这“三远”,是对山水画的一种要求,影响了山水画的各个方面。

范宽《溪山行旅图》

深远


要在山前面看到山后面的风景,画出层层叠叠的感觉。

正常情况下,要是在山前面,后面的山就会被前面的山挡住了,但是中国画家会用“透视眼”。


黄公望  《九峰雪霁》

平远


要站在近处的山上遥望远处的山,画出山水的空间感。“平远”和西方的“透视法”很像,也是利用“近实远虚”的方式画出空间感。但是“远”的虚实并不是客观分析出来的。

可能有座山本来没那么远,但是画家可以把它画的非常虚。可能本来远处有一堆山脉,画家可以为了视野开阔,甚至直接留白不画,要画出一种“眼珠子瞪掉了才能隐约看清楚”那么远的感觉。

“平远”的“远”不是真的距离很远,而是画家内心的状态开阔,看待世界的时候有一种豁达的心胸,画出来的画面就很广阔。


郭熙    《树色平远》

光做到“三远”还不够,还有很多细节也要讲究。

在介绍《早春图》的时候,已经可以看出郭熙对于山水画各种细节的讲究,他在书里写的更细:比如我们总觉得国画的天和水都是留白的,其实不是,至少在郭熙眼里,天和水还要画出各种花样来。

郭熙说:水的颜色,四季不一样,比如春天是浅绿色,夏天碧绿色,秋天的颜色发青,冬天会发黑。天空的颜色,春天明晃晃的,夏天苍茫万里,秋天清净无云,冬天就会黯淡无光。如果要画雨,不仅要能区分大雨、小雨,还要看出是快下雨了,正在下雨,还是刚刚下完雨……


沈周    《春云叠嶂图》(局部)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之冬景》

      林泉高致》中对山水画的精神、用笔、用墨、甚至全国各地的山水特点,绘画题材等等都做了详细的解读。


        所以细端中国山水,心境畅然。再端中国山水,会如临山水,仿佛听到了泠泠淙淙的水声,听到了婉转的鸟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