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磨高速“自救大网兜”破解27公里“死亡之坡”诅咒

 湛蓝明月 2018-12-03

(原标题:“自救大网兜”成网红 曾被称为“死亡之坡” 昆磨高速27公里长下坡了解下)

7月26日上午,昆磨高速公路玉溪段元江辖区27公里长下坡路段发生一起大货车失控冲出自救匝道,车头悬挂在100多米高悬崖上,幸运的是,两名驾乘人员掉落在挡墙外的大网兜里,一人轻伤,一人擦伤,均无生命危险……点击查看相关报道:图组|重卡冲出悬崖,被网兜住,网友称史上最牛救命“神器”

从2015年3月以来,由玉溪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队自创的大网兜至少成功挽救了5人的生命。一个小小的创新颇受社会关注。8月4日,云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召集全省各个高速公路交巡警队伍负责人,齐聚玉溪元江,召开了“全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会”,并向玉溪市公安局高速公路交巡警大队大风垭口中队取经:看看他们是如何将27公里“死亡之坡”变为“平安坦途”的。

一度被称为“死亡之坡”

巍巍哀牢山中,镶嵌着被称为昆曼国际大通道咽喉要道的昆磨高速玉溪段。当中的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路段,坡顶与坡底海拔落差达1100米。特殊的地理特征造就了该路段坡长、弯多,桥密、隧长的典型山岭高速特点,过往车辆忽左忽右,形如摆钟。

罕见的道路环境,加上经常出现能见度不足100米的浓雾天气,使得行经这里的重载货车极易发生失控、起火等事故,且连环追尾事故风险极高。

据了解,自2004年通车以来,昆磨高速大风垭口27公里长下坡路段已有约1100辆重载货车失控,300辆货车烧毁,造成123人死亡,在2007年以前,曾一度成为闻名全国的“死亡之坡”。

恶劣环境下的坚守

8月4日上午,春城晚报、春城晚报客户端记者跟随参加“全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会”人员,从元江县城出发,途经27公里长下坡。海拔的落差,形成几里不同天的天气情况:一会儿阴,一会儿雨;坡顶凉,坡底热。沿途的各种提醒标志,以及建成的各种设施,让很多同行民警透过车窗不时感叹:“确实不一样!”

在大风垭口坡顶执勤点,春城晚报、春城晚报客户端记者见到了中队长胡锦文。

据介绍,面对严峻的交通安全形势,2006年,玉溪市、元江县两级公安交警部门果断决策,设立大风垭口执勤点。之后,又成立中队。胡锦文,是最早坚守在这里的民警之一。

胡锦文告诉记者,“‘死亡之坡’的叫法一点也不好听,是对我们极大的鞭笞。“刚开始时住的是救灾用的帐篷,夏天闷热难耐,没有电,夜间靠电瓶照明;冬天阴冷潮湿;吃的是自己支锅架灶烧火做的饭菜。这里昼夜温差大,白天40度以上的高温,夜里则非常的寒冷,穿着大棉衣依然牙齿打颤,之后,虽然营房从帐篷换为石棉瓦房、板房、现代化营房,条件逐步改善,但仍是前不贴村、后不搭店。”胡锦文说:“尽管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民警们仍然默默地守护在这里。这一守,就是12年!”

12年发放100余万份“福”贴

一辆悬挂着外省牌照的重型载货汽车在坡顶被执勤民警拦了下。

“师傅,您好!我们是玉溪交警,前面是连续27公里长下坡路段,休息20分钟后再上路,祝您一路平安!”

“师傅,大货车因刹车失控已造成100多起死亡事故,请您停车加水检查刹车,休息20分钟后再上路!”

“师傅……”

同样的话,民警每天要不厌其烦地重复数百次,一名多次经过此地的驾驶员被感动了,主动停靠并向民警们问候。

民警仍然不会忘记提醒:“还需要再贴吗?”

驾驶员:“要贴,8个“福”字已经保了我8年的安全。8年来,在这条路上跑,我没有出过一次事,今年我还要再贴!”

送“福”也是一种提示。

胡锦文对记者说,12年来,中队共提示全国各地重载货车150余万辆次,发放“福”字贴100余万份。通过这种在坡顶的24小时不间断提示,和坡中设立大量震撼性警示标牌的二次强化提示,促使驾驶人绷紧安全这根弦。“其中,外省籍重载货车又是我们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每天执勤时,我们面对一辆接一辆的货车,民警说得多了,送提示和送‘福’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引起很多驾驶员的重视。”

探索出“五位一体”防控模式

多年来,大风垭口中队坚守的同时不忘创新,逐步探索出了“提示到位、清患到位、应急到位、自救到位、保通到位”五位一体的防控模式,使得管理27公里长下坡路段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成效。

发提示和“福”贴,还每天说得口干舌燥,是“五位一体”中的“提示到位”。在大风垭口(坡顶)、南溪加水站(坡中)设立两个执勤点,构成一个二级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在坡顶,对外省籍大货车逢车提示,张贴“福”字贴;在坡中,设立150余块震撼性警示标牌,两次强化提示,突出了视觉感官,提高措施知晓率。

其二,清患到位。积极协调云南交投公司,全坡路段铺设防滑沥青,降低一次事故发生率;强化对该路段的生命防护工程建设,通过改造增加自救匝道,加高加固中心隔离墙、挡墙,加装过渡性护栏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害后果。另外,针对个别自救匝道尾部挡墙相撞,导致驾乘人员从驾驶室飞坠山箐中致死,在自救匝道无法延长的情况下,在匝道尾部挡墙外,安装了防止人员飞坠的大网兜,将隐患整治和降损措施做到极限。

其三,应急到位。结合“绝大多数二次事故均是未预见到前方肇事或堵车而导致”这一研判结果,2016年,中队提请大队开创性研发建设了二次事故防范预警系统,一旦发现事故,只需10秒即可在后台远程触发前端预警设备,使后续驾乘人员一看就明、一听就懂,知晓率近100%。该预警系统与中队传统的坡顶截流、坡中导流相结合,形成了三位一体的长下坡二次事故应急防控模式,基本杜绝了预警后的二次事故。

其四,自救到位。除增设和改造5个自救匝道,解决了失控货车自救问题外,在长下坡货车起火高发路段,开创性建设了5套自救消防水箱,使轮胎起火车辆能自救在萌芽状态。自2017年6月投入使用以来,近1年同比少烧41辆,下降90%,为群众减少损失1000多万元。

其五,保通到位。在该路段不具备分流绕行的情况下,创新坡顶 “分段式、分车型截流和放行”方法,确保快速处置,高效放行,小车、客车的被堵时间从原来的4至5小时缩短为不到1小时。

“死亡之坡”变“平安坦途”

“五位一体”长下坡防控模式的运用,取得了较好的安全保通效果,改写了大风垭口“死亡之坡”的历史。

据统计,2004至2007年发生3至4人较大事故7起,2008至2011年发生2起,同比下降72%;2012年至今,此路段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死亡人数下降80%,货车自燃烧毁事故下降90%,堵车次数和单次堵车时间下降70%。

付出总会有收获,多年来,大风垭口中队被陆续授予“省级青年文明号”、“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等荣誉称号,荣立“集体二等功”、 “集体一等功”各一次,并涌现出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朱进伟、玉溪市“十佳民警”胡锦文等先进模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