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宝钢股份2018年11月30日晚发布公告称:2028年底前 梅山钢铁公司的冶炼产能将逐步迁出南京 现有梅钢区域将布局新兴产业

 昵称散步收藏 2018-12-03
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天

因为成立了快五十年的梅钢

2018年11月30日晚,宝钢股份发布公告称

争取用十年时间到2028年底前

钢铁冶炼产能逐步迁出南京

现有梅钢区域将布局新兴产业

建设产业新城,实现梅钢区域转型升级

梅钢的钢铁产能将转移至盐城市滨海港工业园区

布局建设2,000万吨级规模的精品钢项目

如今的梅钢区域已纳入板桥新城的规划之中

有关梅钢搬迁时序进度也最新出炉了

2023年前实施梅山矿山关停

2028年前实施梅钢钢铁业转移调整

届时,陪伴了我们半个多世纪的梅钢

关于梅钢的故事

要从上世纪(19)50年代开始说起

当年在西善桥镇东侧发现了铁矿

国家决定在南京搞梅山炼铁基地

作为上海钢铁厂的后方物资供应地

为上海炼钢提供生铁

1969年,梅山工程指挥部成立,当天是4月24日

于是约定俗成称梅山为“9424”

1968年年末,第一波上海人来到梅山

当时的梅山,一片荒凉,大家只得住在板桥

卡车每天早晚往返板桥与梅山运送人员

这样的两地奔波,直到砖砌的工棚盖好才告一段落

当时建设梅山的人大部分来自上海

在2008年梅山归属南京管理之前

这里自成一个生态圈,工厂、医院

电影院、学校、食堂一应俱全

从派出所到教育系统都是上海市管辖的

从上海迁移过来的人们,依旧沿袭着本土的生活习惯

烧菜喜欢甜一点,辣一点都吃不来

尽管用南京话交流没有障碍

然而彼此交流时,上海话总是脱口而出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梅钢的鼎盛时期

梅山人去新街口、夫子庙,通常会讲去南京

曾经,梅山人与南京的距离,是一辆新九线

它往返梅山与新街口,载着梅山人去新百中央买东西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属于梅山的鼎盛时代

当年,一提起9424,必能收获满满的羡慕

羡慕这里的职工每年能享受煤气补贴、电费补贴

以及逢年过节冰箱装不下的副食品

新九线不见了,153开到梅山

梅山人再去新街口,往往先坐公交到地铁站换乘

很多梅山的子弟,把房子买到了板桥

一个离梅山比较近、离新街口比较远的地方

地铁成了最深沉的期盼

文化宫后面那个公园,梅山人称之为大公园

石桌子石凳上,常年聚着一拨人打牌

住在一起的人们,既是邻居又是同事,关系是亲密

吃完晚饭,临时起意想去谁家,就一家老小去串门了

厂里流行什么,基本家家会跟风买什么

家里的空调、电视机就这样一件件置办了起来

上怡新村、上怡二村、二号小区、老生活小区……

梅山生活区的房子先后盖于不同的年代

很多老旧的房子,往往是一层楼公用厕所和浴室

冬天洗澡是去厂里的澡堂免费洗

大热水池,木板拖鞋,随手丢在长椅上的洗澡衣物

便是属于澡堂年代的画面

梅山长大的孩子放暑假的日子,总是少不了冷饮降温

当年,拿着冷饮票就可以换回冷饮

带纸杯的冷饮显得高大上一些,也最抢手

梅山很早就可以收到卫星电视

可以收看到香港的star TV,channel V

于是,看电视是很爽快的一件事

每天6-8集电视连播,重点是不带广告。

当年,看过的楚留香、1983版射雕英雄传,

戏说乾隆,琼瑶剧你是否回想起来记忆犹新?

闭路电视放不完的港剧、

阴凉无比的防空洞,喝不完的冷饮水……

成为在梅山长大的孩子内心最柔软的回忆

宁芜铁路,改变了梅山人的生活

曾经的宁芜公路,看不到几辆汽车,自行车随便骑

那些年的繁华代名词是:东商场西商场,

电动木马,文化大楼的游戏厅,电影院,小剧场……

后来,东西商场倒闭,电影院关门

从此文化路中兴路一片箫条

宁芜公路崛起,渐渐成了梅山人的新街口

菜场附近永远是热闹的

梅山集贸市场、梅欣菜场,都是经常出没的地方

这里的商贩也学会说“阿拉”

“菜秧”变成了“鸡毛菜”

久居梅山的上海人,听到上海话自然觉得亲切

可是,出生在梅山的二代,从小长在这里

上海话都能听懂,却不是个个都会说

上海,是心头的白玫瑰

电影《七月与安生》在南京的一个拍摄点

选在上海梅山二中,现已改名南京梅山二中

在电影院忽然看到自己母校的学子

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

在梅山长大的孩子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彼此都是熟悉的陪伴

以前,梅山中学用上海的教材,教师参加上海的教研活动

遇到统考,试卷都是运回上海统一阅卷

高校录取名额也归入上海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

很多在梅山长大的孩子毫不犹豫地把志愿填回了上海

想认识更多的人,相见更大的世界

这样的想法曾经强烈地驱使着他们

可是真的离开了之后

梅山的一切却只能依靠回忆去拥有

生活在梅山的上海人

跟上海的亲戚朋友之间走动从不会中断

南京的物价相对于上海便宜了一些

每次去上海,都要从南京带些螃蟹、虾子、大米之类的

特别受上海亲戚的喜欢

一直到现在,梅山每天保持至少一班回上海的大巴

返程时顺带一些上海人来梅山玩

遇到逢年过节,那场面就壮观了

十几辆大巴组成车队,浩浩荡荡地回上海

这样的画面是年复一年

对于梅山工作的上海人来说,上海是心中的惦念

即使在南京工作

他们中的不少人一定要在上海买套房子

不子女高中毕业,考回了上海

他们退休后就回上海居住,落叶归根是常见的选择

但是,梅山又何尝不是惦念?

搬离了梅山,某天在家翻箱倒柜找到9424的物品

过往就如电影般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那一刻,你知道自己还有个名字叫梅山人

对于这片曾经用双脚反复丈量的土地

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份厚重的感情

细雨薄雾里

此起彼伏的烟囱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曾经钢铁时代

其实,梅山的故事,不仅属于上海移民

也属于每个与梅山发生关联的人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