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早的人体教学模型——宋代的针灸铜人

 中科厚朴中医 2018-12-03

   针灸术是我们祖国独特的医疗技术,它具有方法简便、效果确实、费用不多等特点,因而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我国古代医学的传授一般多为师徒私相授受,医学校的集体教育一直到南北朝才开始,唐代大盛。太医署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医学专科学校。
   为了使学生掌握针灸穴位,经络循行方向,早在秦汉时期,人们就绘成针灸俞穴图,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针灸穴位图进一步发展,一般绘成正面、背面和侧面这三种针灸穴位图,有的图还带有彩色,以标记不同的经络走行方向,易于辨认。唐代的太医署在教学时,基本上就是先在针灸腧穴图上讲解,然后再在人身上实习、具体操作。 然而,针灸俞穴毕竟还是绘在纸上的平面图,位置有时也不容易弄得准确,这是通过唐代十分发达的医学教育之后,人们得出的一个结论。必须突破这一难关,针灸学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
   公元十一世纪初,在北宋王朝里,有一个医官尚药奉御(官街名称)叫王惟一,他对针灸学特别有研究,编修了一部针灸书叫《铜人俞穴针灸图经》。王惟一对雕塑技工艺术也很有研究。他想,要突破针灸图教学的限制,就要做一个针灸模型,供教学之用。在王惟一的主持下,大家商议,开动脑筋,共同参加设计,最后用纯铜铸造了针灸用的人体模型。这种针灸铜人制得与真人一样大,男性,中心是空的。四肢内部用木头制成骨头,躯体内还配备有心、肺等脏器,做工十分精细。
   在铜人的表面,铸刻着全身的十四条经络,这些经络有的从足趾端经躯干走向腹部或头部,有的由手指端走向胸部或面部。在经络循行的路程中,刻铸有一个个的小孔穴,这就是针灸用的俞穴,全身共有三百多个穴名,两侧加在一起共有七百来个穴位了。在穴位的旁边,都刻铸着这些穴位的名称。
   针灸铜人还用来考核学生掌握针刺手法的程度。考试的时候,先在铜人的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腊,再往铜人体内灌满水,然后给铜人穿上一件薄薄的衣服。老师让学生扎刺某些穴位,学生如果扎得准确,那么,在针抽出穴位以后,水就顺着针眼渗出来。如果没有扎准,则针扎不进去,当然也就不会有水随之流出。这是多么精巧的设计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