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片时间】第0997期:双侧卵巢Brenner瘤

 沙粒中的尘土 2018-12-03

双侧卵巢Brenner瘤

【病史摘要】

女,64岁,绝经14年,B超发现盆腔包块2个月。无明显不适感。妇科检查示子宫右后方可扪及一大小约5cm×6cm的肿块,质地硬,活动度欠佳,无压痛,左侧附件区未扪及明显异常。彩超示右侧附件混合性肿块。实验室检查:CA125 28.44U/ml,CA19-9 19.75U/ml。









【影像表现】

图A〜C及图D〜F分别为轴位平扫及轴位增强CT,图G、图H分别是冠状重建增强CT。双侧附件区各见一软组织密度肿块,左侧直径约3cm,右侧大小约6.5cm×4.3cm。两者均呈实性软组织密度(55〜60Hu),并见多发细小钙化灶,钙化灶均位于肿块周边部。增强后肿块轻微强化(58〜63Hn),未见囊变,境界清晰。

【影像征象分析】

本例病灶首先定位于双侧附件区,较高的实性软组织密度伴少许钙化,轻度强化,境界清晰,符合上述表现的首先考虑附件纤维瘤、良性畸胎瘤、卵泡膜细胞瘤、伴钙化的浆膜下平滑肌瘤,其次考虑库肯勃瘤(转移瘤)、原发性淋巴瘤等。

1.卵巢纤维瘤发生率占所有卵巢肿瘤的2%〜5%。本病常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单侧多见。一般无内分泌异常。此类肿瘤单纯型多见,典型的MRI表现为乏水分的均匀性的长T1、短T2信号。CT表现为均匀性的低或等密度,偶有钙化。肿块境界清晰,增强后通常为无或轻度强化。上述特点大部分与本病例相符。

2.卵泡膜细胞瘤临床及影像的特点有:绝经后患者,单侧巨大实性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光整,无强化或渐进性强化,少数可合并腹水及CA125的升高,子宫内膜增厚等。上述特点与本例部分相符。

3.良性畸胎瘤典型病变内通常包含脂肪成分,可见含牙的钙化。部分畸胎瘤可呈实性软组织肿块伴不规则钙化,实性部分多血供丰富,本例可基本除外该病。

4.子宫浆膜下肌瘤或阔韧带肌瘤常与子宫相连或与附件韧带相连,平扫时与子宫密度相近,增强扫描时肿瘤多呈中等强化,少数乏血供或变性的肌瘤的强化可呈轻度强化。平滑肌瘤可有营养不良性钙化,但多呈点样,也可曲线样。本例需考虑。

5.库肯勃瘤一般为双侧发生,且多有原发恶性肿瘤史,多伴腹水,肿块形态常不规则,密度或信号多不均匀,多有不规则强化,本例与之不符。

6.附件的原发淋巴瘤不常见,表现为实性肿块,可为双侧,呈多结节融合状或分叶状,多无钙化,少有坏死、囊变,常呈轻至中等度强化。

影像诊断:双侧附件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良性肿瘤:①卵巢纤维瘤;②卵泡膜细胞瘤。

【最后诊断】

手术所见:子宫位置居中,正常大小,右卵巢见一大小约7cm×5cm×3cm分叶状实性肿瘤,左卵巢见一大小约3cm×4cm×3cm实性肿瘤,均呈灰白色,质坚硬,两输卵管未见异常。

病理诊断:双侧卵巢Brenner瘤,输卵管慢性炎。免疫病理:梭形间质SMA,Vimentin阳性,上皮细 胞巢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XK)高,CK7阳性,Ki-67,Desmin均阴性。

【讨论及误诊分析】

Brenner瘤于1898年由McNaughton-Jones最早报道,1907年Brenner报道6例,并将该肿瘤的组织像作了描述,直到1932年才由Mcyer正式命名为Brenner瘤。占卵巢肿瘤的1.5%〜2.5%,绝大部分Brenner瘤为良性,少数为交界性或恶性,其中恶性Brenner瘤约占4.1%。30%的良性Brenner瘤并发其他肿瘤,通常是浆液性或黏液性的囊腺瘤或囊性畸胎瘤,通常发生于同侧卵巢。卵巢Brenner瘤主要起源于卵巢表面上皮,多为单侧,5%〜7%发生在双侧。Brenner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平均年龄 45〜50岁。恶性Brenner瘤比良性者发病年龄大约晚10年,平均60.3岁。肿瘤大小的变异很大,大多数直径<>

回顾性分析,两个病灶定位均无异议,但准确定性诊断较为困难。国外报道Brenner瘤与卵巢纤维瘤的影像表现类似,因此,在对某种少见病认识不足或把握性不大的情况下,我们会习惯首先考虑常见病,这是我们误诊为卵巢纤维瘤的主要原因之一。对照文献,Brenner瘤还是有些特点的,如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实性部分有多形性钙化,轻中度强化,境界清晰,边缘光整,发生于绝经后妇女。因此,本例诊的重要原因在于诊断思路中缺乏对本病临床及影像特点的认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