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普洱茶的收藏价值吗?

 书页无卷 2018-12-03

普洱茶的核心价值是“越陈越香”,那普洱茶的陈化到底是怎样的,而它的收藏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


什么是普洱茶的陈化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在科学合理的环境之下经过自然陈化,其滋味、品质、保健功效都会有相应的提升。


而普洱茶的自然陈化,业内认可度较高的说法是指干仓存储陈化。且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从品茗艺境考虑的话,只有干仓环境下存储的普洱生茶,才能留存普洱茶的真性,但干仓也有其不足之处,最大的问题就是干仓普洱茶转化速度较慢。


而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原因则是因为普洱茶既不是红茶,也不是绿茶,它属于后发酵茶,它的特殊工艺是晒青毛茶经过人工陈化处理之后,使茶叶內含成分发生转化,通过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产生了许多新的成份。如:生物碱、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芬香类物质等含量,从而形成这一品质。



虽然普洱茶越陈越香,但长久储存的条件却也有要求,通常来说对于干仓环境的定义是:要放在通风、阴凉、干燥、无异味的存储环境中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普洱茶的收藏价值



普洱茶的陈化与收藏价值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正是因为普洱茶能够陈化的特点才使得普洱茶有了收藏的价值,那个人存茶要从何入手呢?


任何茶叶除了收到手时就是陈茶,一般都是新茶,所以个人存茶也大多从新茶入手,一般个人存茶的目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为了将来可以有低成本的老茶喝;
再存茶的过程中体验一把把茶“养大”的乐趣;
收藏本身的乐趣;
在普洱茶升值的时候,喝茶之余还能享受茶叶增值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其次,入手新茶主要还因为新茶刚出的时候一般都没有假货,可以放心购买。


大多数人在收藏中都存在哪些误区呢?


01.盲目追求年份


其实存放20年以上的普洱茶目前已经很少了,三四十年以上的普洱茶更是罕见。现在市面上部分卖价达千元的“陈饼”,其实是某些商家用出厂仅一两年甚至几个月的茶叶蒸制的。


02.认为收藏陈化茶可赚大钱


其实个人收藏普洱茶的难度很大。因为普洱茶的陈化受时间、光线、温度、空气、湿度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所储存的环境和温度不同,茶叶的品质便会有很大的差异。


03.认为年代越久越值钱

上世纪70年代故宫百年的“人头”团茶经过泡饮鉴定,发现该陈茶只有暗红的汤色,滋味全无。这是由于年份太久,茶叶已“陈化”过度了。



04.以为发霉的普洱茶才是好的

现今,很多想藏茶的人却不懂茶,他们一般以茶饼外包装、品牌、颜色等来判断普洱茶的品质,甚至有人认为,只有茶饼上长了厚厚一层毛、发霉的才是好的普洱茶。



茶叶专家王郁凤于1993年发表于《农业考古》杂志的《普洱茶与清皇朝》一文中记录:


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故宫茶库里还存放着清宫没有吃完用完的贡茶数吨,其中仍有普洱茶、茶膏。1963年故宫处理清宫贡茶2吨多,1963年10月23日,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北京茶场见到这批成年贡茶实物。普洱团,茶大者为西瓜(略扁),小的如网球,乒乓球状,茶色褐黑不霉不坏,保存完好;茶团表面有拧紧布纹的印痕,可见当时制茶是用布包着揉紧、干燥成型的......我曾取回少量茶品试泡,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从文章中“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来判断,由于陈放时间过长,茶叶中的有益成分在逐渐分解、氧化,甚而挥发。这与现存市场的“百年老茶”的“酱油汤”形成强烈的反差。任何一种普洱茶,都会达到品质的高峰期,然后转入下降期,这应该是常识。



2004年2月7日的《北京青年报》曾经报导过广州拍卖鲁迅收藏的普洱茶膏一事,拍卖前,从事茶叶经营30多年的陈锦源师傅曾取用2克冲泡,只见茶底如琥珀色,他品鉴后认为,茶味薄,只存古韵,茶味与包装物的味道已融为一体。陈师傅的判断与王郁凤的判断一样都是“茶无色,茶味薄”,也不是现存的所谓百年老茶的“酱油汤”。


2007年云南思茅迎接贡茶回乡,也曾举办过一个清宫旧藏普洱贡茶的审评活动,我咨询参与过审评的专家之一张勤民先生,他描述:“茶汤无色,滑度高,无味。”


种种接触过真实清代旧藏贡茶的人的描述基本一致,这也符合物质的一个基本规律,走到高峰值即会衰退。



综上所述:普洱茶并非只看陈放年份论价,还是要看切切实实的品质,好茶才会有市场,我们要充分认识“普洱越陈越好”这句话是建立在一定基础上的。倘若保存不利,年代再久也不具备升值的空间。所以收藏普洱茶也是投资的一种,任何

投资都会有风险,谨慎入手,对普洱茶进行全面的了解也是收藏的必备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