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岁、虚岁与积闰享寿:古人年龄计算方法

 公司总裁 2018-12-03

周岁、虚岁与积闰享寿:古人年龄计算方法

作者:马光

古代中国人计算年龄往往有虚岁(毛岁)与周岁(实岁)之分。周岁指的是一个人的实际年龄,与现当代计算方法基本无异,而虚岁则是在周岁上加1岁或2岁。在古代,虽然没有统一的虚岁计算标准,但大多数人都认为,孩子从出生时就应该记为一岁,因为十月怀胎在古人看来是万物有灵的体现。而以后每过一个农历新年(即春节,而非阳历新年)就增加一岁,这样虚岁往往比周岁要大。如果是腊月(阴历十二月)出生,一过春节就记为两岁,因此虚岁比周岁还要大两岁。所以,我们现在把计算虚岁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以计算年龄的时间为标准,若计算时间是在过了农历新年到生日期间,则虚岁=周岁+2(即虚两岁);若计算时间是在生日过后到农历新年期间,则虚岁=周岁+1(即虚一岁)。

虚岁貌似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意外情况”。比如,下面这个例子就让人有些不淡定了——真的搞不懂是怎么计算逝者享年的!

周岁、虚岁与积闰享寿:古人年龄计算方法

周岁、虚岁与积闰享寿:古人年龄计算方法

根据墓志铭的记载,山东按察使(相当于现在的省政法委书记?)吴学,字逊之,生于天顺丁丑五月二十七日(1457618号),卒于嘉靖壬午年十二月某日(15221219号至1523117号之间),实际逝世时按周岁算应该是65岁,虚岁66岁,但是墓志铭中却言其“享春秋六十有八”。年龄再虚增,也不能增多三岁吧?各位怎么看?

会不会生卒年月记载错误呢?墓志铭作者为邵宝(1460-1527),历任江西提学副使、户部侍郎等,为吴学之同乡,二人甚相熟,所以对于吴学的生卒年龄应该不会记载错误。

是不是邵宝童鞋年事已高,数学不好,计算错误呢?这个可行性想必也是比较小的,毕竟是给别人写墓志铭,开不得这种玩笑的。

由于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便去古代文史专业论坛国学数典去请教,但是遗憾的是竟然没人能解释这是怎么回事!后来翻阅了各种资料,感觉有一种解释是靠谱的,这就是:积闰享寿!

农历的置闰法是“十九年七闰”,即每十九年都必加七次闰月,以十二个月等于一年来计算,这样多出来的闰月每积十二个月就可以添一年。所以,人们往往将这些多出来的闰年视为上天恩赐,“享年”便由此而来。然而,古人计算寿龄时,并不是严格按照这样的标准就行的,往往是人死五十岁或六十岁起积就闰加三岁,而九十五岁起积闰加五岁了!积闰享寿,估计当代人知道这种习俗的已经不多了。

积闰享寿,吴逊之“享春秋六十有八”并非空穴来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