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闲读:王维《竹里馆》

 翠竹明月 2018-12-04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作为一种常见的诗歌意象,其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词中出现竹子,一般会表达诗人的不畏逆境,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高贵品格。这也是竹子所具有的特殊的审美价值。

唐代诗人王维是非常喜爱竹的,并在晚年的时候隐居于竹林中。王维早年有着积极的政治抱负,渴望能建功立业,后来由于政局的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由此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于辋川时所创作,全诗以整体取胜,整体上清幽绝俗。作者内心没有杂念,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也没有被黑暗的官场所牵连,也没有为悲欢离合所感伤,更没有感叹光阴的流逝,更多的是作者自己内心的平和,平淡,与世无争。

诗人与竹为伴,独自在竹林中隐居。从“幽”、“深”可看出这是一片占地很广且很茂密的竹林。生活在这种清幽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扰,更多的是能修身养性。

诗人对竹弹琴,还不满足,于是便高歌长啸,以抒情怀。

诗人置身于景,与景物相互意会。竹林很深,附近没有人家,只有天上的明月与作者相互照应,似乎这琴声为月而弹,这歌声也为月而发,似乎这月正是为了给诗人照明,正是为了与诗人相互会意。而“人不知”和“月相照”,也正应首句“独坐”二字。

诗中只有三个人物动作:独坐、弹琴、长啸。“独”表明诗人的孤寂之感;“弹琴”表明诗人内心有话要说,却无人倾听,只能将这或喜或忧的情感藏匿于琴声之中;“长啸”便是诗人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之一,至于这情感,有诗人的宁静、淡泊;也有诗人心境的清幽高雅;还传达出一丝丝的孤寂之感。

全诗很难找到诗眼,也没有哪一句是特别出彩的。而正是这平淡无奇的四句诗,营造出了一种闲适,清幽的氛围。诗人自言“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虽是寄身于山水田园,但还是有一丝落寞空寂的情怀。

对于长啸,东汉末年王粲《七哀诗》其二有“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此诗写诗人久居他乡,心念故乡,夜不能寐而起坐抚琴,表达了诗人的寂寞忧伤之感。

阮籍有诗《咏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了解阮籍的人或许知道,阮籍虽然避免了杀身之祸,但内心其实是很痛苦的。而这种痛苦和愤懑在这首《咏怀》中用隐晦曲折的形式得以表达出来。

同样是夜晚弹琴,同样心有不满,那王维的《竹里馆》到底有没有表达出空寂落寞的心情呢?

宋代苏轼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果然一首《竹里馆》就像一幅画一样,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王维喜竹,苏东坡也喜竹,苏东坡更是在《于潜僧绿筠轩》中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由此可见苏轼对于竹子的喜爱程度。其实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史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都非常喜爱竹,也创作了大量的赞颂竹的诗词歌赋。

诗歌作为中国文学史中一颗灿烂的明星,彰显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博大的文化。闲读唐诗宋词,每天进步一点点。

文:原创

图: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