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林酌酒图》创造了一个高古幽眇的境界,画面出现的每一件物品似乎都在说明一个意思:不变性。这里有千年万年的湖石,有枯而不朽的根槎,有在易坏中展现不坏之理的芭蕉,有莽莽远古时代传来的酒器,有铜锈斑斑的彝器,还有那万年说不尽的幽淡的菊事在一个颤栗的当下,说一个千古不变的故事。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把酒问月,月光依然。老莲创造这样的高古境界,将易变的人生放到不变的宇宙中展现它的矛盾,追问生命的价值,寻求关于真实的回答。晚年他的艺术充满了追忆的色彩,所谓“人惭新岁月,树发旧时香”。他有诗云:“枫溪梅雨山楼醉,竹坞茶香佛阁眠。清福都成今日忆,神宗皇帝太平年。”(《忆旧》)在追忆中,现实的处境漫漶了,时间的秩序模糊了,人我之别不存了,天人界限打通了,千古心事,宇宙洪荒,一时间都历历显现于目前。 老莲的画有突出的程式化倾向。程式化是中国戏曲的重要特色,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也广有运用。老莲的作品中有很多反复出现的“道具”,这些“道具”被赋予特别的意思。像《蕉林酌酒图》中出现的诸种物品,就在他的画中反复出现,他通过这些“道具”,创造出一个个独特的艺术境界。我们可由分析他的这些“道具”入手。 一、石头。石头在中国画中一般作为背景来处理,如庭院中的假山、案头上的清供。但老莲的画却不是这样,石是他的主要道具之一,尤其他晚年的人物画中,石和人相伴,形象极为触目。在老莲的人物画中,家庭陈设、生活用品多为石头,少有木桌、木榻、木椅等表现。《蕉林酌酒图》几乎是个石世界,大片的假山、巨大的石案,占据了画面的主要部分。晚年老莲的大量作品都有这石世界。如《南生鲁四乐图》中《讲音》一段,南生鲁倚卧于一个奇怪的湖石上,石头是其唯一的背景(图10-3)。《高隐图》中几位老者如坐在巨石阵中,石头奇形怪状,或立或卧,为案为坐,如同与人对话(图10-4)。即使是一些侍女图中,人物所依附的也多是石头,如作于1646年的《红叶题诗图》,一曼妙的女子,坐在冰冷而奇怪的湖石上构思她的诗(图10-5)。台北故宫所藏的《观音罗汉图》,连观音也坐在湖石上(图10-6)。 不是他喜欢石头,而是要通过石头表现特别的用思。稍长于他的博物学家文震亨(1585—1645)在《长物志》中说:“石令人古。”这里的“古”不是想起过去的事,而是强调石的不变性。中国人常常以石来表示永恒不变的意思,人的生命短暂而易变,人与石头相对,如一瞬之对永恒,突出人对生命价值的颖悟。他早年曾画过《寿石图》,以嶙峋叠立的石头表达岁月绵延之意。他的《同绮季》诗云:“松风已闻三十载,却与姜九不曾闻。买个笔床随汝去,三生石上卧秋云。”三生石,本是佛教中的说法,传说人死后,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就会看到三生石。取三生之石并非着意于小乘佛教的轮回之意,而是执着于他的永恒思考,将易变的人生,放到永恒不朽的石头面前审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