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重视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疾病

 野田高梧 2018-12-04


您身边的健康管理专家


《家庭医学》

  快餐阅读时代  养生江湖风起云涌  

《家庭医学》——经得起沉淀的医学科普杂志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文/孙焕林 张艳娇 主任医师 解放军210医院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5.5%,约1.88亿病人。此外,尚有1.5亿人处在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其管理原则是“五驾马车”,包括教育、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和监测。另外还不能忽视心理调节,据统计约30%~4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心理问题,不仅影响血糖达标,还会引起各种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疾病,首先是社会原因。有些病人怕别人知道自己患糖尿病,如儿童患病后认为自己倒霉,怕其他小朋友知道会岐视或嘲笑。其次是家庭原因,如年轻人正在求学、创业、恋爱,患病后常有愤怒和悲伤,情绪低落,整日处在悲伤之中;有些人认为与父母遗传有关,会产生对双亲不满情绪。中年病人加重家庭与事业上压力,会产生焦虑、恐惧心理。老年病人随年龄增长,身体虚弱多病,由于患病时间久,并发症多及严重而产生悲观、厌世情绪,甚至自杀。

糖尿病病情复杂多变,虽经长期严格饮食控制和终身药物治疗,但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达标,导致并发症出现,给病人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出现一些心理障碍是难免的。故在强调控制血糖同时,也应在心理方面进行干预。首先要把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病人的情绪,使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此时应争取医生帮助,分析血糖控制不好的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其次是心理治疗,调整心情。病人应参加有关糖尿病知识讲座,阅读有关糖尿病科普资料,掌握糖尿病方面知识。糖尿病人只要及时诊断,控制好血糖,完全可以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出现,像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享受人生乐趣。第三是积极参加体育锻练,适当做有氧运动,有利于控制体重、血糖、血脂、血压,会改善人的情绪,转移焦虑、抑郁情绪。

对严重心理障碍、抑郁焦虑情绪或有自杀念头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配合适当的药物治疗。目前新型抗焦虑药安全性较高,疗效肯定,可以在短期内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生活。

编辑/王博

摘自/《家庭医学》杂志

图片来源/网络



文章有用  请赞一个



(家庭医学 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国邮发代号:36-43 80-15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