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声典型病例:右小腿肌疝

 RG冷暖自知 2018-12-04

作者 / 杨军

单位 / 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特检科


患者男,20 岁,主诉长时间站立时右小腿凸出一包块,局部胀痛不适,休息后可缓解。患者右侧下肢曾有撞伤史。


查体发现右小腿前外侧中上段用力时可触及一大小约 1cm 质硬包块,活动度差,放松时包块消失。


超声检查发现右小腿前外侧患者所示处未见明显包块回声,嘱患者加压时于该处皮下见一大小约 13 × 10 mm 低回声团(图 1),边界清晰,外侧缘呈稍强回声带,放松可消失(图 2)。CDFI 未探及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图 3)。


超声提示:右小腿肌疝形成。


图 1 右小腿肌肉收缩状态下肌疝声像图(红色箭头示)


图 2 右小腿肌疝声像图(左图肌肉处于收缩状态,右图肌肉处于松弛状态)


图 3 CDFI 示右小腿肌肉松弛状态下肌疝处的血流信号分布


病例讨论


肌疝是指肌肉的一部分通过肌膜或筋膜向外疝出,可表现为皮下的弹性肿块,具有可复性。肌疝多见于肱二头肌、小腿伸侧和大腿内侧,常有外伤史,可多发或双侧性。


超声表现


轻型肌疝,肌肉筋膜尚连续,仅局部变薄、轻度抬高,局部肌肉轻微隆起;较重者,可见呈高回声的肌肉筋膜连续性中断,出现低回声空隙。


肌疝通常呈椭圆形,边界清晰,肌肉收缩时因肌肉组织由此向外突出,筋膜裂隙可显示得更清晰。


肌疝通常在某种体位肌肉收缩时出现,肌肉松弛时自行或加压而复位消失,复位后不易探到疝口。


CDFI 可在部分肌疝处探及动脉血流信号,提示肌疝发生于筋膜的薄弱处,即血管或神经从筋膜穿出处。


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病变处各层组织结构及筋膜回声情况,可明确疝口大小及周围组织情况。怀疑肌疝者,检查时探头压力不宜过大,避免假阴性结果,动态观察其变化过程是重要手段。


临床上,若肌疝肿块较小、长期无进行性增大又无明显症状者,可保守治疗,定期复查。若肌疝较大或症状明显者,或发生嵌顿时,则需手术治疗。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