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失控的基因:从哪一刻起,我们就不再是人类了?

 浮生非梦 2018-12-04

我们从事发明(甚至达到危险的地步),并不断扭曲周遭的事物,包括有生命的和其他的种类,从而达成我们自己的目标。由于这种习性,不论结果好坏,我们总归能肇造出国家经济,还在埃及吉萨和墨西哥奇琴伊察遗址搭建起金字塔,创作出精致的艺术、雕像和音乐,发明了蒸汽机、登月火箭、数码电脑、隐形轰炸机和“军武化”的疾病。地球万物没有一样能逃过我们强烈的改造欲望,甚至动手裁制基因来改造自己

接下来呢?我们会不会变成机器,或者说机器会不会变成我们的增强版本?倘若真会这样,到时我们要面对哪些道德议题?从哪一刻起,我们就不再是人类了?

来源:三联书店三联书情(ID:sanlianshutong)

*文章节选自《重返人类演化现场 》( [美]奇普·沃尔特 著 三联书店)。


智脑:人种,2.0版

文 |  [美]奇普·沃尔特


在历经六百万年演化之后的今天,接下来我们该何去何从?从今往后,演化和我们新近出现的才智,以及我们原始的驱动力和我们不断创造出来的强大技术,会怎样改变我们?


我们的现有处境和大自然先前成就的一切全然不同,因为我们不只是演化的副产品,如今我们本身已经成为演化的一种媒介。我们这种动物满怀古老的情感和需求,并动用才智和意识来予以强化,接着我们举步踏入一个新世纪,动手创造各种新颖的工具和技术,而且速度快得连自己都得费劲追赶,设法追上我们亲自创造的变化。


这将往何处去?我们会不会发展出更新颖的神经元和新式附肢,会不会沿袭我们过去六百多万年来的做法,继续改造我们的各种能力?绝对会的,不过做法或许和你心中所想并不相同。我们仔细观察就能看出,过去一向扮演完美同盟的DNA,总是能和演化带给我们各种改变,如今其本身却可能正在接受改造。也许演化正到处寻觅新伙伴。这个伙伴也许就是我们,或至少是我们造就的技术。


这实在是始料未及的,演化竟然需要我们这种生物,必须借助人类来促成如此根本的改变。这项工作势必得结合高级智慧和情感、意识意图、原始驱动力,再加上能以高度复杂方式沟通的心智所造就的大量知识。把这其中任何一项抽离,那么未来就要分崩离析,至少涉及我们这种智慧型意识生物的未来,是无法成形的。这不单是聪明就够了,还需要激情,有时也包括害怕,还必须经由专注意向激发,才能从事创造和发明。没有这种结合,就不会出现技术,也没有轮子和蒸汽机、核弹和电脑。同时,我们栖居的这个世界,也万不可能成真。我们充其量依旧在非洲暗夜依偎在一起,周边还有掠食动物在黑暗中环伺等待,我们也只能这样勉强维持生存。就连火都不会成为我们的朋友。


不过把我们塑造成人类现状的各种特征,业已赋予我们各种奇特的能力,于是这些本领,也渐渐把我们推向和我们的出身过往彻底不同的未来。这种未来和我们多数人想象得到的景象,存有巨大的差异。



以汉斯·莫拉维克(Hans Moravec)的思想为实范。莫拉维克任职于卡内基梅隆大学,是位深受景仰的机器人学科学家。他在20世纪80年代晚期悄悄写成一本书,提出人类种族的末日预言。这本书名为《心智孩童》(Mind Children),内容并没有预言我们会动用核武器自毁,或者自行造出疾病,失控蔓延导致灭亡,也没说自我复制纳米技术会摧毁我们这个物种。事实上,莫拉维克提出的预言是,我们会被自己的发明给彻底毁灭,而机器人则会成为首选。


莫拉维克接下来的一本书叫作《机器人:由机器迈向超越人类心智之路》(Robot:Mere Machine to Transcendent Mind)。他在书中阐释这种转换会一次开展一个技术世代,加上现今的改变速度又很快,到了21世纪中期,很可能就会脱缰自行发展。其过程想必就是,我们会推动机器人攀登演化阶梯,约以十年为期逐步进展,让它们变得更聪明、更有活动性,也更像我们。刚开始时,它们的智慧等级也许就像昆虫或者孔雀鱼一样(这就是我们的现况),随后是实验室大鼠,接着是猴子和黑猩猩。到头来,总有一天,机器会变得比创造它们的人类更高明,也更能适应环境。当然,很快这就会引来一个问题:“现在该由谁做主?”历经二百万年光景,始终高居地球食物链顶端的智人,是否从此就不再当家做主了?在这个被演化略过的窘迫空间当中,我们是否会发现自己在扮演尼安德特人,而对手则变成像我们这样拥有自我意识的技术制品——由会打制工具的意识生物所打造出来的第一批意识工具?


答案在所难免是肯定的。演化必定能借我们之力,发现一种创造新颖生物的崭新手法,这种手法离弃DNA演化阶梯和脆弱的碳基生物,抛下大自然使用了将近四十亿年来处理这项事务的做法。


“末日”不会出现《魔鬼终结者》那样的入侵场面;它只会以自然演化事件逐步开展,其中一个较能适应环境的物种取代另一个不再能够适应、已然无力存续的物种。只是这个新的物种不会以DNA堆造而成,而是要由我们来发明,采用硅和合金来打造成形,而且一旦顺利把它带进这个世界,我们这个物种就不再是必要的了。



事件会不会像这样收场仍有待观察。不过,莫拉维克的情节确有其道理:世界和赖以存续的生命是会改变的,不会只因我们是变化的媒介,就不受它的影响。


想起来就觉得奇怪,机器的发明,甚至机器人的发明,竟然可以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联想到一起。谈到演化,我们通常都认为这是牵涉生物界细胞、DNA和各种“有生命的”生物的事件。至于机器,我们会觉得那是没有生命和智慧的,而且多半是靠经济力量推动,较少凭借自然力来促成的变化。不过也没有白纸黑字写明,演化就必须局限在我们的生物学传统思维范畴内。事实上,生物和技术制品的界线、人类和我们创造的机器之间的分际,已经日渐模糊了。我们已经成为人类技术不可分割的部分。


自从能人用三爪握法打制出第一件燧石石刀的时代开始,我们就很难分辨,到底是我们发明了工具,还是我们的工具发明了我们。若是全球的电脑系统失灵,世界经济就要瓦解。没有膝上、掌上型电脑,没有手机或iPod,我们就活不下去,而且这些东西都在不断缩小,威力却持续增长。我们罔顾干细胞疗法引发的火爆争议,不时都在操控基因。复制人极有可能在未来五年期间出现。如今我们已经拥有纳米(分子)运作等级的电脑处理器,还有在细胞尺度运转的微机电式机械。现在已经有电子式义肢,直接和人类神经相连,还有在脑中植入电子装置,来处理帕金森氏病和心脏无力,这些都司空见惯了。甚至还有科学家在进行植入式电子眼实验。新式衣服把数码技术织进布料纤维,让衣着进一步化为我们的一部分。目前军方正在研制一种“战斗服”,这是一种“第二层皮肤”,能强化士兵的感官、力量和沟通能力,甚至能以三角法算出朝着他飞来的子弹方向。


接下来呢?讲话、书写和艺术,让我们能够以有力的新颖方式,来分享内心的感觉。不过必须投入好几个月或好几年时间,才能学会新语言、弹钢琴或娴熟造桥建屋的技艺。加速沟通的新技术(虚拟实境、遥感临场、数码植入、纳米科技)会不会创造出替代讲话的崭新沟通方式?我们是否有一天会开始使用某种数码心电感应来沟通,还用来下载信息、经验、技能甚至情绪,就像我们从网络下载档案到笔记本电脑那样?我们会不会变成机器,或者说机器会不会变成我们的增强版本?倘若真会这样,到时我们要面对哪些道德议题?从哪一刻起,我们就不再是人类了?



琳恩·马古利斯(Lynn Margulis)是世界顶尖的微生物学家,她曾说,技术制品和生物的模糊分际,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她曾论述表示,蛤、螺类群的外壳就是套上生物外衣的技术制品。我们建造的宏伟摩天大楼和我们血拼的购物中心,甚至于我们开着四处跑的汽车,和种子的荚壳真的有巨大的差别吗?种壳和蛤壳(这些都不是活的)里面装了些许水分、碳和DNA,便静候良机,着手复制,然而我们却没有把它们和里面装的生命区分开来。那么谈到办公建筑、医院和太空梭,为什么就非得另眼看待?


换个方式来讲,我们或许要区分生物和这些生物凑巧创作出的工具之辨,大自然却不会这样做。演化进程完全就在于见识新颖的适应作用,并把表现优于其他的一群保存下来。这样一来,能人最早打制的燧石石刀,就成为一种不比蛤壳稍逊的生物形式,而我们的祖先也借此踏上崭新的演化路程,这就好比他们的DNA经捏揉创造出一种新颖的身体突变——例如一双对生的拇指或一对大脚趾。


就算这些技术适应作用都不属于我们心目中的寻常生物学范畴,其影响仍是同等深远的,速度是远胜常态的。在演化瞬息之间,最早的燧石石刀改变了我们吃的东西,以及我们与世界互动以及相互交往的方式。这提高了我们的存活机会,让我们的脑子加速增长,从而让我们得以创造出更多工具,接着这又促使我们需要更大的脑子。我们就这样持续进展,以渐增高速愈益精进,不断打造出愈来愈复杂的技术制品,并开发出遗传技术,所以我们借此就能改动我们的染色体,操纵当初制造脑子来构思工具的同一组缰绳。果真如此,那么我们所有的技术制品也全部都是我们的延伸,而且人类的每种发明,实际上也就是生物演化的又一种表现。



莫拉维克和马古利斯,还有其他人都提出了好几个问题,逼得我们只能更改自己对演化的传统思维。和莫拉维克一样,科学家及发明家雷·库日韦尔也指出,技术改变速率以指数比率提高。还有,他也像莫拉维克一样提出先见,预言在本世纪中期会演变出才智和我们并驾齐驱的机器。不过就另一点他却与莫拉维克意见相左,他不完全同意这种机器会以一副机器人的模样现身。


起初库日韦尔认为,我们以遗传技术再造自己,是为了活得更久、更健康,超过我们与生俱来的DNA容许的寿限。首先我们会重新安排基因来减少疾病,培养替换器官,并普遍迟滞高龄带来的众多折磨。他说道,这就会把我们带往21世纪20年代晚期,那时我们就能创造出分子尺度的纳米机器,编程运用来弥补我们的自然演化局限,投入应付DNA始终无力处理的工作。


一旦这些进展到位,我们就不只会延缓衰老,还能逆转其进程,逐一处理每颗分子来清理、重建我们的身体。我们还会把这些机器,安顿在我们脑中现有的数十亿神经元当中,借助它们来强化我们的智慧,我们的记忆力会得以改良,我们会发令创造出崭新的虚拟经验,把人类的想象力提升到我们现有未强化的脑部连想都无法想的水平。一段(相当短暂的)时间之后,我们就会借助逆向工程,改造人脑创造出一种威力强大无比的数码版本,于是我们也就由此发展成一种完全数码形式的物种。


这种未来观,基本上和莫拉维克的“从脑子向机器人下载”观点并无不同,唯一区别是这是比较渐进式的见解。不论就哪种观点来看,我们都会与技术制品融合,况且一开始双方也不见得真有融合的障碍,而且到头来,位元、位元组、神经元和原子的分际也终将泯除。


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到时我们就会演化成另一个物种。于是我们就不再是智人,而是种智脑(Cyber sapiens),也就是半数码、半生物的活物,而且将来还会凌驾于其他所有生物之上,拉开它的DNA和演化命运之间的差距。同时,我们也会成为一种能掌舵操控本身演化进程的生物,从而开创自然界一项崭新的局面(智脑的“属名” Cyber衍生自代表船只舵手或领航员的希腊文kybernetes)。



我们为什么要让自己被替换掉?因为我们到最后没有选择余地。我们本身的发明能力,已经让我们与环境彻底脱轨,于是我们也只好死命追赶。我们陷入一种极端讽刺的处境,我们创造的世界,和人类早先源出的世界已经彻底不同。一颗星球表面住了65亿生物,每天还有数百万人搭乘飞行机器旅行,他们用卫星和光纤缆索把心智相互串联起来,一方面重新安排分子,另一方面却动手铲平各大洲的雨林,他们栽植粮食,一夜之间就能输运好几兆吨——所有这一切都和狩猎采集者天差地远,殊异于演化在20万年前为他们打造出的游牧生活方式。


所以,看来我们长年发明的习性已经让我们陷入了困境。在演化胜人一筹的伎俩之下,我们的工具已经把世界变得更为复杂。为了适应这种复杂性,势必得发明出更复杂的工具,才能帮我们随时掌控全局。我们的新工具让我们得以提高适应速度,然而伴随着一项进步的产生,势必得再创造出另一项,于是每有愈益强大的发明套组出现,我们周围的世界也随之剧烈变动,程度大得必须产生更多适应才行。


要生存下去,唯有加速变动,变得更聪明,还得随改变做出改变才行;要想办到这点,最好的做法就是强化我们自己,最后就得从我们本身的DNA出发,这样我们才能从肉体、情感和心理各层面,适应我们不断创新的环境,存活下来。


这一切是否太难以置信,太无法想象了?智人果真会退让并由智脑取而代之吗?毕竟,智脑把分子和数码世界统合得天衣无缝,就像两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把技术和生物界合并为一的情况一样。演化带头做出许多怪事。它花了好几十亿年让基因开合、交换,最后才把我们带进世间。接着我们的特异大脑花了二十万年,才把我们从裸露皮肤、带着石头武器四处奔跑的处境,带进了我们今天栖居的世界。演化完全关乎不可思议的进展。而生存驱动力则坚韧不拔,塑造出看似不可能之事。我们自己就是最佳明证。



倘若这一切都得以成真,若是DNA本身踏上恐龙的前尘,那么智脑会成为怎样的生物?就某方面而言,我们是不可能知道答案的,就如直立人也同样无从想象,它的后裔会在某一天创作电影、发明电脑还编写交响曲。我们的后代肯定会更加聪明,而且脑子采用巨量平行运作,就像我们现有的版本,同时速度也快得无法想象。不过,我们装载在颅骨里面的原始本能,还有非语言的潜意识沟通做法会怎样呢?还有哭、笑、亲吻又会怎样呢?听到好笑话时智脑能听得懂吗,读到雅致诗句时会微笑赞赏吗?他会不会挥手拂乱他子女的机器制头发,会不会和他心中之爱手牵手,会全心全意不由自主地纵情接吻吗?男女两性的“脑”和行为会有差别吗?到时还会有男女之别吗?还有,费洛蒙、肢体语言和神经质傻笑又会怎样呢?或许在达成使命之后,这些都会消失不见。智脑会睡觉吗?如果会的话,他们会做梦吗?他们会不会串通共谋、论人长短、嫉妒生气,会不会密谋杀人?他们会不会心怀深邃的(即便是机器制造的)潜意识,也就是人类心智的暗物质,或者是否这所有原始内情,都要在他们新铸成形的心智灿烂光照之下全部现形?


说不定我们会比心中设想更早地面对这类问题。未来每天都在加速进展。


我私心认为,既然演化变革和演化遗风已经合力把我们造就得这么出色,又这般富有人性,相信当我们迈步向前,这些也不会完全被人弃置,也或许放弃不得。毕竟,演化确实有办法就地取材,而且就算历经六百万年的变化折腾,我们依然怀有动物祖先的回响。也许这些回响大半都会留存下来。毕竟,即便行李沉重无比,挑几样精品保存下来,大概也会是件好事,就算我们是畸形产物,那也无妨。

重返人类演化现场 [美]奇普·沃尔特 著 蔡承志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人类基因的历史地图   [美] 奥尔森 著 霍达文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