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针如药,用穴如用兵 ——对于针灸,我们有个误会要聊聊

 爱尚书 2018-12-04

针灸啊,我知道,可以治颈肩腰腿疼痛。


一提起针灸,很多人认为只是治疗颈肩腰腿痛的。

当然不可否认,颈肩腰腿部的疼痛,一般都是因为肌张力的异常对筋膜层的牵拉或者肌肉对神经、血管的卡压造成。

像这种情况,针刺到不同的组织,达到释放肌肉张力,解除肌肉对神经血管的卡压和筋膜层的牵拉,自然症状迅速缓解,因此若是心中明晰人体的结构组织,便会做出清晰的判断并达到针到病除的奇效。


针灸能治内科病?我读书少,你别骗我啊!

说起针灸对内科病症的调理,很多人不以为然,认为只有吃药或者手术才能解决。

对待内科疾病,若是以西医的角度去看待疾病,大都借助于影像或者指标的检测;中医往往又不太重视这些检测方法,而强调四诊合参,重视气血

不可否认,当身体出现了某些问题,首先会出现中医强调的证候,当然在现代医学的检测指标上也会有波动。因此出现了中医重视“气或者场”的宏观变化,也出现了西医微观的指标量变。中医注重个体的感受,而西医强调指标的检测,中西医之争由来已久,但二者果真就没有联系?试问中医所谓的气和症候就凭空而来,西医面对所化验出的指标又岂能忽视分泌各个标志物的器官的状态?


如下列举几例,想必大家就会明白


就拿很多人都知道的“闪腰、岔气”来举例,当我们用力不当或姿势不当的时候,出现腰部肌肉的拉伤,“形不正、则气不顺”,因此会出现局部感觉的别扭不适,即是中医所谓的岔气,是一种气机不能正常运行的感觉。提到这里大家应该会明白气机的循行是以脏腑和组织的形态空间为基础的,而不是凭空的。当脏腑、经络、筋脉等组织出现堵塞和结构异常的时候,才会出现所谓“不通”的主观感受。  

再比如腹胀往往是腹腔脏腑的运行失常,出现局部运行不畅或腹部肌肉张力过高,导致腹腔高压力才出现的胀满感觉。而胸闷则很多都是腹腔的高压力,引起膈肌上抬对胸腔造成压力,并且腹腔和胸腔频繁高压力状态下势必会影响到对应脏腑的正常运转,当然更会有各种检查指标的变化;胸腔的压力异常势必会影响到心肺气血的疏通,而出现气血交换的障碍。


从上述观点入手,中西医的理论的贯通便有迹可循,若是再通穴性和人体的组织结构,自然对“针法”有更深的理解,对很多疾病达到针到病除的疗效。

比如腹胀,程氏的腹腔减压术,只需针刺至关腹部肌肉张力的几个关键穴位,往往都在下针后,症状便迅速解除。胸闷亦是如此,往往中脘一针,通过刺激大肠下移,而减轻中焦脏腑对膈肌的压力,一针缓解,再配合印堂(胸肺反射区)而达到标本兼治疗的效果。


再例如程氏的利胆抑酸术治疗反酸症,滑肉门和胆囊穴正奇搭配,标本兼治。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通过对人体结构组织和经脉气血循行的认识,自然对下针的层次有着不同的认识,因而程莘农院士集一身临床心得之大成而提出了“三才针法”的学术思想。

正如《青乌经》所云:“若通此理,天下横行”,程氏针灸传承人们正一步步揭开经络的神秘面纱,我们若能悟透了三才针法的精髓,面对很多疾病都会成竹在胸,用药的时候,明白药的归经和要疏通的脏腑;下针的时候,更清楚针下要刺激到的结构和会引发的效果,异曲同工,不拘于术且不泥于方。


本文作者:王永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