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山大佛】笑看红尘佛未老

 藕池何日不华开 2018-12-04
     

     

    看新闻,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小长假里,各大景区人山人海,乐山大佛的游客堵塞滞留,花四小时才能转完大佛一圈。啧舌惊叹,庆幸我们那天的清静悠闲。

     

    时间:2014年4月8日

     

    13路公车过了岷江桥,行驶在通往大佛景区的凌云路上。坐在车上,晃晃悠悠地牵出了一段绵长的回忆,相信吗,心中一直有个“乐山大佛”情结的。

     

    20年前——惊慌了一下,真的有20年了吗?想起来似乎很遥远,又似乎近在眼前。高中比较要好的同学去成都念的大学,放假回来,她送我一个挂链,一根简单的鞋带一样的黑绳穿过一个紫砂颜色的泥塑佛头,佛脸温润丰满又端庄。那时我才知四川有座乐山大佛,心神向往,我什么时候能去亲眼一见。

     

    向往和渴慕埋藏了20年,发酵酝酿,该是一坛时光美酒。真不敢相信,这就到了拍开泥封畅饮醇酿的时刻了。

     

    敲下这些字,离开电脑,跑去翻我的百宝抽屉,果然找到了无恙的它。只是新泥变老泥,螺髻、眉毫、眼睑、鼻纹、嘴唇,刻印里增添了岁月的乌痕。就是一枚小小挂链,它也会老啊。而沧桑了一千三百年的乐山大佛,还在笑看红尘吗?

     

    拾阶而上,沿路的风景都只是铺陈,什么风化的石窟佛像,什么古人的书法石刻,什么东坡载酒,什么龙湫虎穴,什么放生池,什么海师洞,都只淡淡而过,和他一前一后默默地爬台阶。要不是跟他生气,估计我是吱吱喳喳吵一路拍一路的。一句废话没有,就这么直奔主题了。

     

    乐山大佛,依山开凿,佛头与山齐,脚踏三江汇流之处。我们从佛头的右侧开始沿九曲栈道而下。栈道狭陡,不能驻足,所幸人并不算多,总是一拨一拨的,中间尚有断流之时,偶尔停留片刻定睛观瞧,必然是栈道拐弯处,尽量缩小身子让出通道即可。

     

    或许是见得多了些,大佛给我的震撼并不及我想象中的,包括九曲栈道,那条古时延续至今的礼佛通道,它也没有我想象中的绝顶险要,百来米高的山,实在是不算高的,我这等怕登山的人,并没半点含糊,也很轻松地就到了大佛脚下。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亲临其境,令我深思和最有感触的是大佛开凿和设计之妙,它与石窟造像不同,属于摩崖石刻,你看他,夹峙于凌云山两道山壁之间,那峭壁恰似宝座背靠,大佛临江端坐,双手抚膝,神色平静,略带笑意,安然远眺,那气场,平稳安定,似乎正为人们蓄积着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不愧为“镇江大佛”。而他脚下,那曾经泛滥凶猛的三条江,此刻果真无比驯服地微微荡漾着。

     

    古人的智慧就在于,顺势而为,天人合一。这尊大佛的存在,那么理所当然,与周遭自然融为一体。放眼当下,如今各地都在比赛似地建造着大佛,一尊还比一尊大和突兀,而大,就是全部了吗?不知道它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到底是为了什么,它们是否能如乐山大佛一样能绵延千年岁月,穿透漫长的历史,成为始终给人以向往和憧憬的艺术奇观呢……

    大佛开凿于唐代,至今已经过去了1300年的漫长岁月,想也知道,大佛饱受了自然风雨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而此时此刻的的他,依旧仪容端庄,眉清目朗,嘴角微扬,唇形饱满,一点白毫,珠圆玉润,显然经过了数次整修维护。细看,却也仍可见数处小破损。螺髻,耳洞,指甲,脚趾,山花招摇中,几许斑驳。千载光阴,就这么走过,笑看红尘佛未老。那么,人生苦短,还气什么气,两人在大佛脚下站好,抱抱佛脚,笑一笑吧。笑看红尘人也不老,这辈子不当佛陀,亦可拈花而笑,总有片刻,会比这大佛还要来得逍遥自在吧。

     

    大佛脚下,人来了,人走了。船来了,船走了。招揽生意的快艇卖力地在江中表演着,划出一道道白浪。仰望大佛面容,面对这芸芸众生,大佛始终挂着他神密而平和的微笑,目光仿佛穿透红尘,直抵未来与光明——他本就是一尊掌管未来的弥勒佛。

     

    唐代崇拜弥勒佛,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海通法师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就选择了弥勒佛。岁月轮回,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的向往从未失去过。

     

     

    来了一队以中老年为主要成员的“拜佛”团,每人斜背个黄色的居士袋,其来势汹汹,且旁若无人,有点横冲直撞的架势。真是让人好气又好笑,发作不得,唉,拜佛的心情急切也可以理解,不过能不能稍微礼貌一点,年纪大,又信佛,多少慈祥和善一些嘛。他们站在大佛脚下,在其中一个年轻人的带领下齐声唱颂,说实话,唱得不老好听嘀。

     

    顺着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盘旋而上,转折台阶,一会儿在江边,一会儿在洞里。身旁山壁皆为红砂岩,此时夕照,越发红得鲜艳漂亮,不过这种岩石,质地疏松,容易雕刻造像,却也容易风化,偶有小石窟,其中的佛像皆已风化无形。乐山大佛能存世千年,实在不容易啊。据说大佛两侧原来也有建筑也有其它雕像,只是现在都已经不在了,徒留崖壁上若干架梁时留下的孔洞。但愿乐山弥勒大佛,能再佑世千年,保护这方天下太太平平吧。

     

    在墙上发现“宽窄”这么两个字,不禁一笑,难道宽窄巷子和这儿有点啥么渊源?

     

     

    回到大佛头部的山上。一边指示乌尤寺,一边指示海师洞。我为大佛而来,还没看够大佛,便决定不去乌尤寺,重回大佛头顶,棠也无异议,随我返回。大佛左侧伫留,遥望对面崖壁上盘旋而下的九曲栈道,后知后觉地发现,其实也挺险要的。

     

    两人早忘了之前的不快,童心大发,与佛头各种嬉戏拍照。佛祖大肚能容,当知我们敬在心中,而不加以怪责。从左侧再转回右侧,佛头上一千余螺髻清晰可见,它们看似与佛头浑然一体,却是另以石块雕刻嵌就的,近观之下,突发奇想,这一砣一砣的,阳阳若是来了,定会捂嘴偷笑,道一句“有史(屎)以来”,实在很像啊。

     

    重回九曲栈道,再次下行两个转折,与大耳洞齐平,再近赏远观一番,这才甘心。乐山大佛巧妙隐匿的排水系统便在这两耳和头颅后面,就连佛体衣领和衣纹皱折,也巧妙地安排了排水沟,不得不让人再次赞叹千年以前劳动者的智慧,如此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设计,才是保护大佛至今安在的重要原因啊。

     

    心满意足,原路而返。与大佛一晤,三生有幸,从此以后,幸福又光明。嘻嘻。

     

    转载自  紫旭棠:流年之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