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的西北边事:三个文臣打不过一个落第举子

 半城湖之缘 2018-12-05

宋朝的西北边事:三个文臣打不过一个落第举子

文丨《那些年》晓婷

打仗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虽然影响战局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指挥官的军事才能绝对是重中之重。一个优秀的将领,他的学识、才华、声望等等可以成为他的加分项,但是在军事才能面前,这些都不是必要条件。

宋朝,因为重文抑武,很多名重一时的大臣都去戍边,这些人有学识、有才华、有声望,可就是不会打仗。宋仁宗时期发生的宋夏战争,三位重臣出马竟然惨败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落第举子手上,这就是著名的好水川之战

公元1038年,西夏李元昊自立为帝,脱离北宋。宋朝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出兵讨伐西夏,兴师问罪。于是宋仁宗于第二年六月下诏削去李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从此,长达三年之久的第一次宋夏战争全面爆发。


三川口之战

公元1040年三月,李元昊一面率军佯攻北宋的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南部),一面送信给宋朝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范雍,表示愿意与宋和谈,制造假象,以麻痹范雍。

范雍信以为真,立即上书朝廷,对延州的防御也松懈了。

李元昊趁机引兵数万大破金明寨,乘胜兵临延州。

范雍紧急派人增援,没想到几路增援的军队在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被敌军大败,将领悉数被俘。范雍闭门坚守,正好赶上夜降大雪,西夏军队撤围,城池才没有陷落。

宋仁宗点将

三川口之战,引起北宋朝堂一片哗然,宋仁宗没想到西夏如此强盛,下令封夏竦(sǒng)为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共同负责迎战西夏的事务。这三人我们今天似乎最熟悉的就是范仲淹了,而在当时,其他两人的声望都不在范仲淹之下。


宋朝的西北边事:三个文臣打不过一个落第举子

夏竦四岁开始读书,年少时就很有才华,超迈不群,出类拔萃,写诗作赋,非常敏捷。北宋王辟之评价他的题诗时说:以后之题诗没有超过他的。

一代圣相李沆看了他的作品,专门向真宗举荐。翰林学士杨徽之看了他的诗,评价说:“真宰相器也!”统兵迎战西夏之前,夏竦已经官至户部尚书。

韩琦出身于世宦之家。三岁时父母去世,他由诸兄扶养成人。史称其“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

公元1027年,韩琦在弱冠之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二。为官后韩琦以敢于犯颜直谏,诤言谠议闻名,当时灾异频繁发生,流民大批出现,而当朝宰相王随、陈尧佐及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却束手无策,“罕所建明”。韩琦连疏四人庸碌无能,痛陈宋朝八十年太平基业,绝不能“坐付庸臣恣其毁坏”,结果四人同日罢职,即所谓“片纸落去四宰执”,韩琦一时名闻京师。

和这二位比起来,范仲淹的起点反而最低。公元1015年,范仲淹以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不过范仲淹的仕途很不顺遂,虽然朝中一些大臣很欣赏他,多次举荐,但范仲淹却因为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在这次任命之前,范仲淹刚被贬到饶州没两年。


好水川之战

公元1040年五月,带着新的任命,夏竦、韩琦、范仲淹三人奔赴西北边关。这三人不愧是才华横溢的重臣,他们的诗作中都留下了这一段经历他们的所见所思。


宋朝的西北边事:三个文臣打不过一个落第举子

西夏古城遗址

夏竦诗云:

半载秦川令始行,论文犹未款群英。

横戈且趁從军乐,不及期年待政成。

韩琦诗云:

古堞连云暝蔼收,呜呜清调起边楼。

雍琴垂泪虚情恨,羌笛残梅未胜愁。

数曲伴风吹戍垒,几番侵梦入宾邮。

听来便觉春心破,素发生多不待秋。


宋朝的西北边事:三个文臣打不过一个落第举子

范仲淹诗云: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只可惜打仗拼的是如何指挥枪杆子,而不是如何指挥笔杆子。

当时在对西夏用兵的策略上,三人分歧很大。韩琦持强硬立场,力主攻策,与夏军决战,认为拖延时日,财政日绌,难以支撑,况且“李元昊虽倾国入寇,众不过四五万人,吾逐路重兵自为守,势分力弱,遇敌辄不支。若并出一道,鼓行而前,乘贼骄惰,破之必矣。”范仲淹则力主守议,反对贸然进攻,主张持久防御,在加强军备的前提下,乘便击讨,不赞成深入敌境的进攻战。

而夏竦完全没主意,干脆你们各自把攻、守方案写好,送到朝廷,请仁宗自己决定。仁宗幻想一举解决问题,于是决定采用韩琦的攻策。


宋朝的西北边事:三个文臣打不过一个落第举子

公元1041年二月,李元昊率十万大军进攻渭州(今甘肃平凉),直逼怀远城(今宁夏固原西)。韩琦闻讯,急派大将任福领兵一万八千人前往抵御。行前,韩琦向任福面授机宜,命令他们绕到夏军背后,可战则战,不可战则据险设伏,截其归路,并再三叮嘱:“苟违节度,虽有功,亦斩。

任福在张家堡南打了个小胜仗,于是贪功轻进。夏军佯败退走,沿途遗弃不少物资,宋军不知是计,轻装猛追至渭州北边的好水川(今宁夏隆德西)。当时,夏军在好水川放了几个木盒子,宋军只听盒子里有鸟叫声,不敢轻动。任福到时,命令打开,只见一百多只鸽子飞跃而出,盘旋在宋军上空。这正是西夏军队发出的合击信号。宋军正在惊疑之时,夏军已从四面合围。宋军虽英勇战斗,怎奈人马三日乏食,疲惫不堪,宋军大败,六千余人阵亡,任福等将校军官数百人亦死于此战。


宋朝的西北边事:三个文臣打不过一个落第举子


三位朝廷重臣败的很惨,而他们的对手却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陕西落第举子张元。张元年轻时“以侠自任”、“负气倜傥、有纵横才”,然而累试不第,于是就向边关统帅毛遂自荐,也没成功。回到家乡后,不知为什么事,张元被当地的县令打过一顿板子。这次侮辱让他下决心投靠西夏。结果在西夏颇得李元昊赏识,李元昊称帝建国后不久,即任命张元为中书令。好水川之战,李元昊用的就是张元之计。

很讽刺的是,大败韩琦后,张元也作诗一首:“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辈,犹自说兵机。

战败之后

战后宋廷追究败军之责,撤去了夏竦的职务,韩琦、范仲淹也被调职他用。

这场战败,责任当然不能完全归咎在夏、韩、范三人身上,论管理军队,韩琦和范仲淹甚至还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然而战争的残酷性就在于它只有一个衡量标准:胜或者败。无论有多少理由,我们往往都无法承受一次战争的失败,因为它身后维系着家、国命运。好水川战败后,韩琦立即下令退军,在半路中,阵亡将士的父兄妻子数千人,号泣于马首前,持旧衣、纸钱招魂而哭道:“汝昔从招讨出征,今招讨归而汝死矣,汝之魂识亦能从招讨以归乎?”当时哀恸之声震天地,韩琦掩泣驻马,不能行进。


宋朝的西北边事:三个文臣打不过一个落第举子

后来,宋夏之间又进行了定川寨之战,宋军再次大败。三战之后,西夏虽胜,但是在战争中的消耗更大。于是李元昊主动和北宋议和,双方在1044年签订了“庆历和议”。李元昊向北宋称臣,但北宋每年给西夏岁币绢15万匹、7万两银和3万斤茶叶,北宋付出岁币成为“君”,保一方“国泰民安”。

十年之后,宋朝的重文抑武策略再次结出恶果。广源的侬智高反叛,一路北上,势如破竹,锐不可当。在丢掉好几座城池之后,宋仁宗孤注一掷,决定启用狄青,最终反败为胜。这是宋仁宗执政四十二年时间里,打的最漂亮的一仗。而狄青或许才是宋仁宗在西北边事中最大的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