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怕的“无缘社会“到来!每个人都将是一座孤岛!

 林小霖 2018-12-05

在这个现实又血淋淋的社会里

每个人最终都将成为一座孤岛!

是什么让我们越来越忙?

又是什么让我们越来越孤独?

今天,“日本无缘社会”再一次被顶上了热搜!

在日本,每年有3万2千人走上“无缘死”

所谓无缘社会:即无血缘、无地缘、无社缘,人情淡薄、没有关联的社会。

一个不能颐养天年的社会,一个不能安心死去的社会;

一个没有工作、与职业脱节了的“无业缘”的社会;

一个没有朋友、与社会失联了的“无社缘”的社会;

一个没有亲人、与家庭疏离了的“无血缘”的社会;

一个没有乡愁、与故乡隔绝了的“无地缘”的社会。

最初听说这个词,可能有些不可思议。它似乎离我们很遥远,毕竟中国人最讲亲缘伦理。

但已经提前进入发达国家的日本,如今却又经进入了“无缘社会”!

它已蔓延至各个人群:老年、中年、青壮年,甚至是少年儿童。

放眼看看吧,老龄化、养老问题、人口结构失衡、家庭观念淡漠、城乡对立、流动人口、留守儿童(老人)等等,早已成为我们的社会热点问题。 0

1

那些“无缘之人”

在日本,每年有3万2千人走上“无缘死”的道路。

日本NHK电视台观察到“现代人的孤独老死”的现象:

他们中间,有在公司20年没有迟到请假,可是一夜之间变成街头流浪汉的工薪阶层、有一个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儿女远离自己的空巢老人、有从来只在网络上交友的年轻人……

科技越发发达,社会变得越来越“智能”,年轻人离家外出前往大城市谋求出路,一方面在网络上逃避过多的社会关系纽带,追求着匿名性带来的自由的肆意;一方面又为孤独而可悲的生活现状而苦恼。

早在2007年,日本作家青山七惠那本获得了芥川奖的作品,《一个人的好天气》,讲的就是一个远离家乡亲人、以雇佣工为生的年轻女孩在东京的生活经历。

 

这本看起来像是日式小清新的作品,实际上内容却极为沉重:一个只能靠做派遣工为生的年轻女孩和一个独居多年的年迈寡妇,两个同样孤独的人面对社会的重压,唯一的目标就是活下去。

一个是在大城市的投入滚滚人潮的孤独,另一个是同样在大城市中被人群抛弃的冷清----这本书中的一老一少正是如今日本、甚至是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社会的重压与亲缘关系的疏离,无法相互理解的人们一边寻求着私人空间,又一边渴望着与他人结缘。

大家在网上与他们积极地交流,互相安慰着“一个人也可以…”。关了电脑手机没了网络,却又对无人可谈心的现实感到孤独。

很多很多人,在这个人满为患的社会中以身为地成为了一座孤岛。

失去了血缘、地缘、职场缘,在生命的尽头也失去了身份。

有句话让令人唏嘘:

“刚出生时那么得人疼爱,最后送终时却只剩下这个人自己。” 0

2

表面上忙忙碌碌,实际上心如死灰

日本会出现这个问题意外吗?其实不意外。

那中国可能会在未来出现这种情况吗?完全有可能。

根据日本媒体的调查,在日本国民中,25%的高龄老人无亲无友;约有54万的年轻人整日宅在家中虚度人生。

毫无疑问,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是这种情况出现的最主要导火线。

这是一个高效运转的社会,一切行为都被效率主导,每个人都在追求行为的效益最大化。

我们见的每一个人、吃的每一顿饭、打的每一个电话、乃至微信点的每一个赞,都需要转成实实在在的“收益”,包括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两本可以帮助大家认清时代的书)

于是,我们竭尽所能的对身边每个人都笑脸相迎,尽管明知很多都是虚情假意,但是我们还是乐此不彼。

很多人早已心如死灰,却只是想争口气,就这么苟活。

人越孤独,越喜欢把自己变的忙碌,也越喜欢假装自己很忙碌。

其实一切都是为了逃避,让“忙碌”成为逃脱一切的借口。

人前凑热闹,转身话凄凉。

很多人整日忙忙碌碌,其实内心早就荒芜的死去了。

孤独离抑郁,只有一步之差。

小时候觉得可以自觉拯救世界,现在发现整个世界都拯救不了自己。 0

3

愿我们无缘孤独,有缘社会

既然揭露了现象,那必然要有解决方法。

《无缘社会》提出了“牵绊再造”,意欲重建人与社会的“关联”,再续前缘。

面对与社会“失联”的“无缘者”,需要重建社会交往的通道,让他们重拾联系,回归社会。

片中有这样一个动人情节:

一个被救助者河上勉,从附近的豆腐店要来别人让出的豆腐渣,拿回来加工制作成可口的饼干。

这个曾经工作卖命、活跃在营销一线的男子,因为工作劳累过度病倒,从而失去了工作,妻子也离开了他。

那时的他犹如这丢弃的豆腐渣。

他说:豆腐渣一点也不起眼,就像被抛弃的自己一样,成为“无缘者”。我想把豆腐渣做成饼干,让大家开心地品尝。真的想说,豆腐渣,既然你被丢弃了,就由我来让你复活吧!

NHK报道局社会部总制片人高山人有一句评价:

在社会渐渐变成“对别人不感兴趣的社会”的今天,尽管回归以往是不可能的,但我仍衷心祈愿我们是一个“能够同情别人、同情生命的社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