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上海:传说中的田子坊

 老苞米的书屋 2018-12-05
 
 
   十多年前,在几种旅游杂志上知道上海有个田子坊,还有大量堪称大片的图片,心情开始了骚动,很想去上海看一看这个田子坊。
   那时的田子坊对我来说,仅仅是个传说。
   杂志上的田子坊,是一个深受文青和小资喜欢的地方。弄堂里遍布酒吧、咖啡馆、文创工作室……体现了老上海的优雅、浓郁的生活气息。
​ 
 
​     今年6月我去上海,七绕八绕,一路打听,终于来到了田子坊。
   这张照片是从网上找到的,我又犯了一个犯过多次的错误,就是经常忘记拍景点的大门。


​    田子坊别有韵味的小巷。
   因为在杂志上看过许多专业摄影师拍的“大片”,对这里的环境没有多少陌生的感觉。
   只是我的摄影水平和相机太业余太低端,怎么也拍不出大片的意思。

​ 

   玩手机的女孩。上面图片的局部放大。
​ 
 
​   这个临街的橱窗,镶嵌了一组民国的旗袍美女。我知道它的原稿是老上海的商品广告和月历牌。
​ 
 
    其实这是一家时装店。这就是田子坊的与众不同之处,很多与文艺不搭界的店铺,都装扮得很文艺很复古。
​ 
 
​   我猜度,来田子坊的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文青,千里迢迢地到这条小巷找一找文艺的感觉,到酒吧或咖啡屋坐一坐,体味一下老上海慢生活的味道。
 
 
​    上面照片的局部放大,然后进行了黑白效果处理。
   还别说,我这个“菜鸟”居然也弄出了几分“大片”的意思。
 
 趁着无话可说的当儿,说几句关于田子坊的历史。
   田子坊位于上海的泰康路210弄。泰康路是打浦桥地区的一条小街,改造前这里是一个马路集市。
“下雨一地泥,天晴一片尘”是当时的真实写照。1998年区政府实施马路集市入室规划,把泰康路的路面进行重新铺设,使这里的环境焕然一新。之后,区政府开始依据打浦桥地区的功能,开始实施特色街路的工程。
​ 
 
 实施特色街路工程的定位,改造者选定了“文创”二字。所谓“文创”,就是文化创意的缩略语。就如彩色电视机简称为“彩电”一样。
   定位有了,改造者以下的文章都是围绕“文创”这个主题做的。
   具体做法就是通过租赁、转让、置换等方式,逐步把这里的旧厂房、旧民宅改建成画家的工作室、设计室、画廊、摄影室、陶艺馆、时装展示厅等,吸引陈逸飞、尔冬强等知名艺术家以及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及国内的百余家中外创业企业入驻,这样一来,原本是一个古老陈旧的弄堂,华丽地转身为上海乃至国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创意产业园区。
​ 
 
​   田子坊内极具老上海风情的大幅壁画。
   熟悉的画风,让我瞬间想起了张乐平大师笔下的上海风情。

​   壁画局部。造型独特的石库门及弄堂里悬挂的“万国旗”,弥漫着旧日上海的人间烟火。
​ 
 
​   壁画局部。那老虎窗内撩开窗帘,半遮粉面,探头观望的旗袍女郎,有着浓郁的民国风。
 
    壁画局部。
​ 
 
​   田子坊一家店铺的门面。古色古香。
   那几只小石狮,让我忍不住拿起相机,给它们“捏”一影。
 
​    至今,田子坊还生活着一百多户改造前的居民。他们已经有机地成为这个“文创”园区的一部分。
   没有征地搬迁,没有大拆大建,区域内各种不同时期的建筑、老工业厂房、海派民居等都保留下来。全部改造提升都是在保留和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的。保留门窗、建筑外立面、街道上的砖墙雕刻,每个店面的装修都是按照原生态保护的管理细则完成的。
 
​   这个石库门的门楣上保留着往昔的文字。
  民国十九年,推算一下,应该是1930年。坊,街巷,与我们东北的胡同的意思差不多。

​   查了一下,如今的田子坊,是由原来的天成里、和平里、薛华坊、志成坊、平原坊5个弄堂组成。
​ 
 
   田子坊内的一条小巷,极具特色,是我想象中的老上海的样貌。
   若是将这里的人换上民国时的服装,会让人产生时空交错的幻觉。
 
 
​   给上面的图片放大做旧,更是别有一番风情。
   对面小楼的二楼,是一家名为新视界艺术空间的文艺沙龙。
​ 
 
​    文艺沙龙右边的小窗前,卧着一只造型很萌的布兰妮兔的雕塑,时尚且充满童趣。
 

​   文艺沙龙的牌匾,还有一个香君舍,应该是一家香道培训机构。
   香道是近几年开始流行的一种小众消费形式,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大都市,会看到一些香道馆或会馆。作为普罗大众一员的我,将此理解为类似茶馆一类的消费场所,但是它的门槛显然要高许多。
   据说,香道也是一种文化,在古时的士大夫中非常流行,古画中经常有焚香抚琴的场面。从古至今,所谓香道,都是富贵闲人喜欢的消闲养生的方式,平民百姓若想体验,至少应该具备一个条件——家里有矿才行。
   我家里没矿,就不凑热闹瞎琢磨了。
​  
 
   关于田子坊,记不得我在哪本旅游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是这里与丽江有一个同样的功能,单身男女来这里,可能会有艳遇的发生。
   我想,这或许是田子坊的一个传说。
   其实也不算是传说,艳遇这种事在哪儿都会发生,更何况是充满文艺气息的田子坊了。 
   这样说,与图片上的人物无关。
​ 
 
   上面图片放大。
 

​   酒吧和咖啡屋。这是田子坊不可缺少的配置,没有了美酒与咖啡,还有什么文艺可谈。
 

​   来田子坊的人,大多都是四面八方的文艺青年,或多或少都有小资情怀。
   或是独身前往,或是结伴同行,累了倦了,推门走进一家酒吧或是咖啡屋,坐下小憩,品红酒或是喝咖啡,感觉想必是很奇妙的。
 

​    有一篇关于田子坊的文章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在闲散的下午,就着弄堂里的习习凉风,明媚的阳光铺在地上,空中满是慵懒的咖啡香味,大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境。
   真的挺文艺,挺有韵味的。
   可惜,我去的那天是上午,而且天气溽热,没有凉风习习,空中也无慵懒的咖啡香味。
 
 
   毫无疑问,田子坊现在已成为旧城改造的成功范例:一切都力求做到原生态,把最真实的、最原汁原味的老上海生活展示给世界各地的游客。
   可以说,像田子坊这样景区、文化创意产业区、居住区三区合一在上海找不到第二个。
   如此高的评价不是我说的,而是来自相关的文章。
 
​​

​   千万别被这家店铺文艺味道极浓的店名所误导,它与书店毫无关系。其实它就是一家经营香水的小店。
 

​    曾经的陈逸飞工作室。陈逸飞是入驻田子坊较早的画家之一,大师已逝,空余旧址。
   2001年,画家黄永玉探访了陈逸飞工作室之后,为改造中的泰康路210弄取名田子坊。田子坊,来源于《史记》中记载的一个古代画家田子方。田子坊用此谐音,并在“方”字旁加个“土”字偏旁,意为此处是文人、画家、设计师集聚的地界。
​ 
 
​   田子坊一个过道的两边,是介绍田子坊前世今生的照片墙。
 ​
   田子坊的十大景观。
​ 
 
​    田子坊的前世。照片墙上的老照片记录的应该是不同年代的田子坊。这里有石库门、洋房公寓以及制造轻工产品的工厂。
 
    这面照片墙展示了田子坊的今生。记录了从泰康路到田子坊一路走来的履痕。
​ 
 
    这次去田子坊,感觉有些匆忙,“囫囵吞枣”一般,很多细节没有注意,感觉中遗漏了许多。
   如果再来,定会“细嚼慢咽”品味一番。这样说,其实就是安慰自己一番。
   问自己:还会再来吗?
   自己答:貌似不能吧。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