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艺术之奇观

 眼镜老猪猪侠 2018-12-05

来源:新景观设计(ID:xjgsj1)


最好的设计是善于利用优势,

利用现有的资源创造更符合的设计。



中国的古典园林体系中,呈现的是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两派并立的格局,寺庙园林并没有脱离这两大园林派别的基本模式。



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中国园林发展历程

创造自然以写胸中块磊,抒发灵性,表现为解体重组,安排自然,人工和自然一体化。



辋川图 王维 传为唐代他人摹本

园林以自然为情感载体,顺应自然以寻求寄托和乐趣,其外部特征是交融、移情,尊重和发掘自然美;


八达春游图轴 后梁 赵喦

以自然为探索对象,师法自然、摹写情景,但是仍然没有跳脱自然,手法上强化自然美、组织序列、行于其间。千里江山图(局部) 北宋 王希孟

描绘的全景式的北宋山水画变成了三维的、可居可游的皇家园林全园按照宋徽宗构想的山水景色图绘,作为其布置指导,符合山水画理。园林的形制突破了秦汉以来的“一池三山”的传统规范,进行了以山水为主题的创作。


早春图 北宋 郭熙

太湖石的大量使用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美石与叠山的兴趣与机会,远离自然的路线,使得园林开始呈现出强烈的人文气息


▼中国园林更追求惬意、自然、以人为本。

古典园林是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建筑。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中国园林尚文,人工之中见自然。中国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便参与造园。中国古典园林受到“儒、道”思想影响。元明清,私家园林达到了极盛时期,“文、雅”成为评价园林的最高标准。

意境一:置身云海

太湖石象征的是浓云,波浪形的云墙象征远方的云浪,二者结合,营造身处云海仙境,云浪涌动的意境。


意境二:乘着波浪

月到风来亭是网师园最浪漫的一处——风吹浪起,亭子被浪温柔的托起,这是来自大自然的浪漫。


意境三:风吹水皱

风吹水皱,吹动的不止是水,还有桥。


意境四:冰上屹立


▼中国园林的置石分特置、对置、散置、群置和山石器。


中国古典园林以理水见长,对于水景的应用非常重视。以山水为主题来塑造园林空间是中国古典园林典型性格的普遍表现。

▼四季各景,美

中国古典园林在反应自然,追求野趣的基础上,开始逐渐脱离自然,走向雅致,入微入神,表现为掇山理水、点缀山河、思于其间。

拙政园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距今(2014年)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苏州畅园

畅园位于姑苏区庙堂巷22号,整体呈西宅东园布局,花园以水池居中,绕以厅堂、船厅、亭廊、假山、花木等,园景丰富而多层次,是苏州有代表性的小园之一。

畅园占地面积2820平方米,系清代道台王某所建。民国七年(1918)为律师潘承锷购得,修葺一新。后潘氏去沪,托周瘦鹃转请刘姓照料此园。1959年由市园林管理处接管1988年起陆续修复而成今貌。畅园2011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8月,畅园列入第一批《苏州园林名录》,并向社会公布。

刘敦桢教授的《苏州古典园林》一书中有畅园的介绍。在网上下载了一本。书中有畅园的老照片,附几张:

应该是待月亭下往东北方向拍的

爬山廊和待月亭

玉延亭

待月亭、玉延亭、涤我尘襟。


兰苏园

“兰苏园”位于美国波特兰市唐人街,占地3700平方米,2000年9月落成开放。 兰苏园是一座典型的苏州园林风格的花园,分为五个景区,平面布局自由、灵活、曲折、空间层次丰富。


中心湖区以水景为主,波光荡漾,清泓皎澈,充满诗情画意。园林注重景观意境的创作和情景交融艺术氛围的营造。规划设计了流香清远,香冷泉声,翼亭锁月,柳浪风帆,万壑云深,浣花春雨等景点。美国俄勒冈州政府授予“人居环境奖”,波特兰市政府为之授予苏州园林设计院“特别贡献奖。


留园

1985年美国纽约斯坦顿岛植物园内,开始筹建寄兴园,历时13年之久,1998年终于正式落成,它是留园的姊妹园,仿留园而造,也是全美第一座完整的,完全仿真的较大型的苏州园林。选择留园作为样板,正是因为留园的独特。

苏州园林各有千秋,对留园的评价是:建筑空间处理精湛,为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留园的建筑空间变化无穷,园内有蜿蜒高下的长廊670余米,漏窗就有200多个,当建筑面对山水的时候,则取消面对湖面的整片墙面,当建筑面对着不同的露天空间时,就以室内窗框为画框,室外空间作为立体画引入室内,把苏州园林移窗换景的手法发挥到极致。


留园,建于清朝,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常州人盛康买下园子,加以修缮,改名留园。盛康死后,在他的儿子盛宣怀经营下,留园成为吴中著名的园林,甚至被认为居“吴下名园之冠”


他买下的这个留园很有故事。说是太平天国攻苏州的时候,在城外放了一把火。大火从城西的浒墅关烧起,连绵十里,一直烧到阊门城下,三天三夜,火光冲天,“东方威尼斯”一下子烧成了满目焦土,非常神奇的是,这时人们发现西城外有一处绿地安然无恙,池水依旧湛蓝。原来这是明朝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园林,后来在清代嘉庆年间,被柳州、庆远知府刘恕买了下来,苏州人称之为刘园。


这场兵灾过去若干年后,盛康看中了这块浩劫之后留下的地块,作为风水宝地买了下来。因为苏州老百姓过去一直称为刘园,不方便改口,盛康与盛宣怀商量下来,决定仿照袁子才的随园的办法,取谐音,变文刀“刘”为留住的“留”,于是就叫做留园吧。


留园的名称,当代红学大师俞平伯的祖父俞曲园在《留园记》里说得十分有趣。他与盛康是老朋友。留园修整一新后,盛康请他写几句话,不料俞氏酒后才情大发,首先是感慨这个园林的命运独特,似有上苍的护佑。然后道出了盛康老夫子的原意,主张取刘园的谐音而“留”的,方便世人称呼。最后点出“长留天地”大加抒发。若干年后,留园取自于“长留天地”的“留”就广为流传了。


网狮园

网师园,位于苏州姑苏区带城桥路阔家头巷11号,是苏州园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是至今保存完好并开放的历史最悠久的苏州古典园林之一,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网师园中部景区山石布局的形象演绎分析图

▲网师园夜景

▲网师园中院湖景

一观镌刻着“藻耀高翔”,寓意展翅高飞,被誉为“江南第一门楼”的砖雕门楼;

▲白天的“江南第一门楼”

▲黄昏下的引静桥

▲张大千画虎

▲网师园航拍图

▲网师园水墨画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明轩

耦园

耦园原名为“涉园”,顺治年间保宁知府陆锦初建。咸丰兵乱之后,苏松太道道台、两江总督沈秉成购得废园,易名“耦园”,寓意夫妇偕隐意。沈秉成夫妇在园内偕隐了8年,伉俪情深,十分恩爱。耦园占地约12亩,中间为建筑群,东西两侧各有一园。假如从仓街小新桥巷入园的话,一般就会先游览耦园的西花园,从另一方向入园的话,就会先进耦园的东花园。


西花园,进门可见一座湖石假山和一面白墙糅合在一起,这样的设计别出心裁,石中有墙,墙内含石。
假山北边是书斋“织帘老屋”。


最早来耦园时,西花园部分还没有开放,因为中部住宅还有居民没有迁出,西花园也很破败。直到94年将中部厅堂和西花园全部整修完毕,才正式将两园合一,真正成为“耦(偶)园”。

耦园中黄石假山叠石手法逼真,雄浑峭拔,石块大小相间,凹凸有致,相互错综,如黄石自然剥落的纹理,其号称苏州城中最著名的黄石假山。



池南水阁跨水而建,名曰“山水间”。此处隔过黄石山与“城曲草堂”远远相望,观景极佳,内有“岁寒三友”落地罩,雕刻精美。


“山水间”以南有一楼一厅,小楼名为“听橹楼”,厅为“魁星阁”。两者之间有阁道相连,处园之东南,楼北布置山坡石径,栽植花木,自成一景幽僻。“听橹楼”在园最东南方,居可听到楼下护城河的过往船舶摇橹之声,由此得名。

这是从东园入口进园必经的庭院,在60年代的地图上这一区域是空白的,应该是一块荒地或居民区,后来才增添出来的庭院。

平面图


中山公园

加拿大卑诗省温哥华华埠的中山公园是五百年以来,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在中国境外兴建的苏州特色花园。该公园建成于1986年4月。建设中山公园的设想最初是由一班热衷于中国文化艺术的人士提出的,后来在加国三级政。府,卑诗省督林思齐博士,中国及一些热心人士的捐助下,由中国派出专人到温哥华,负责兴建中山公园的工程。工程历时一年,整体布局皆模仿苏州古典花园的设计。

被称为唐人街象征的中山公园坐落于唐人街的入口处。这是一座明朝样式的中国传统庭园,是模仿苏州庭园兴建而成,为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便以中山命名。公园的设计精髓完全移植苏州庭园,为建造此公园当时从中国调集了约六十人到温哥华工作,公园内的石头皆从中国运来。所有建材、技巧和工具,也比照使用数世纪前的苏州庭园,包括人工烧成屋顶用的砖瓦、精美木制雕刻艺品、花格窗、太湖石,以及小径上铺设的石卵等等。

公园面积虽然不大,却因独特的建造方式,营造出绵延不绝、层层相叠的精致,藉由光线亮与暗的平衡,崎岖对平坦的道路小径,刚柔并济的建筑和植物,反映出道家的阴阳哲学。传统中国的古典花园韵味,就在亭台楼阁、岁寒三友松竹梅和水池小溪中,身处异乡,却在此观得苏州之美,感觉说不出的奇妙。

中山公园牌匾上的“中山公园”四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宋庆龄亲笔所题。园内很多摆设都是从中国运来的。形状独特的太湖石,专从中国太湖运来,园内建筑物所采用的各种木材,所栽种的梅花、竹、树等植物,也是从中国运来的。整个花园运用道家阴阳平衡,光阴相对的哲理来设计,园内粗幼石卵铺成的天阶,黑白对照的砖瓦及白墙,其中都可领悟道家的哲理。

很多花园都有小桥流水,但中山公园内的溪池有所不同,池水呈绿色,似乎深不可测。其实池水只有三尺深,是工程师用了一种绿色的瓦板铺砌河底,所以池水折射出翠绿的颜色。它的妙处就是视觉上增加了池水的深度,给人一种神秘感,为庭园添加一层翠绿感,另外又可以保护池中的鱼免受飞鸟的啄食。
花园内还有一边有条复廊,特色就是增加趣味性,不会让游客觉得单调。复廊及整座庭园的外墙上都有花窗,作用除了点缀庭园外,更有助空气流通。
园内的水村是乘凉的地方,一边圆形的拱门是古人用来代表天的含义,另一边的正方形门花则是代表地,从远处看,整个水榭的设计清新优美。



逸园面积不大,仅两亩多,按照苏州名园模式设计,整体布局利用假山、水池、花木和中国传统的亭台楼阁、榭廊桥洞有机组合,并形成“多方景胜,咫尺山林”的意境,充满诗情画意。全园划分为入口主堂区、复廊水榭区、书斋庭园区和曲池山林区等四大景区,相互穿插,有合有开,疏密相间,各具特色。

温哥华市中山公园圆月形洞门西侧入口处,黑色大门上端嵌有砖砌“逸园”二字,显得古色古香。入园门有一小院以曲尺形走廊与主厅华枫堂相连。堂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内四界前后带轩廊。堂南侧是园内主要景况空间,右翼垒石造山,一亭枕山,左翼曲池复廊,一榭浮水,对面水轩,是观赏全园景色的最佳处。
复廊水榭区复廊曲折起伏、变化多端,曲直有序,步移景换。南边歇山式建筑涵碧榭,两面临水,前后空透,水面湖光波影;岸畔垒山堆石,山水相映,妙趣横生。水面架有一桥,迂回曲折,花木配置虚实有致。水轩面北而筑,与华枫堂、云蔚堂互为对景,是逸园主要观赏点之一。

中国地域辽阔西北有高山东南多水域,故园林内容多以山水相依的景观为主。园林布局则多采用西北筑山、东南聚水、主体建筑隔水面山的形式。

中国园林虽都是写意手法造园,却没有如此的固定格式。《园冶》中讲究“巧与因借,得景随机”,即讲究因地制宜,景到随机,高方欲就平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究源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