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中的雪

 高山仙人掌 2018-12-05

  话说某日长安城天降大雪,一位秀才、一个官员、一个财主三人在酒馆中饮酒。秀才看到雪花飘飘诗兴大发,随口吟道:“大雪纷纷落地”,官员拱手接道,“乃是皇家瑞气”,财主摸着口袋里的银子笑道,“再下三年何妨”,谁知他们的对话激怒了酒馆外躲避风雪的乞丐,乞丐接上去骂道,“放你娘的狗屁”。四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对雪的不同态度,遂成就了史上一首著名的打油诗。

  说到雪,唐诗中就有很多关于雪的诗句,专门写雪的诗也有不少。不同的诗人,对雪也有着不同的情怀和态度,虽不及这首打油诗般泾渭分明,但也别具风格,如果参照王国维的“境界”标准,也显现了诗作者的不同格调与情调。

  唐朝第一诗人李白的狂放自不可说,如他的《北风行》中:“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这种大气、霸气的想象力鲜有人能匹敌。同样,边塞诗人心中的雪也充满了铮铮豪情,岑参在他的《白雪送武判官归京》中就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不经历边塞生活的苦寒以及战争生与死的洗礼,难有这种大视角的豪气,或许有了大苦难才拥有了大胸怀。

  古人的理念是“诗言志,歌咏言”,大多数诗人终究是凡人,他们和天下百姓一样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有对世事的感叹和对生活的感悟,亦有一些咏物的闲情逸致。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就描写了一个孤独的旅人,在黄昏风雪之时借宿的场景:“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日暮、天寒、风雪,寥寥几个字,诗者内心的愁苦之情跃然纸上,犬吠的声音更加凸显了他的孤独与落魄。诗人祖咏在他的《终南望余雪》中表达了仕途不意的人生况味,“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在长安城旁的终南山上做隐士,终归是有些想法的,但城中的暮寒怎能温暖他那颗尚未看破红尘的心呢。对比起来,柳宗元就显得超脱了许多,其《江雪》一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不仅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更被许多丹青画师写于纸上、被一些文人雅士挂于书房,其“独钓”一词淡化了世间的一切名利,与其为身外之物劳心费神,不如归于自然、融于自然的轻松与潇洒。

  相对于一些诗人的穷困不得志,身居高位的白居易则表现了一种享受生活的惬意,他在《风雪中作》中有诗句:“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老夫何处宿,暖帐温炉前。两重褐绮衾,一领花茸毡。粥熟呼不起,日高安稳眠。”白乐天是一个很懂得享受的人,他的诗题材广泛,关于雪也写了不少诗句,比较有趣味的两首是关于孤独与友情的诗。他在《村雪夜坐》中写道:“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一个人不在灯下阅读,却背灯独坐望着窗外纷扬的雪花,想与人交流却无志同道合的朋友,只听得雪中孤雁的叫声,雁声没有解忧,却衬托了凄凉。或许是为了排解心灵的寂寞,他约了朋友,于是有了《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雪夜温酒等友人,绿蚁、红泥颇具亮色,作者兴致很高,只是不知道他这位朋友是否到来把盏共饮?同为诗人的杜牧就没有约到朋友,他在《独酌》中写道:“窗外正风雪,拥炉开酒缸。”看来,与高朋对雪饮酒也是古代文人的一种雅兴了。

  诗人对雪感时伤怀抑或闲情小酌,到底还是个人私情,多为自身考虑,格调总归低一些。然心系天下百姓疾苦的诗人还是有的,他们由己及人,念念不忘苍生,杜甫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秋深雨冷时,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为天下寒士呼喊,冬寒雪重时,他亦在《对雪》中为战争和人民发愁:“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没有家国天下的情怀,怕是不能被百姓尊为“圣人”的,作为诗圣,杜甫当之无愧!无独有偶,诗人高骈也有一首《对雪》,面对冬雪,他在抒情之余亦想到了天下,“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白雪的洁净,成为了作者理想中的社会环境,他期望着人类社会能和谐有序,百姓安居乐业。诗人罗隐也在《雪》中表达了对社会的思考,“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有道是“瑞雪兆丰年”,但作者却不希望瑞兆太多,毕竟“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天下事不能两全,总得要考虑一下那些最需要人文关怀的弱者吧。

  唐诗中的雪还有很多,适逢雪夜,捧读关于雪的诗句,别有一番滋味。此时无朋无酒,以诗为伴,亦作为排遣寂寞与古人的交流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