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究竟是谁破解了毒品成瘾的秘密?

 草容生 2018-12-06

引言:鉴定了阿片受体,为破解毒品成瘾性的秘密,迈出了真正意义的第一步。

发现阿片受体,到底是谁的功劳?——记科学史上一场有名的互撕。


学术界跟武侠小说中的「江湖」,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一样有师承关系,一样有门派延续,也一样有师徒之间的恩怨。近代比较著名的一段师徒之间的撕 x,莫过于所罗门·斯奈德( Solomon Snyder,1938 年 12 月 26 日-,现年 79 岁)与他的学生坎达丝·珀特( Candace Pert,1946 年 6 月 26 -2013 年 9 月 12 日,死于心脏病)之间的故事。



斯奈德被誉为「神童」,年幼时,便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音乐天赋。钢琴、单簧管、古典吉他,学一样精一样。而当他决定走上科学道路之后,年仅 31 岁的斯奈德,便成为了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正教授。


珀特则是斯奈德最独特、也是最得意的学生。她被誉为「神经心理免疫学之母」,「神经科学的女神」,是迄今为止,美国国家心理卫生研究所唯一的女性所长。


他们之间的恩怨,起源于珀特刚拜入斯奈德门下之前的一段小插曲。在她入学前的那年暑假,珀特在骑马时摔成骨折。医生让她服用一种止痛药,叫杜冷丁,是阿片类药物。虽然止住了疼痛,但珀特却感觉,自己渐渐依赖上了这种药物。最后,她不得不克制自己,不再使用杜冷丁,否则她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瘾君子。同时,这也让珀特坚定:她要在斯奈德门下,鉴定出阿片受体。


早在 20 世纪之初,药理学界就有了一个假设:任何一种药物之所以能够起效,是因为身体里面有相应的受体,是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从而发挥药效的。然而,却从来没有一个人证明这个假说。一直到了斯奈德与珀特的时代:在 1973 年,他们鉴定了阿片受体。


成果一问世,整个学术界为之轰动。这不仅证明了数十年悬而未决的科学假说,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社会与政治意义:在上世纪 60 年代,美国毒品滥用盛行;鉴定了阿片受体,为破解毒品成瘾性的秘密,迈出了真正意义的第一步。也因此,斯奈德获得了 1978 年的拉斯克奖,即医学界至高的奖项。


但就在那年拉斯克奖公布的时候,珀特整个人就懵圈了:导师获奖了,她自己呢?



公道地问一句,阿片受体到底是在谁的手中被发现的?其实是珀特。据她的回忆,驱使珀特研究阿片受体的事件有好几个,包括她骑马摔伤、疼痛无比,而医生给她开的止痛药,却又几乎让她上瘾了。然而研究阿片受体实在太困难了,对于一个研究生新生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难题。而如果研究失败,珀特甚至不能毕业。因此,她的导师斯奈德希望她做别的课题。但是珀特不愿意,她就想研究阿片受体。最后,她成功了。


但是,你一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只有斯奈德获拉斯克奖,而且获奖理由是发现了阿片受体,但珀特却没有呢?


实际上,阿片受体这个研究课题,早在珀特加入斯奈德的团队之初,就已经放在了斯奈德的案头了。他早就有了一些研究思路,对课题的方向已经有了整体的把握,只是当年的技术水平不够发达,有很多技术上的细节,需要一点一滴去摸索。因此,阿片受体这个课题,就被埋在斯奈德案头的最底层。而当珀特攻克了课题中的一些初始难关后,斯奈德让珀特继续执行一些原本定好的研究计划,还指派了最好的技术员,去辅助珀特,否则珀特也是完成不了这个研究的。


但是,这能够排除珀特的贡献吗?显然不能,如果不是珀特的投入,攻克其中的难题,那么阿片受体这个课题,永远只会尘封于斯奈德的桌上。然而,拉斯克奖的委员会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珀特本人也是据理力争,写了信公开抗议。最终,这个事件最终愈酿愈大,媒体甚至直指,这其实就是性别歧视,也成了女权主义者口中的经典案例。


当然,珀特的努力并非「白费」。获得拉斯克奖的科学家,往往是诺贝尔奖的大热人选。当时举国上下都认为,斯奈德一定会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最终却没有呢?在斯奈德获得拉斯克奖的第二年,诺贝尔奖揭晓的日期神秘地延后了,并且最终的获奖名单上,没有斯奈德的名字。真相或许永远都无法揭开,但普遍认为,这和珀特的抗议是有关的。


斯奈德与珀特之间的故事,其实只是学术江湖中众多恩怨中的一段而已。导师要实现自己的科学思路,需要研究生、博士后来执行。而研究生与博后,除了依赖于导师的培养与指导之外,他们的创造,又在影响着导师的思维与决策。因此,在学术界,师徒之间,谁的贡献大,往往没办法一概而论。

 

在这个星球里,有当导师的,也有当学生的。而当学生的,未来也可能走到导师这个位置。如果你是阿片受体事件的主人公,你又会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