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02:太阳中风、伤寒、温病。

 厚德载物乾 2018-12-06

概要:中风(汗出、发热、恶风、脉缓,汗后遇冷),伤寒(无汗,阴阳脉俱紧,极度恶寒,体痛,南方也会伤寒),传经(太阳入里阳明-烦躁则止,少阳可能到太阴少阴厥阴,一日为6-7天,病传是因为情志或心脏受损),温病(冬伤于寒,中暑),风温(自汗不止)。三种表症:中风、伤寒、温病


 

01

条辨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中风的主要症状:汗出、发热、恶风,脉缓。

  • (1)恶风:不喜欢吹到风,吹风不舒服。

  • (2)最主要的症状是:汗出。非运动或天气热而出汗,为病汗。别人都不出汗的情况下,病人流汗。

  • (3)脉缓:浮而缓,表症太阳病,脉是浮的,浮中带缓。

  • (4)发热:可以理解为发烧,但不是高烧,比正常人搞1-2度。不是主要症状。

  • (5)有恶风、汗出两个症状,即可判断为中风。

  • (6)中风:非西医之半身不遂、瘫痪,而是伤于风。


中风可能的起因:跑步运动大汗,进入空调房间(如便利店买饮料),出来后风吹自感不舒服,即已中风。


问诊与处方

  • (1)感冒来诊,问有无流汗,有,问怕不怕吹风,怕,即可诊断为中风。

  • (2)只要有中风的症状,不管内因为B型感冒病毒亦或是别的什么西医病名,都可以按中风开处方(桂枝汤)。


02

条辨三: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伤寒与中风的区别:无汗、有汗。

  • (1)无汗伤寒,用麻黄汤。

  • (2)有汗中风,用桂枝汤。

发热:有没有发烧对辩证都关系不大。


阴阳脉俱紧

  • (1)寸关尺,寸为阳,尺为阴,中间的横膈为关。

  • (2)寸、关两处的脉,均为又浮又紧。

  • (3)辨阴阳最重要,可用两个手指摸脉(寸、尺),不一定用三个指头。


伤寒之恶寒:仲夏之夜,非常炎热,在车里更加闷热,病人在车里穿上厚大衣还是会觉得冷,发抖。


南方也会得伤寒,伤寒并非指伤于冬天的寒冷,南方、夏天,也可能会伤于寒,例如吹冷风空调,跳入冷水中游泳,在冷库工作等。


呕逆是病进入少阳的症,这里有呕逆表明人肠胃不好,不是主症,不是每个伤寒都会呕逆。


体痛:

  • (1)伤寒为太阳病,表症,体痛会如鞭子在打,全身痛。

  • (2)痛来自压力,而非发炎。痛都是如此,例如牙痛、脚痛,都是因为局部的压力增大。

  • (3)伤于寒之时,人出汗时毛孔是打开的,伤寒使毛孔立刻缩起来闭合,汗水离开汗腺而不能排出体外,停在皮肤和肌肉之间,代谢不掉,积累形成压力,这就是体痛的原因。

  • (4)有的人肠胃功能好(免疫力),身体强壮,只会觉得皮肤痒,洗个澡流汗即愈。身体弱的,第二天就会伤寒症,体痛等。

  • (5)用发表的药,水液流通,寒去掉,则愈。


张仲景非常注重肠胃功能

  • (1)天为虚灵,人为清灵。食物进入人体,24小时要排出体外。

  • (2)身体“虚空”为健康,此非身体瘦弱,而是指新陈代谢正常,东西能及时排出,不便秘,不累积实。

  • (3)有的人,因为嫌臭,憋着不去上公共场所,会练出便秘。每天大便不容易生病,便秘或下利的人容易得伤寒或中风等。


03

条辨四: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静者,为不传(chuan)也;若脉数急者,为传也。


伤寒最重要的是无汗。

太阳表症入里(传入里经)有两种可能:

  • (1)入阳明,即跑入肠胃里,变为阳明症,用白虎汤、承气汤。阳明无死症,到此为止,不再继续往里传,只会便秘。有的人便秘一辈子,也没什么,只会皮肤黑一些丑一些。若把阳明症治疗成厥阴症(肝病)而死,是死于医,非死于病。

  • (2)入少阳,则可能继续传入太阴、少阴、厥阴。

  • (3)六气图中的逆向,即为病传的方向。

 



一日:为6-7天,一周时间,而非真正的一天,一日是指六经辨证中一经上症的持续时间。


脉静:非脉很安静,而是指伤寒的脉象一周没有变化,一直为浮,阴阳俱紧。脉象不变,代表病没有传,还在表(太阳)。

若脉变为数急,说明病变了,代表病往里走了。


病传的原因:

  • (1)原因很多,多大多数的传是因为心脏。

  • (2)心脏的原因有两种:心藏神,心意,吵架、情志受损,病就会传,心情很好,很开心,病就不会传。心脏功能受损,病也会传,例如吃抗生素会损伤心脏,舌为心之表,吃了抗生素,第二天就会舌苔脱落,变为地图舌,代表心脏功能受损。


04

条辨五: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颇欲吐,若烦燥者,为传也。。


阳明症:但热不寒,看不到寒证,一派热症,口渴等。


少阳证:往来寒热(忽冷忽热),恶心想吐。


欲吐、烦燥为传。

烦燥包括:心情不好,摔东西,睡觉不安稳,睡不好,手脚躁动、跑来跑去,多动,脾气暴躁。


张仲景把条辨分的很细,是希望遇到病将要传的时候,一剂制止。有时一剂没喝完就治愈了。例如一副药煮3碗,喝一碗就治愈了。


05

条辨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太阳证,只包括三种:中风、伤寒、温病。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 (1)冬天受到寒,寒隐伏在肌肉里,春天阳气升发之时,察觉到尚有寒在肌肉,证即为温病。

  • (2)南派中医认为温与伤寒无关。


温病与中暑

  • (1)霜降(10月20日左右,农历9月中)开始入寒,若伤于寒,春天到夏至之间的病为温病,夏至之后为中暑。

  • (2)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严寒,随着节气改变,人体不适应而得病,为一般的正气病。如果气候与节气不对应(如暖冬),出现的病为疫病。


06

条辨七:若自汗出,身灼热者,名曰风温。


风温症状:流汗不止,摸身体是烫的。


风温的两个原因:

  • (1)来自医生:用发表的药发汗,剂量太重,没有进一步处理,会一直自汗,造成风温证。

  • (2)有的为病情转变:得伤寒,在自愈过程中(伤寒是可以自己恢复的),发温病,混合现象导致风温。如伤寒者体痛,自行劳动出汗、运动出汗,出汗时又得感冒,会出现流汗不止的风温。(运动的汗与药汗是不太一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