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写的希腊史,很好看,但也很危险

 执卷绨素 2018-12-06

“世界变大了。原本就富有进取精神的希腊人一下子迈向了广阔的世界。”

在《希腊人的故事》的结尾部分,盐野七生这样写道。它不仅为厚厚的三卷本画上句号,也为其50年写作生涯画上句号。

她写的希腊史,很好看,但也很危险

《希腊人的故事》

难以想象,在《罗马人的故事》《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故事》《十字军的故事》《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文艺复兴的故事》《地中海三部曲》之后,盐野七生会以《希腊人的故事》为封笔之作。

其一,在《罗马人的故事》第一卷中,已讲述了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和亚历山大东征,基本容纳了《希腊人的故事》的主干。

其二,在《罗马人的故事》中,盐野七生反复用古希腊人的无法团结,来反衬古罗马人制度创新的才能,既然前者远不如后者,又何必再写《希腊人的故事》?

其三,古希腊相关著作甚多,很难写出新意,且相关史料凌乱,不易理出头绪。

然而,盐野七生较好地解决了这三方面问题。

她写的希腊史,很好看,但也很危险

盐野七生

古希腊人如何顶层设计

在大框架上,盐野七生延续了《罗马人的故事》的写作思路,即以制度演化为轴心。

公元前8世纪末,在社会发展推动下,希腊诸邦纷纷走上建国之路,从松散的自然关系走向共同体,“统治合法性”问题因而凸显。

一般来说,早期国家多选择君主制。一方面,当时的人们依靠家族生存,而家族是天然的学校,将人驯化成臣民。另一方面,在前国家阶段,大贵族是社会运转的轴心,屈从于权力已成公认的社会原则。

然而,大多数古希腊城邦从一开始便视君主制为野蛮,这或与古希腊农业欠发达,更多依靠商业相关。此外,古希腊地处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战争让人们厌恶君主制。

率先变革的是斯巴达。

斯巴达人本是入侵民族,周边强敌四伏,必须首先解决安全问题,于是便有了“吕库古改革”。吕库古将全民分为斯巴达人、庇里阿西人和希洛人三等。斯巴达人拥有公民权,因此承担战争义务,为保证战力,从7岁起过集体生活,30岁才能成家,但晚上仍要回军营住宿,残酷训练让斯巴达人成为战争机器。

庇里阿西人则是商人、手工艺人等,他们无需参战。希洛人则是奴隶,只负责农业生产,除婚姻外,不享有任何自由。

显然,这是一个寡头政体。为避免商业腐蚀战士们的精神,斯巴达只准使用铁币,以抑制商业发展。斯巴达国王由两个家族产生,国王只能领兵作战,国家大政由5名监察官决定,他们由斯巴达人选举出来,任期一年,不得连任。

雅典的改革则是逐步完成的,经梭伦、地米斯托克利斯、伯利克里等四变。其基本内容是根据个人财富,将公民分为四等,均有作战、纳税等义务,同时享有选举权和参政权。

雅典以海军见长,主力舰需桨手百人,战士仅30人。如以奴隶当桨手,则奴隶无人身自由,亦无参战义务,一旦短兵相接,战力严重不足。雅典人创造性地将最底层的四等公民吸纳为桨手,大大扩充了兵源,而海军反过来又强化了共同体意识。

她写的希腊史,很好看,但也很危险

斯巴达与雅典进入同样的困境

不论是斯巴达,还是雅典,其制度都是根据其具体需要设计而成的,在希波战争中,体现出其优越性。

斯巴达制度在温泉关一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度挡住百倍于己的敌军。陷入绝境时,其他城邦的军队纷纷逃走,斯巴达国王与三百勇士却死战到底。

在萨拉米斯海战中,雅典制度也展现出威力,凭借弱势兵力,几乎全歼了波斯海军。

希腊人能取得胜利,因士兵们有更强的共同体意识,将为国参战视同为己参战,遂能创造奇迹。

然而,斯巴达与雅典都没意识到,其制度设计存在严重缺陷。

斯巴达的“寡头制”缺乏可持续性,仅占人口4%的斯巴达人垄断全部政治权力,导致希洛人反叛不断。且斯巴达兵源长期无法扩充,最多仅有1万名战士,到后期,甚至下滑到只能派出700人,斯巴达仅能维持小国寡民的格局。

雅典的“民主制”同样充满风险,由于第四等级公民也能参政,他们文化程度低、缺乏远见,却拥有最多的投票权,这使雅典逐步走向“众愚政治”。伯利克里善于操纵民意,每次选举他都能当选,成为事实上的寡头,其专制程度甚至超过君主制的国王。偏偏他又缺乏军事才能,最终引发伯罗奔尼撒战争。

任何制度都会有缺陷,可斯巴达与雅典面临相同的窘境:缺陷的受益方掌控了权力,他们没有改变的动力,且一旦改变,很可能引发失序,结果可能更糟。

她写的希腊史,很好看,但也很危险

希腊人不得不拥抱王权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一场奇怪的战争。

在相当时期,双方没有正面交锋。因为当权者知道,一旦硬碰硬,制度弊端就会暴露,可能引发崩溃。于是,每年例行的节目是:斯巴达陆军扫荡雅典农业区,雅典海军则扫荡斯巴达沿海地带。双方都寄望对方在消耗战中倒下。

在此期间,雅典与斯巴达都诞生了一位军事天才。雅典的是阿基比亚德,斯巴达的是吕山德。

阿基比亚德建议外线作战,通过征服西西里岛,扩大雅典势力圈,从而困死斯巴达。可刚率军抵达战场,雅典法庭的船也跟来了,准备带阿基比亚德回国受审,罪名是亵渎神灵。阿基比亚德选择了逃亡。

西西里战争成了雅典的噩梦,穷全国之兵,却迎来全军覆没。“众愚政治”让雅典走上末路。

吕山德非斯巴达人,因斯巴达勇士大大减少,只好降低门槛。吕山德成功地切断了雅典海上运粮的通道,并在洋河口之战中,彻底毁灭雅典海军。

斯巴达取得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胜利,但也落入“赢家的诅咒”,它成为霸主后,对外义务陡增,而它根本不具备相应实力,几年后被二流强国底比斯打败,从此一蹶不振。

最终,希腊世界臣服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

在希腊人眼中,马其顿是北方蛮族,在长达300年间,奥林匹克运动会曾拒绝其参与。然而,既然雅典之路与斯巴达之路都已走进死胡同,则希腊人只能接受王权,它至少能提供安全与稳定,且打破了原有的国家间的隔阂,使大家都能从中获利。

从拒绝王权到拥抱王权,希腊人在历史中画了个圈。

她写的希腊史,很好看,但也很危险

人的悲欢构成了历史

为什么聪明如希腊人,却未能创造出共和制?

《希腊人的故事》展开的是一个旧话题,但盐野七生采用了灵活的写作手法。她并未深入讨论这些枯燥的问题,而是刻画出一系列英雄形象:慷慨激昂的利奥斯特尼斯、诡计多端的地米斯托克利斯、呆板的尼基阿斯、阴险的吕山德、气势豪迈的亚历山大……正是他们的悲欢与沉浮,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写英雄时,盐野七生总是试图展现出不同的侧面。

如阿基比亚德,虽是军事天才,却绝非善类。逃亡斯巴达期间,竟和王后有染,留下私生子。阿基比亚德提出重要建议,大大提高了斯巴达的战争效率,当他发现斯巴达背后有波斯的资助时,又果断投靠波斯,被封为总督。

于国不忠,于友不诚,但阿基比亚德后来又回归雅典,一度扭转危局。然而,在“众愚政治”压迫下,他再次淡出。洋河口之战前,阿基比亚德以布衣身份来到雅典军营,指责将军们选择失误,提出正确的作战方案,可无人搭理,他只好黯然而去。

两年后,刺客们点燃了阿基比亚德隐居的房子,他逃出时,被乱刀砍死。

在《希腊人的故事》中,伯利克里对苏格拉底的排斥、喜剧大师阿里斯托芬转写悲剧、亚历山大大帝临终时奇怪的遗言……这些精彩的细节,让古希腊史变得有血有肉。它不只是制度实验室,更是人的悲哀、欢乐、挣扎、沉醉的总和。

在《希腊人的故事》的结尾,盐野七生回顾了50年的写作生涯,称自己写的是“历史随笔”,本书颇可证明,概括起来有三点:

首先,尽可能抛弃枝节,给读者以清晰的脉络感。

其二,常采用互见手法,即前文说过的内容,后文不断引述,这种“翻瓤子”的写作让读者可从任何一页开始阅读。

其三,多分段,句式尽可能简单,这使叙述带有抒情意味,有些章节几可视为散文诗。

她写的希腊史,很好看,但也很危险

千万别将历史简单化

《希腊人的故事》基本依据西方史料写成,不免将史料中的偏见也继承了下来。比如对波斯帝国的评价欠公允,毕竟希波战争的失败并未导致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倒台,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时,对手已非鼎盛期,将失败归为制度劣势与文化劣势,应属刻板印象。

波斯帝国确是专制帝国,但它对多元文化的宽容,面对具体问题时体现出的高度灵活性,均可圈可点。盐野七生在阐述东方(主要指波斯帝国)时,动辄称它是奢侈的、腐败的、反人道的,实为修昔底德、希罗多德等人的余唾。

从《罗马人的故事》,到《希腊人的故事》,盐野七生始终没能摆脱西方传统史家的话语方式。按这种话语方式,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一次缩小版的世界大战。海洋国家因策略失误,败于大陆国家,其中教训,值得现代人反思。

这种观点建立在简单类比的基础之上,带着这样的僵化认识,难免以雅典自居,然后便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另一个斯巴达,如果找不到,就会去创造一个。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深入西方传统史家的骨髓,盐野七生将其搬演为东方人能看懂的版本,其实非常危险。

马汉当年在撰写《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时,采取了同样的认识方式。该书在轰动西方后,得到日本军方重视,军官们人手一本。在这种对抗思维的影响下,日本不断提出造舰要求,最终走向战争。

二元对立思维带有“自我诅咒”的特点。每预设一个假想敌,它后来真的会变成敌人。这提醒我们,《希腊人的故事》是一本好看的书,但历史从来不是非黑即白,它看上去与今天相似,未必源于古今一体,而是今天作者在用今天的思维取舍材料,把历史写得像今天而已。

读懂古希腊,只看一种书是不够的,《希腊人的故事》的价值在于,它是不错的入门书。

她写的希腊史,很好看,但也很危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