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圣谟(1597年—1658年),字逸,后字孔彰,号易庵,别号甚多,有子璋、子毗、胥山樵、胥樵、古胥山樵人、兔鸣叟、莲塘居士、松涛散仙、大酉山人、存存居士、烟波钓徒、狂吟客、鸳湖钓叟、逸叟、不夜楼中士、醉疯人、烟雨楼边钓鼇客等,浙江嘉兴人。祖父项元汴,为明末著名书画收藏家和画家。项圣谟自幼精研古代书画名作,曾由秀才举荐为国子监太学生,但不求仕进,沉心于书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早学文徵明,后追宋人用笔之严谨,兼取元人韵致。画面布局大开大合,笔法简洁秀逸,极富书卷气息,品格高雅,境界明净。
项圣谟56岁创作的《花卉十开》,纸本设色,31cm×23.5cm,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是其花鸟画册页精品之一,构图巧妙,取折枝对角之势,除树枝和山石以水墨和淡彩画出之外,花卉部分皆以没骨法画出,花叶和花瓣凸凹毕现。画家似乎在画每一幅画之前都经过仔细观察和认真写生,然后凝神定志、深思熟虑、一笔不苟、一挥而就。尽管项圣谟的主要成就在山水画,但是无论对于画家自己一生创作而言,还是对于明末清初花鸟画领域而言,《花卉十开》这组生动活泼的作品都堪称杰作。

第一开为折枝千叶桃花。自左上至右下呈对角之势,枝干以淡墨勾勒、赭石渲染,桃花以胭脂和白粉调和,桃叶以深浅两种绿色,皆作没骨法分出阴阳,清新典雅。

第二开为折枝石榴。仍然自左上至右下呈对角之势,枝干、石榴和叶子的没骨画法与第一开类似。由于深入观察,精心描绘,画家笔下的三枚石榴娇艳欲滴,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第三开为折枝白色桃花。仍然自左上至右下呈对角之势,与前两开不同的是此画中的枝干没有勾勒,只有点染,亦为赭墨没骨画法,白色花头与绿色叶子参差并置,花头层次微妙,叶子层次清晰,二者相互衬托呼应,冰肌雪肠、玲珑剔透。

第四开画折枝白色梅花。画面中的折枝白梅风姿绰约,枝干自右上而左下垂落、由粗而细,勾勒点染,苍古烟润,白色梅花点缀其间,暗香疏影,皎皎皑皑。另有胭脂点花头和白粉点枝干。项圣谟形容自己所画折枝白梅曰:“骨有烟月姿,花同冰雪皎。”

第五开画折枝海棠。海棠枝干花叶皆以没骨法仔细画出,淡粉色的海棠包围在翠绿色的叶子和胭脂色的花苞之中,更显妩媚动人。项圣谟题诗:“小雨苑檐下,海棠娇十分,惜花不忍折,写此更悬勤。”

第六开画一丛兰花。画面中不是供人赏玩的盆中之兰而是深林幽园的土中之兰,与宋元之际郑思肖的《墨兰图》不同,画家以色调丰富的绿色直接画没骨兰花,先以浅绿画出俯仰的兰花,再以深绿画出潇洒的兰叶,形成自左下至右上的对角之势,形神兼备。

第七开画杂草野菊。青石、杂草、野菊自右下至左上呈对角之势,菊叶左顾右盼十分茂密,菊花虽然只有三朵却生机无限。菊花花蕊以藤黄晕染然后细细点出白点,花瓣又以白粉细细画出,显得恬淡空灵。

第八开画半紫半白秋菊一枝。画面中一株秋菊自右下至左上呈对角之势,最大的一朵秋菊左紫右白,一半浓抹、一半淡妆,宛若半面妆,犹如观音变,令人啧啧称奇。另有一朵白色秋菊,两朵双色秋菊和两个花骨朵似乎也暗指“二乔”。

第九开画荷花荷叶。画面中平铺凸起的半片荷叶填满画幅下部的三分之一,居中竖立含苞欲放的荷花花苞,其左侧竖立背面半片荷叶,数根水草穿插点缀竖立荷花荷叶左右。项圣谟没画“映日荷花别样红”,只画“小荷才露尖尖角”。画家深受两宋花鸟团扇册页的影响,以工整细致的没骨法描绘自然可爱的初发芙蓉,心随笔运,取象不惑。

第十开画莲蓬莲藕。莲藕有“嘉偶”之意,莲蓬有“连房”之意。画面中的莲藕几乎全部留白,凸起之处略略晕染,莲蓬则以绿色和胭脂勾勒皴擦画出体积,莲藕莲蓬沿自左上至右下的对角线排列,一虚一实,一简一繁,却都饱满充实,仿佛孕育生命。画家深受两宋花鸟团扇册页的影响,虽然运用没骨画法,但是依然细致工整,隐迹立形,备仪不俗。


再欣赏项圣谟另外一组八开的花卉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