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淮安的吴承恩故居纪念馆成为网友关注的焦点。一段网传视频称,故居内陈设大量六小龄童、猴王世家等展品,与吴承恩相关的史料较少。有游客质疑“这里到底是吴承恩故居还是六小龄童故居”? /素材聚焦/ ▽“吹捧”是否过了度? 不可否认,六小龄童所扮演的美猴王形象深入人心,他对《西游记》的传播作出过巨大贡献。而且成名之后的六小龄童,也有意识地以西游记的代言人、捍卫者自居,不仅出版了《六小龄童品西游》等书,参演过《吴承恩与西游记》一片,还多次批评影视作品对《西游记》的胡编乱改,认为“西游文化精神不能变,胡乱篡改对不起祖宗”。
即便如此,六小龄童与吴承恩也不能画等号。吴承恩故居变身“六小龄童故居”,很可能还没有征得六小龄童本人的同意——故居工作人员的原话是“他本人应该也不反对吧”,这幕滑稽戏的背后,折射出名人故居保护、管理中存在的某些普遍性问题。
素材点拨> 成熟的名人故居保护,不但在房屋样式、内部陈设上基本维持原貌,而且收藏保存有大量手稿原著、照片画像等实物,真正发挥传播名人事迹、展示生平影响等作用。许多所谓的“故居”,不过就是几间半旧不新或修旧如新的房子,里面真正有价值的成列品、展示物乏善可陈。或许正是看到了短板和不足,淮安吴承恩故居才想出了“史料不足剧照补”的主意吧,只是这脑洞开得有点大,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蹭了谁的热度? 六小龄童既没有参与展陈设计,也没有干预馆内工作,更没有染指门票分成,反倒无偿捐赠过不少展品。相反,馆方在营销创意上,却始终紧抱六小龄童的“大腿”:比如纪念馆在声明中回应,自受聘担任吴承恩故居纪念馆名誉馆长后,馆方在门口挂一张他的照片并在下方标注“吴承恩故居名誉馆长六小龄童先生祝您旅行愉快!”又比如去年9月,当地的吴承恩故居广场还特地命名为“六小龄童广场”,齐天大圣蜡像入驻猴王世家艺术馆。再比如今年1月,淮安为了纪念六小龄童一家的对于猴戏的共享,就铸造了三个铜雕,分别是六龄童、小六龄童、六小龄童三位……凡此种种,居心昭然。
素材点拨> 吴承恩故居的运作者靠演员来带流量的心思,早就一目了然,甚至是一脉相承的。这本来也没什么奇怪的,吴承恩是写孙悟空的作者,六小龄童是演孙悟空最好的演员,只要“吃相不是太难看”,彼此相得益彰也是有可能的。并非是要为谁信用背书,而是在“吴承恩故居”之争上,应当清楚事件的是非本源与利害关系。 ▽话题为何引起热议? “这里到底是吴承恩故居还是六小龄童故居”之所以成为话题,在于文化传承与发掘的跑偏,责任不在演员、而在于运营管理的官方之意。说得更直白一点,吴承恩故居纪念馆之所以让人恍惚有种本末倒置的错觉,恰在于管理者也不清楚纪念馆的真正卖点在哪里,思量来思量去,最后只能打六小龄童的主意。
有人难免愤愤然:一部流芳千古的《西游记》,难道还需要一个名演员来扛人气?这个提问当然义正辞严,真正的问题是:馆方明白吴承恩故居的纪念意义何在吗?或者说,这种文雅有余、流量不足的文化故居,能速成地兑现为地方旅游或招商的名片吗?理解了运作者的这种“焦虑”,才能理解六小龄童的照片为何会大张旗鼓贴上了吴承恩故居的脸。
素材点拨> 舆情汹涌,按照“所见即所得”的逻辑,自然容易出现批评的偏差,以为这是演员蹭了历史名人的热度,但殊不知的是,事实上却是黯然低调的名人纪念馆一门心思在流量思维下沾着演员的名气之光。 /时评观点/ ★角度一:文化自信与文化操守并重 国家有国家的文化自信,地方有地方的文化操守。名人故居,是沉潜在历史深处的岁月符号,既不能用于“网红打赏”、也不方便出来“摇旗站台”,怕就怕少数部门动了歪心思,故居难以承受之重的结果,就是脂粉气太重、江湖味过浓。就譬如吴承恩故居里六小龄童的痕迹,不是不能有,而是不该过头。
这些年,为了争夺名人故居或所谓遗址而抢破头的故事不胜枚举,只是,抢也抢了、争也争了,最后却尴尬地卡壳在保护和传承的“心术”与“技术”上,这才是最叫人失望透顶的事。吴承恩故居若能与演员六小龄童保持合理的亲密距离,也许终究是皆大欢喜的事。最怕馆方对演员的攀附胜于对人文的挚爱——汹涌舆情没有点破的,只怕也就是这个最底线的忧虑了。(光明网) ★角度二:故居保护经营思路需得当 在各类戏曲舞台上,孙悟空已经被演绎了几百年,中间涌现出了一大批成功的“美猴王”。只不过这些人大多没有影像流传下来,以致被后人遗忘,但并不能说他们当时不成功,对传承《西游记》没有贡献。而吴承恩故居完全可以兼作《西游记》展示馆,将《西游记》起源、流传、演变的过程用图文、实物完整展现出来,这样不更能体现吴承恩在其中所发挥的承前启后的历史贡献吗?
吴承恩故居变身“六小龄童故居”,说穿了,它跟近些年各地乱傍名人效应,甚至搞出诸如西门庆故居、孙大圣故里没啥两样,目的都是为了收割经济效益。毕竟,相比吴承恩这么一个几百年前的古人,六小龄童及其所扮演的孙悟空形象,无疑更为当今的游客所熟知和接受,因而能够招揽更多客流,获得更丰厚的门票收益。只是,如果不及时调整这种故居保护经营思路,其结果要么是故居变空堂,门前冷落车马稀;要么变成名利场,最终闹得啼笑皆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