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雕欣赏|石狮、石瑞兽纹石座、莲瓣纹束腰须弥座

 闽兴福惠安石雕 2018-12-06

明·青白石花卉纹石盆 

说明:此件石盆是本次专场中一件重器。石盆体量巨大、极具韵味,优雅中透着奢华,气质、庄重之中尽显富贵,大气恢弘,宁静之中昭示自我“金鳞岂是池中物,昔日迭降在人间”。器形上宽下窄,稳健如山,三面素工。口沿宽厚、包边,四角内收、精雕缠枝花,以花径呈波状卷曲,又称为串花枝、常青藤,有永远长青连绵不断的寓意,是明代甚为流行的一种纹样,多见於明锦和明瓷装饰中。盆体上下外凸起线,过渡圆润,四边采用镜框式装饰效果。

正面、花框式开光,以两枝竹子“撑天支地”竹竿奇姿出众、节节挺拔、有蓬勃向上之势,用於装饰上为 “平安吉祥”的象征。花卉纹分别取莲花、牡丹和海棠,分置於两瓶一盆之中。莲花,圣洁的形象,佛教净物,寓意美满。此盆将其花、果、种子一一雕出,牡丹富贵华丽, 花姿舒展,动势优美,花瓣、花枝积极向上,充满生命力,彰显着拥有者当时状况之昌盛的气象:另外一边刻绘海棠,石盆之中海棠花枝尤其壮硕、叶片繁茂,与牡丹相配为“玉堂富贵”之意。石盆整体风格装饰性很强,极为符合晚明的艺术风格,有据可查,明代纹样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凝练升华,达到了高度的样式化,具有浓厚的装饰美。除花、枝外和盆外,正面背景留白,清爽通透,意蕴清幽。盆底四角起足,整体和谐划一。

明·汉白玉刻字款石狮一对 

说明:石狮从唐代起就被人们认为有:“驱邪镇妖之功,消灾除害之力。”“狮”和“嗣”、“事”谐音,双狮並行表示“事事如意”,狮配绶带表示“好事不断”,雌狮伴幼狮具有“子嗣昌盛”之祝愿。

此对石狮以汉白玉为材,高一百三十四公分,狮头微微向下,双目圆瞪,脊背拱起蹲坐地,狮鬃分若干绺,每绺上部披散,至末端自卷曲成螺,厉爪短粗,双爪向前,极其威武。双底座各刻有:“万历叄年捌月吉日新口县永口里信王口喜舍住口口香”;“万历叄年捌月吉日新口县官碾里信士薛文高舍石匠杨廷科”的字样,体现出了当时人们的艺术追求和精神享受,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明·青石瑞兽纹石座 

说明:石座高五十公分,青石,整座由龙组成,中间束腰处刻龙身缠绕,束腰以外镂雕刻龙足。龙遍体覆盖龙鳞,身躯婉转多变,均以高浮雕雕刻,手法极为写实。龙座上部已经残缺,龙首不现,由於雕工的精湛,整器繁复而华美,体现当时人们对图腾的重视,此石座龙纹雕刻手法具有唐代特性。

明·青白石莲瓣纹束腰须弥座 

说明:须弥座源印度佛教,象征“须弥山”,有独尊与稳固之意,从北魏,经唐宋,直到明清,历经千年,有多种样式,但基本保持上下出涩、中为束腰的固定形。随着历史发展,须弥座在束腰、高度和线条上有细微变化和演变,唐代敦煌壁画和宋代《营造法式》中均有详细描绘。

明代以后,须弥座形製比宋式简化许多,较之前砖砌,多改用石雕,规矩、整齐、耐久。须弥座束腰变矮,莲瓣肥硕,多以花草和几何纹样做装饰,成为定式。此件拍品便是这一时期典型代表。拍品直径有八十三公分,由整块石材雕刻而成,做工精细,线条流畅,上下两层莲瓣肥硕饱满,瓣面还刻有云纹,整体造型端庄大气,彰显非凡地位。

明·汉白玉莲瓣纹束腰须弥座 

说明:石座呈圆形,汉白玉材质,顶部有开洞。中间束腰处刻开窗纹。上下枋饰高浮雕莲瓣纹,莲瓣肥硕饱满,充满张力,瓣身刻有祥云纹,云朵飘逸,莲瓣以外是一圈缠枝花卉,雕工精致。底部如意纹起足,清新脱俗。此石座整体设计周密细致,刀法精湛,典型的明代风格。

清·汉白玉莲瓣纹石桌 

说明:拍品选取汉白玉材质,分上中下三部分,上下两部分刻莲瓣纹,上部瓣纹饱满丰润,清新明快。下部莲瓣舒展,覆盖住整个底座。中部束腰,六面开窗浅浮雕瑞兽纹饰。造型古朴,气质醇厚,雕刻的瑞兽纹,简约素雅,格调清新,质朴中散发着淡淡的风雅,置於庭园,别有情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