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展高手指点临习颜真卿《争座位帖》要点——不只是技法的问题

 庆友尊者 2018-12-06

■曲庆伟

《争座位帖》与《祭侄文稿》《告伯父稿》并称“三稿”。因为是一篇手稿,故率真自然,妙趣天成。笔墨在行文的过程之中显示出书者超凡的驾驭能力,在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国展高手指点临习颜真卿《争座位帖》要点——不只是技法的问题

欲习此帖,先要做些准备工作。先要弄清历史背景,疏通文字。文稿的涂抹勾填是书者行文思绪的自然流露,但给识读临写带来困难。建议上手临习之前,借助参考资料,能顺通全文,了解这封信的意思。

大家不妨参考一下启功先生的临本,先生在临写时,在原帖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删改勾填都做了进一步的整理,可以借此通文,还可以看一下启先生对一些浸蚀不清字迹的处理方法。

国展高手指点临习颜真卿《争座位帖》要点——不只是技法的问题

启功临《争座位帖》局部

学习此帖,最好有临写颜楷的基础。颜真卿的楷行是一脉相承的,行书也具有方整外拓、中宫疏朗、四角撑开的结构特点。这样,入手就会很顺,结构找到之后,再抓用笔,往往会事半功倍。

《争座位帖》是拓本,很难见到笔墨的虚实变化。故一定要参考另一稿本《祭侄文稿》,体验其飞动酣畅的用笔用墨技巧。《争座位帖》长达70行,字数逾千,可算是颜行书的字典,与墨迹《祭侄文稿》相互参照,学习效果会更好。

国展高手指点临习颜真卿《争座位帖》要点——不只是技法的问题

《祭侄文稿》

既然是稿书,用纸应半生半熟为宜,毛笔宜小不宜大,选用上佳的弹性适度的狼毫或羊毫加健笔都可以。初学者,字不宜写得太大,一般2—3cm大小即可,随着技巧的熟练,应逐渐接近原大,体会原作的精神。

书写工具、字迹大小和技巧都尽可能地靠近原作,这样做,体会到的东西会更多。当锤炼理解已经游刃有余,便可以放大临写,生发己意。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会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可以节临,可以通临,也可以玩味一个字或几个字,方法不同,所取亦有别,不能一概而论。

现代人的创作,往往有古人的形制,缺少内在的古意。颜行书就让人感觉古意盎然,究其原因是有篆籀的古法在。故临写时,一定要中锋杀纸而涩行,笔笔含蓄紧敛。不必刻意鼓荡而显得满纸火气。

国展高手指点临习颜真卿《争座位帖》要点——不只是技法的问题

图1

另外,我们还要多把握细节的变化。观此帖局部(图1),这五行(算穿插的两行小字是七行)就很精彩。鲁公行书看似正,实欹侧大小变化尤多。如第一行,“清”字左右开张,呈左低右高之势。“昼”字略正,“攫”字左右收紧而右倾。“金”字展开,“之士”两字连属,一小一大,一收一放。“士”字竖笔厚重稳实,字势上扬。而“哉”字右倾,最后一点外扬微含隶意而显纵意。笔笔相扣,姿态随势相生。

国展高手指点临习颜真卿《争座位帖》要点——不只是技法的问题

曲庆伟节临《争座位帖》

整体看第三行厚重奔放,遒劲有力。第七行,“尚何”二字中锋提笔连贯写出,“半”字加厚,中竖力有千钧,承接“席”字侧点,又见轻盈,愈知鲁公擒纵变化之能,大小、收展鱼贯而出。穿插小字,收紧气敛,小而不弱,含蓄生动,与主行生小大疏密之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这不是书者的刻意为之,是行文时文思自然的勾抹,与今天的所谓创作无关。我觉得自然的东西最有感人的力量。这种章法布局,我在临写时,也喜欢“照搬”,实在是对这种章法之美的不舍。

国展高手指点临习颜真卿《争座位帖》要点——不只是技法的问题

曲庆伟以颜真卿《争座位帖》笔意创作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