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泓脞录

 liangdatushu 2018-12-06

 辟雍,亦作璧雍。原本是西周天子为了教育贵族子弟而设立的讲学场所。取四周有水为雍,形如璧环为名。其学有五,南为成均、北均上庠,东为东序,西为瞽宗,中为辟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称之。《礼制·王制》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东汉蔡邕的《明堂丹令论》中解释为:取其四面环水,园如壁。后世遂名壁雍。《礼记》又有辟雍、上庠,东序(亦名东胶)、瞽宗,与成均为五学,均为大学。明堂与辟雍实为一事而异名。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但它包含两种建筑名称的含义, 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 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圆形像辟,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西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除北宋末年作为太学之预备学校外,多为祭祀用。现在北京国子监内的辟雍殿,为乾隆时建造,为皇帝讲学之所。汉班固《白虎.通辟雍》: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于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五经通义》:天子立辟雍者何?所以行礼乐,宣教化,教导天下之人,使为士君子,养三老,事五更,与诸侯行礼之处也。东汉李尤《辟雍赋》:辟雍岩岩,规矩圆方。阶序牖闼,双观四张。流水汤汤,造舟为梁。神圣班德,由斯以匡。砚乃文房之首,皇家宣教化育子弟之重要场所——辟雍,就作为了砚台的美名。
     
繁钦,东汉曹魏时人也,他对古砚造型和名称的记载承汉启魏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砚赞》云:圆如盘而中隆起水环之者,谓之辟雍砚,亦谓之分题砚。腰半微坳谓之郎官样者。连水滴器于其首而为之者,穴其傍以导水焉,闭其上穴则下穴取水流注于砚中。繁钦所描述之砚形:辟雍砚,郎官样与带水滴之砚都已见证于魏晋墓葬之发掘出土。晋傅玄《砚赋》采阴山之潜朴,简众材之攸宜;即方圆以定形,锻金铁而为池;设上下之剖判,配法象乎二仪。对魏晋砚型材质之描述也亦得到考古的证实,近年铜铁质的多足圆砚也时有发现。宋人米芾则在其《砚史.样品》中记述了晋人古画中的砚形:“晋砚见于晋顾恺之画者有于天生叠石上刊人面者,有十蹄圆铜砚中如鏊者。余当以紫石做之,上圆下方于圆纯上刊两口置笔者。”魏晋之辟雍砚多砚堂微凸,不置环水渠,中间凸起如鏊,水自然归流圆周。到了南北朝时期,中间高凸一圆形研磨面四周环水的辟雍砚池逐渐流行。

唐以前士人多用瓦砚,当今考古发掘出土的辟雍砚多为陶瓷质地。2013年考古十大发现之一,扬州隋炀帝墓出土多足辟青瓷雍瓷砚,有四个水盂甚为罕见。1957年河南省陕县墓葬出土的唐代白瓷辟雍砚,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1986年长乐公主墓发掘清理,墓志铭中便记载:“公主展画轴挥毫泼墨,铺纸张笔走龙蛇。”长乐公主生前必对这方白瓷辟雍砚情有独钟,逝后遂将其陪葬身边。长乐公主为唐太宗皇后长孙氏所生,属嫡出。所以此有盖白瓷辟雍砚当属唐辟雍砚之上品,目前陈列于昭陵博物馆出土文物精华展。1992年隋唐洛阳城履道坊遗址(洛阳南郊狮子桥村)出土21兽足双盂辟雍瓷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藏。这方多足辟雍砚出土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故居,或为白居易生前用砚。

陶泓脞录——辟雍砚
2013年扬州隋炀帝墓所出青瓷多足四水盂辟雍砚

陶泓脞录——辟雍砚
1957年陕县唐墓所出白瓷辟雍砚,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陶泓脞录——辟雍砚
1992年隋唐洛阳城履道坊遗址所出白居易辟雍砚

陶泓脞录——辟雍砚
1986年长乐公主墓发掘清理所出白瓷带盖辟雍砚

史绳祖《学斋占毕》载“唐人多只是以瓦为砚,故昌黎毛颖传止称为陶泓”唐代的辟雍砚造型尤为丰富。澄泥砚的出现与流行,更加促进了澄泥辟雍砚式样的多样性。有葵口海棠口的花边三足辟雍砚,也有多足底部有垫板的辟雍砚。也有周围墙面堆塑图案环绕,装饰性壸门开窗的墙足高台辟雍砚。总之从魏晋南北朝到盛唐时期,辟雍砚已经成为士人书写用砚的一大主流砚式。这种砚式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一直有各种材质制作,昌盛不衰莫绵延至今。今选取一组研山草堂所藏泥陶辟雍砚与同好共赏。

陶泓脞录——辟雍砚
晋五足辟雍陶砚

陶泓脞录——辟雍砚
北朝兽足辟雍陶砚

陶泓脞录——辟雍砚
北朝兽足旋纹辟雍陶砚

陶泓脞录——辟雍砚
唐代兽足澄泥辟雍砚

陶泓脞录——辟雍砚
唐代澄泥多足辟雍砚

陶泓脞录——辟雍砚
唐代澄泥花瓣辟雍砚

陶泓脞录——辟雍砚
唐代澄泥墙足辟雍砚

陶泓脞录——辟雍砚
唐澄泥五足辟雍砚

陶泓脞录——辟雍砚
唐代多足双盂辟雍陶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