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马培之,孟河医派代表人物,被誉为“江南第一圣手”。孟河四大家中的代表人物巢渭芳与丁甘仁皆受业于马培之;清末名医邓星伯亦是马氏门生。马培之曾经受诏进京为慈禧太后诊病,期间腰伤,自制小方舒筋散而愈,方不在大小,药不在贵,能治好病的药就是好药,能治好病的方就是好方,医无上下之分,能治好病的医就是好医,疗效就是硬道理! 风痛门 风痛症,血脉伤, 经络闭塞骨节疼, 舒筋散,叫得灵, 管教一服痛自轻, 舒筋散,三味药, 当归肉桂玄胡索, 研细末,冲酒喝, 久服渐渐痛自脱。 舒筋散(当归、肉桂、玄胡索)为丹道医家验方,治风伤血脉的经络闭塞骨节痛。“风行善变”,“风为百病之长”,肝主风,肝主筋。前面也谈了丹道医家认为肝主痛,一切的痛症都要治肝,故此处用入肝经止疼的舒筋散以治风痛症。当归能活血,能补血,能令败血除,新血生,败除新生则血归经,故名当归;肉桂性温味辛能补肾,能温经;玄胡索能理血中之气,能止痛,方子虽小,不可低看。一代大师马培之《记恩录》中述自己在京给慈禧太后治病其间,不幸跌伤闪腰,不能转侧,他就给自己用了两味药,玄胡索广木香研末加酒服用,腰很快就好了。方不在大小,药不在贵,能治好病的药就是好药,能治好病的方就是好方,医无上下之分,能治好病的医就是好医,疗效就是硬道理! 陈治生 马培之轶事:高情商的名医 马培之(1820—1903),清代名医,字文植,以字行。江苏武进孟河镇人,孟河医派代表人物,被誉为“江南第一圣手”。他是现代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马万里的曾祖父。其祖上自明代马院判起即世代业医,培之自幼随其祖父名医马省三习医16年,尽得其学;后又博采王九峰、费伯雄等医家之说,融会贯通。他为晚清著名学者俞樾的治病经历,使其医名大噪;又应诏入宫为御医为慈禧诊病,慈禧称赞他“脉理精细”,手书“务存精要”匾额,赐三品官,名震四方。孟河四大家中巢、丁两家的代表人物巢渭芳与丁甘仁皆受业于马培之;清末名医邓星伯亦是马氏门生。 传说,清光绪六年(1880年),慈禧太后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病,宫中的太医不知诊断了多少次,也不知用了多少药,竟然一点也不见好转。不久,一道圣旨下到江苏,召马培之进京。 马培之长途跋涉抵达北京后,一刻也未停息地做准备功课,即动用各种资源秘密打探慈禧的病况。最后还是通过同乡认识宫中一位太监,请这位太监打听慈禧患病的真实起因以及有关宫闱之秘。结果让马培之大吃一惊:慈禧太后很可能患的是小产的后遗症。 会诊的日子到了,马培之与名医薛福辰和汪守正等人一同进宫。马培之暗中观察,慈禧脸上虽然涂着很厚的脂粉,却难掩那血亏的面色。太医介绍病况后,由薛、汪、马三医依次跪诊切脉。马培之发现慈禧的脉象两寸虚细,左关沉而微弦,右关沉小带滑,两尺沉濡,缘积郁积劳,心脾受亏,与小产后的症状相符。马培之即拟好养心调脾的治疗方案,与薛、汪的治疗方案一同进呈慈禧。慈禧看着薛的方案沉吟不语,再阅汪的方案面色凝重,此时三大名医战战兢兢,无不背心冒冷汗。但当看了马培之的方案后,慈禧神情渐转祥和,缓缓说道:“马文植(文植是马培之的字)所拟方案甚佳,抄送军机处及亲王府诸大臣。” 马培之在其治疗方案上只字不提慈禧小产的病因,只作心脾两虚论治。而在药方上暗渡陈仓,主要用以调经活血之药,此正中慈禧下怀。慈禧服用了马培之所开的药后,“奇病”渐愈。马培之因此而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但是此后他始终对慈禧的病根儿始终守口如瓶,因而得以安享晚年。 风痛症,痛窍空, 湿热流入经络中, 趋痛散,有神功, 请君常服病渐松, 趋痛散,当归活, 红花牛膝地龙末, 明乳香,真没药, 甘草灵脂共煎喝。 趋痛散出自《丹溪心法》卷四,其组成为当归、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地龙、牛膝、羌活、甘草、五灵脂、制香附。功用:散瘀通络,行痹止痛。道医方脱失香附、桃仁,似宜加之为妥善。 ![]() 陈治生 风痛症,白虎风, 横身骨筋痛得凶, 游走遍,到处痛, 虎附散儿有神功, 虎附散,只两味, 真虎胫骨酒炙脆, 熟附子,共研细, 炼蜜为丸久服退。 ![]() 虎附散、烤丹,都是丹道医家秘验方,虎附散现已不用,虎为保护动物,可用狗骨,猫骨代替。烤丹为附子和龟板组成,龟板用酒炙脆,用于淋巴癌、淋巴肉瘤有奇效! ![]() ![]() 陈治生 舒筋散传世方剂很多,小编为大家介绍几张代表性的舒筋散方。 舒筋散 ![]() 五台舒筋散 五台舒筋散为清代名药,是五台县东冶镇北街吕西方先生的良好验方。吕西方先生生于道光年间,他平生刻苦自励,精通医学,验方颇多,可惜流传下来的仅有此方。 【组成】蘑菇、枸杞、当归、川芎、川断、牛膝、杜仲炭、木瓜、钩藤、独活、桑寄生、防风。 其中的蘑菇是采用五台山的特产香菇,故功效卓著,能追风散寒,舒筋活血。 【功效】主治手足麻木,腰腿痛疼,风湿性的关节炎等。 【服用方法】服用时早晚空腹,用淡黄酒或开水送下,服后无不见效。 《校注妇人良方》舒筋散 《校注妇人良方》卷四 【组成】玄胡索(炒)、杜仲(姜汁炒)、官桂(去皮)、羌活、芍药等分。 《宣明论》舒筋散 《宣明论》卷三 【组成】人参半两,川芎半两,官桂半两,丁香半两,木香1两,天麻(酒浸,焙)1两,井泉石4两(别为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