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百年西河古镇迎新生

 青弋江畔 2018-12-07

西河古镇外景

西河古镇让人流连忘返

西河古镇已成3A级景区

西河古镇上多为清中晚期徽派建筑

西河古镇里的房屋古色古香

提起安徽的古镇,人们大多想到的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而在芜湖,也有一处600余年的滨江古镇——西河。其位于芜湖县南部,因坐落于青弋江西岸,故名“西河”。日前,西河古镇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历史篇:繁华沧桑旧时光

刚进古镇,便看见旱桥上“西河古镇”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踱步上桥,方石阶梯,木栅花窗赫然眼前,黛色的瓦,整齐有序地排列着,铺陈出别致的顶花。潮湿清凉的青条石,从街头连到巷尾,从今日连到往昔,细细看去,竟从南到北,随行就势形成了“之”字型,章家巷、芮家巷、许蔚南巷、江东巷、五显殿巷等几条巷子恰似他的五爪,宛如一条腾空欲飞的青龙。

说是镇,其实不大,半天的时间就能慢慢走遍。每道巷口都有一处石制的长方形凹槽“机关”,叫防汛闸口,逢洪水漫及街面,可在两道凹石槽中插上木板,辅以沙包、米包堆砌阻水。

老街以旱桥为界,分为上街头和下街头,历史上知名的恒生堂药店、陈家大酱坊等老字号多集中于下街头。上街头沿河一侧皆见临水高墙,多为麻石垒砌,拔地数丈,每年汛期水位上涨,会一直淹到吊脚楼,如今还能看见道道水痕,“江南吊脚楼”的美誉由此而来。

与其他老街不同,西河古镇地处青弋江黄金水道上下游交汇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连曾国藩奏章亦称西河为水路冲要。边走边看,老街原有古民居两百余处,多为二层小楼,从外进入老宅,需低下身子下台阶,西河的老人们介绍,老街既是街道也是沈公圩的堤防,由于连年筑堤防汛,街面一直在增高,使得两边的房屋和店铺略低于现在的街面,进入老宅,需要下台阶,这也是西河特有的景观。老宅子从外面看朴实低调,里面却是用材考究、格局精巧,檐下的木雕、门前的石刻、屋内的陈设,难掩当年的富庶繁华。下雨时,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便是“四水归堂”,寓意四方之财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家中,而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则叫做“五岳朝天”,象征着吉祥富贵。

青弋江与资福河的滋养,造就了西河的灵性,西河因水成镇,因水而兴,因水而有了千年不辍的历史。在老街中段,依然留存着一处洋船码头,据说这是当年芜西线最为气魄的轮船码头,每当午间轮船抵靠码头,人头攒动。电视剧《米市春秋》、电影《关关雎鸠》、专题片《李鸿章与芜湖米市》等均在此取景。

褪色的徽式民居土砖,金黄的油菜花,清凌凌的青弋江水,徐徐前行的渡船,炉火闪烁的铁匠铺……绘就出独一无二的“西河人家”民俗风情画卷。地道的西河人依旧坚守着烟火气的生活,依旧保留着吃新、做蒿子粑粑等习俗。累了倦了,随意选一家临街而设的小吃店,点几道江南风味小吃,细细品味,鲜香溜滑的馄饨、韧性十足的小刀面、新鲜爽脆的菱角菜、爽嫩不腻的西河蹄髈,都让人大呼“过瘾”。见多了大城市的拥堵急促,不禁感叹,这是一番怎样的“乡村风情画”,自然美景之余,人文的气息又无处不在。

小小的古镇,如时空的缩影、岁月的底片,记录了历史的风云变幻。据考证,明朝隆庆年间,因水路交通便利,往来船只常在此歇宿,下游的粮商在此设点收粮,竹、木、茶、炭在这里中转集散,商业市场非常热闹。康乾盛世,徽商渐多,集镇初显繁荣。咸丰以前,西河已成为宣城县西乡显镇。太平天国时期,西河古镇遭清军和太平军反复侵扰,百姓蒙受其难,店铺倒闭,徽商外逃,居民背井离乡,这也是现今留存古建筑多为清中晚期之故。

老街悠长,行人悠闲走过,把恍惚的记忆遗落在时光里。老街沧桑,西河老街饱受了兵灾和战乱的蹂躏,沉浮数百年。夜,初上。人,渐归。老街的屋檐下摇曳着红色的灯笼,往来其间的,有过长衫马褂的士子、缎袄旗袍的姑娘,也有过撑篙点波的船工、西装革履的的乡绅,时代风云变化,小镇也不免裹挟其中,载浮载沉。

那些巍然向上的墙壁,那些厚重沧桑的门窗,那些历尽时光的青石苔藓,都在默默地述说着西河的过去,也在观望西河的今天。一如时代的画板,镌刻了西河从无到有的经历,书写了西河人祖辈繁衍的历史,也展示了西河人勤劳善良、世代勤勉的民风。

复兴篇:乘势而上天地宽

然而,因为出行方式由水路向陆路的转变,曾经繁华的西河古镇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渐渐没落,几乎淡出人们的视线。再现昔日的荣光成了西河人的梦想,古镇作为芜湖县仅存的最大的明清建筑群,能够再现生机,也是所有芜湖县人的夙愿。

美丽乡村的建设,给老街焕发生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省市县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西河古镇申报并成功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红杨镇将其作为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示范点,拂去了数十年的尘封……

为了古镇的新生,县镇两级多次谋划论证西河古镇的规划,在同济大学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又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了融合保护、建设、产业发展为一体的建设性规划。

总计划投资近5000万元,分两期建设,第一期投入了3000万元,以基础设施投入为主,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整治后修建、先外围后老街”的思路,实行供水、污水、强电、弱电同步入地和外立面改造,既让古镇面貌焕新,又保持了原有的明清徽派建筑群的风貌。

古镇的建设者们尤其重视对古村落和特色文化符号的留存,村落和古巷,一点一线,徽派设计元素落到挑檐、门廊等细节中,延续的是工匠精神,传承的是传统文化。建设现场的老工匠介绍:“古建改建难度大,工艺要求高,对待老房子、老巷道就像对待艺术品一样,每一处细节都要一丝不苟,用材要仔细考量,古镇维修所需的六角亭、土烧砖瓦都是从徽州购买,现场的古建师傅都有二十多年古建维修经验,我们力争最大限度地保留古镇的原貌。这不仅仅是一项工程、一份工作,更是对先人的敬仰、对自然的敬畏、对未来的责任。”十个月不到的时间,西河古镇美丽乡村点已然蝶变,古镇周边群众的房屋立面都与老街整体风格相得益彰,明清建筑与节点小品相映成趣,一个具备示范带动效应的美丽乡村逐步化蛹成蝶。

通向西河古镇的的省级公路湾西路将镇域内的旅游资源串珠成链,串联起和平森林公园、珩琅山、玫瑰谷等绝美景色和人文景观。以前,沿线村庄守着这些“原始股”却致富无望,直至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和平生态园研学基地项目、珩琅山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实施,这些景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全市乃至周边地区游客竞相追逐的新热点。珩琅山佛文化园获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题写“珩琅圣境”,珩琅山村获得2016年度“芜湖市最具网络人气”乡村旅游点和省级旅游示范村称号。

招商引资聚财气。多名在外发展的红杨能人回归故里,投资兴业,开民宿茶楼、办特色农场等,与当地群众合作,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此外,红杨镇还引入了上海鼎世集团、西美咖啡,大力发展乡村游、古镇游、农家乐、民宿,把老粮站改造成了充满文化气息的古韵文化创意园。县镇都制定了鼓励民宿和农家乐发展的相关意见,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古镇经济。

举办活动旺人气。2017年国庆中秋期间的首届西河民俗文化节,短短几天就吸引了数万游客来到西河古镇游玩。这里的老居民都说,这几天是史上人流最多的时刻,比八十年代最为鼎盛时期的人数还要多。同时,围绕华东师范大学编制的业态规划,着重提升古镇产业特色,将古镇打造成文创特色小镇、摄影集聚地、影视基地、写生基地,吸引大批艺术家、创客和创业者投资兴业。

引进名人聚文气。西河特有的地域乡土和民俗文化,吸引了全国著名画家朱明德和李振东,在这里体验生活、进行艺术创作,他们接地气、采民风,举办的画展免费接待观众2万余人次。北京画家朱明德先生,以西河古镇为家,创办了工作室,并起了一个大道至简的名字——“朱明德画画的地方”。西河古镇的徽式建筑、风土人情尽入笔下,如今,朱明德画室已成西河老街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2018年春节前夕,红杨镇在西河老街举办年货节,再次吸引了周边宣城、芜湖市区、南陵县的群众聚集在这里,感受那浓浓的年味,寻找那记忆中的各种民俗,同时这也把西河本地的土、特、农产品带向市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还给群众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生活。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电视台《2018春节戏曲晚会》在西河古镇设立分会场,西河将“亮相”央视,展示其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递浓郁的年味与独特的地域文化。

潘秀梅(本版图片由红杨镇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