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隋唐二十九

 江山携手 2018-12-07

 窦威(-618725日),唐朝的外戚、宰相。唐高祖太穆窦皇后的叔父,隋朝太傅窦炽之子,岐州平陆县人,字文蔚。窦氏一族皆以武勇称世,而窦威文章秀美,好读书。内史令李德林把他推荐给隋文帝,任秘书郎。其诸兄以军功得显位,窦威长期任闲职。蜀王杨秀召窦威为记室,杨秀多行不法,窦威称病而去。杨秀被废后,属官治罪,窦威幸免。608年,累进内史舍人,对隋炀帝多有谏言,被贬官转任考功郎中,因事连座罢免。617年,李渊起兵攻入长安,召窦威任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当时天下大乱,礼典缺失,窦威熟知朝廷故事,对唐朝礼制的制定有很大的贡献。李渊对裴寂说:威,今之叔孙通也。”618年,唐朝建立,窦威任内史令。每当议论政治得失,必述古代规范,唐高祖李渊对他很信任。李渊对他说:昔周有八柱国,吾与公家是也。今我为天子,而公为内史令,事固有不等耶?窦威震恐回复:臣家在汉,再为外戚。至元魏,有三皇后。今陛下龙兴,臣复以姻戚进,夙夜惧不克任。李渊笑答:公以三后族夸我邪!关东人与崔、卢婚者,犹自矜大,公世为帝戚,不亦贵乎。不久,窦威病倒,李渊亲自探问病状。窦威去世后,李渊放声恸哭,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谥号靖。窦威俭朴质素、没有余财,遗言要简素薄葬。子窦恽后为岐州刺史。

  窦抗(-621年),中国隋唐时期政治人物、军人,岐州平陆县人,字道生,隋朝洛州总管、陈国公窦荣定子,母亲是隋文帝的姐姐万安公主。因此也同时是隋文帝的外甥,唐高祖太穆皇后的族兄,窦威的族侄。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咸阳西北)。父亲死后袭爵陈国公,迁凉州刺历,后任幽州总管。与李渊少相亲狎。高祖即位后前赴长安高祖见之大悦拜将作大匠,高祖武德元年(618)拜相,以将作大匠兼纳言参与朝政。为人审慎,不以外戚参与朝政。武德元年(618)同年免相授左右千牛备大将军。后从李世民平定薛举,王世充,皆有功。时册殉勋太庙者九人,与从弟轨俱入其列,同年卒,赠司徒,谥号

  窦抗姿容秀美,性格通达直率,通图谶、史书。少入太学,略涉书史。文帝很看重这个外甥,命他入太学,任千牛备身、仪同三司。照顾病重的父亲窦荣定时,束帯五十日间不解。父亲去世,哀哭过常。之后继承爵位,累进梁州刺史。历任岐州刺史、幽州总管,统治尚宽容。隋炀帝即位后,汉王杨谅起兵,炀帝疑窦抗同谋,派遣李子雄代替他的幽州总管。李子雄诬告窦抗得到杨谅的信书而不上奏,虽然没有调查出证据,窦抗还是被迫辞任。窦抗与妹夫李渊亲进。613年,杨玄感乱起,窦抗对李渊说玄感为我先耳,李氏名在图录,天所启也。李渊回答:为祸始不祥,公无妄言617年,炀帝派遣窦抗到灵武镇守长城,窦抗听说李渊已经进军长安,大喜:此吾家婿,豁达有大度,真拨乱主也。所以回到长安。李渊会见窦抗,握着窦抗之手,笑道:李氏果王,何如?然后置酒鸣乐,窦抗任将作大匠。618年,唐朝建立,窦抗兼纳言。窦抗常入内廷与唐高祖李渊欢谈,李渊呼他为兄,宫中以舅相称。常常陪侍李渊游宴,但未尝干预朝廷政事。转任左武候大将军、领知左右千牛备身大将军。跟从李世民平定薛举,功绩第一。621年,跟从李世民征讨王世充,平定东都洛阳,叙勲太庙九人中有窦抗和从弟窦轨。同年窦抗在宴会中突然去世。子窦衍、窦静、窦诞,窦衍袭爵。

  陈叔达(573—635)字子聪,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陈宣帝顼之第十六子。约生于宣帝太建五年,卒于唐太宗贞观九年,年约六十三岁。(两《唐书》本传均不载年岁。此依陈书推得其兄叔慎生年,再由其兄生年约推而得)太建十四年(582),封义阳王。接着任仁武将军,置佐史。祯明元年(587),封丹阳尹。三年入关。叔达善容止,颇有才学。年十余岁,尝侍宴,赋诗十韵,援笔便成。仆射徐陵甚奇之。隋大业中,拜内史舍人,官至绛郡太守。以郡归李渊,授丞相府主簿,封汉东郡公,与温大雅同掌机密。后拜侍中,进封江国公、初唐宰相。尝赐食御前,得葡萄执而不食。高祖问故,以母患口渴,求之不能致。欲归以遗母对。高祖喟然流涕,因赐物三百段。贞观中,拜礼部尚书。后坐阁庭不理,为有司所劾。朝廷不欲彰其罪,听以散秩归第。卒,初谥缪,后改谥忠。

  杨恭仁,本名杨纶以、字行,是隋朝观王杨雄之子。为李渊、李世民两朝的宰相。据《唐会要》、《唐书》记述,杨恭仁在隋仁寿年间(公元601—604年)任甘州(今甘肃张掖)刺史,他生性忠厚,遵礼守法,在任政简宽和,善于处理政事,轻赋薄税,很得民心,使所管辖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颇有政声。文帝杨坚曾对杨士雄说:恭仁在州,甚有善政,非唯朕举得人,亦是卿义方所致也。

  隋炀帝大业初年(公元605年),杨恭仁转任吏部侍郎。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杨素的儿子礼部尚书杨玄感趁炀帝发兵东征高丽(在今朝鲜半岛)之机,在黎阳(今河南浚县)起兵反炀帝,炀帝派恭仁领兵征讨。他在破陵(在今河南孟津县东)与屈突通军配合打败了杨玄感,班师回朝时,炀帝把他召入内殿高兴地说:我闻破陵之阵,唯卿力战,功最难比。虽知卿奉法清慎,却不知勇决如此也。就在这期间,隋大将军宇文述、御史大夫裴蕴、黄门侍郎裴矩等人利用职权通过选士收受贿赂,使那些不学无术、专好逢迎巴结的人大量涌向朝廷,而把那些真正有才有德的人拒之门外。杨恭仁洁身自好,对宇文述等人的所作所为很不满意,故此遭到这些贪官污吏们的排挤,被派去河南任河南道使,镇压隋末的农民起义。在一次作战中,杨恭仁的队伍被起义军击败,便逃往江都。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司马德戡于江都行宫煽动兵变,弑逆隋炀帝,后在魏县称帝,杨恭仁被召去为宇文化及守魏县(在今河北大名县)。当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杨恭仁被割据魏郡的元宝藏俘获,押送到长安。李渊和他相识,知他为人忠正,对他以礼相待,拜他为黄门侍郎,封观国公。不久,因为他仕隋曾在甘州任职,熟悉河西地区的人情风物,在各少数民族人民中有一定威望,所以李渊又派他去任凉州(故治在今甘肃武威市)总管。他制定的抚慰边民的政策,辖区的百姓都心悦诚服,也都积极交纳朝贡赋税。由此,不长时间朝廷便为他加官晋级。在任期间,突厥族颉利可汉率众数万侵犯州境,杨恭仁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虚张声势,多布疑兵,使颉利望风而逃,以智胜敌。又有一次,瓜州(今江苏省邗江县南)刺史贺拔威拥兵作乱,朝廷担心叛乱之地距京师的路程遥远,鞭长莫及,无法征讨。杨恭仁立即募集骁勇精兵,日夜兼程,在叛军还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接连攻取二城。而且杨恭仁还命令,对抓获的俘虏一律释放。叛军得到宽大处理,感激杨恭仁的恩惠,于是便拥着叛军的头领贺拔威交械投降。由于杨恭仁屡建功绩,被征拜吏部尚书,迁左卫大将军、鼓旗将军。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升任吏部尚书兼中书令。

  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八月即皇帝位,是为太宗。当时,杨恭仁被李世民调任雍州牧(治所在今西安市),加授左光禄大夫,并行扬州大都督府长史。贞观五年(公元631年)迁洛州都督。唐太宗曾对杨恭仁说:洛阳对大唐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派谁来镇守和管理都事关重大,朕家子弟虽多,但恐怕都无法胜任这个职务,故特以委公也。贞观十三年(639)卒。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谭州都督,陪葬昭陵。

  封德彝,名伦,渤海郡人。最初在隋朝任内史舍人,被重臣杨素所器重,常跟他议论天下事。一日,杨素摸着他的床说:封郎终居此坐。便把从女(兄弟的女儿)嫁给了他。入唐后,唐太宗令德彝举贤,可是一直没下文。唐太宗询问他,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唐太宗批评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哉!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官至尚书右仆射。贞观元年(627年)卒。

他才思敏捷,但善于见风使舵。祖父封隆之是北齐的太子太保。在隋朝作杨素的行军记室,因善计谋被引为亲信,荐为内史舍人。为杨素的侄女婿。大修仁寿宫就是封德彝的谋划。隋炀帝时,暗助虞世基弄权,败坏朝政。宇文化及发动政变后,他又投靠宇文化及,官拜内史令。宇文化及兵败后,封德彝与宇文士及归附唐朝,唐高祖拜封德彝内史舍人、内史侍郎。封德彝从秦王李世民东征王世充,王世充败亡,受封平原县公,判天策府司马,武德三年(620)三月,拜中书侍郎兼中书令,登上相位。同年四月,拜检校是吏部尚书,进封赵国公。太宗即位后改任尚书右仆射。

 封德彝在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之间脚踏两只船,李世民并不知道。封德彝的政策和魏征常常相左,唐太宗也多次批评封德彝。贞观元年(627年),封德彝病故,唐太宗赠他为司空,谥号明。唐太宗后来知道封德彝在自己和李建成之间阴持两端,改谥号为缪。其子封言道,尚高祖女淮南公主,官至宋州刺史。

  封德彝的情况比较复杂。说是建成的人吧,但他绝对帮了李世民很大的忙,不然不会前后赏赐以万计,而且还让李世民一直把他当心腹;说是世民的人,也不对。《旧唐书》中有一句话,"时高祖将行废立,犹豫未决,谋之于伦,伦固谏而止",止的是谁呢?所指当是李世民,这样无论于语法还是语句上下文的意思都比较连贯。封伦的阴持两端是很著名的了,不少作品中都安排了他一头给李世民出主意,一头又维护建成太子地位的事。但这实在不能怪他,因为如果走错一步,那可是要赔上性命的。举个例子,一般人们都认为杨修是曹植的人,但实际上杨修也并非不想结交曹丕。曹丕曾送杨修一柄剑,说明曹丕也有意拉拢他。不过文人气质的曹植和杨修更投合一些。后来杨修终为曹植所累,死前于此也不无怨悔。封德彝比杨修可是老道多了,不但阴持两头成功实现,而且还不露痕迹,至少是瞒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能做到此的,古往今来人可不多,封德彝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的人也是一种人才,只是这种人才就不必太多了。

封德彝的性格特点集中概括起来就是十二个字:左右逢源,首鼠两端,深藏不露。唐初,封德彝先是为李世民向李渊建议讨伐王世充,使李世民于灭王一战立下大功,同时获得李渊与李世民的欣赏与信任。他后来每次随李世民出兵征讨,都要花言巧语,猛表忠心。他的迷魂汤,灌得李世民从头到脚舒服无比,竟认为他至忠至诚,前后赏赐财物数以万计。但他又暗中对李渊说:秦王自恃有功,位居太子之下,心中不服,若不早立他为太子,则要尽早采取措施。等到李渊商议废立太子时,他又坚决谏阻。这等于向李渊暗示,太子不可废,要废的只是秦王。他同时暗中对李建成说:为了天下大业,就不要顾及亲族之情,当年项羽要将刘邦的老爹剁成肉酱,刘邦满不在乎,竟要乞得一杯羹,就是这个意思呀。这是暗示李建成,要想保住太子之位,就要下得狠心,果断地干掉老二,这让李建成觉得他对自己满腔赤诚。但于李氏兄弟矛盾激化之后,他又暗中鼓动李世民,要抢先下手以争取主动。

  功夫不负苦心人,封德彝的高超手段,果然大获成功,李世民即位后,以他是大忠臣且助已夺位有功,将他由吏部尚书提拔为尚书右仆射(副宰相),封邑600户。他既得皇帝宠信,便继续施展手段,以求得更大的荣宠。他每次与左仆射(宰相)萧瑀商议国事,都一味表示赞同,但一到皇帝面前,便说出与萧瑀相反的主张,让李世民觉得他才干在萧瑀之上。遗憾的是,他还未干上宰相,便于贞观元年翘了辫子。

  一般进行政治投机,只要依傍某一权贵,若该权贵若不垮台,当然可以受其赏赐,得其提携,然而大树一倒,依傍者也跟着完蛋矣。封德彝之计,可名之为狡兔三窟,手段之高,堪称大师。他首鼠两端,阳奉阴违,向李渊父子三人猛表忠心,屡献毒计,同时讨得三人的宠信。李渊不下台,自然要视他为忠臣,而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不论谁接班,都会念他赤胆忠心且有助其继承大统之功而予以重用。封德彝把李家父子三人蒙得忠奸不辨,其高招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圆滑。他把三人的心思揣摩个透,因此无论向谁巧言谄媚,献计献策,都让对方感到他句句话都说到自己的心窝里,以为他处处为自己着想。就是这个圆滑,让明君李世民把他当作头号忠臣,一上台便将他擢至副宰相的高位。由此可见,这个圆滑,真是所向披靡,英明如李世民者,都要受他的欺蒙,彼中材之主,求不惑于佞,难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