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高校老师的课成爆款!讲的是《孙子兵法》,听到的是“评书”

 把梳子卖给和尚 2018-12-07

每次上课,于凡老师都要点名,第一次旷课,成绩降等,第二次旷课直接除名。尽管如此,抢课依然火爆,100人的限定名额,报名人数往往超过1000人,选上的同学只有幸运的十分之一。

“两军阵势排开,战场上旗幡招展,号带飘扬,什么飞龙旗、飞虎旗、飞彪旗、飞豹旗。骨碌碌一阵鼓响,大阵拉开,一匹马跑到阵前,只见一员大将头戴乌金盔,身披亮银甲,腰悬龙泉剑,背背铁胎弓,跨下墨蹄玉兔马,掌中一杆明晃晃亮晶晶的虎头皂金枪,后面一杆大旗呼啦啦迎风招展,上书一个斗大的‘于’字,要问来将何人,书中暗表,非是旁人,正是赫赫有名的于凡于将军!”

这是于凡老师在讲解《孙子兵法》关于战场旗帜作用时,说的一段“评书”,这样的“评书”在于老师的课堂上随处可见,于老师将它归结为风趣、生动的表达。小时候于老师学过曲艺,评书、相声随口就来,如果于老师专心走曲艺发展的这条路,也许他现在会是一名曲艺大师。

图片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

于老师说,他的课主要讲授2500年前的一部古书,他不会将古书逐字逐句翻译,做注解一样的讲解,他的讲解会联系实际作相应的引申和探讨,同时表现形式上引入趣味化的表达。

他从不强迫学生们听课,他告诉学生,如果你们觉得没意思,可以爱干啥就干啥,但他的课至少95%的同学都会认认真真从头听到尾。“学生不爱听课,责任在老师,而不在学生”,于老师说。

图片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大二学生张昕雅是幸运的选上课的学生之一,她讲,于老师上课纪律严明,但真正处在课堂上时,又会感受到他本人爽朗开明的性格,妙趣横生的语言和知晓古今中外的坦然胸襟,所以,学生们都爱上他的课,不少同学都是本科一连四年,年年都抢他的课。

不会给学生讲

“诡诈之道”

不少人会把《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混为一谈,他们问于凡,“你给学生讲《孙子兵法》是不是就是教他们“厚黑”、“诡诈之道”。

图片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

对此,于凡解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经典巨著,但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本书。《孙子兵法》里没有三十六计,更确切地说,《孙子兵法》讲的是战略而不是具体的战术。《三十六计》讲的则是具体的战术。

《三十六计》这本书的作者及诞生时间现在都不可考,它最早出现于民国,是一本小册子,最初只在军中被作为战术加以研究,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各种解读引申的版本才得以流行。

通俗地讲,《三十六计》就是讲各种计谋,利用这些计谋获得成功。很多人都希望于老师讲一讲《三十六计》,但于老师说,对这门课程的开设他会非常慎重,虽然大学生已经超过18岁,属于成年人,但他们仍是一张白纸,在他们的三观正在确立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理解《三十六计》,特别是受社会流传的各种版本诱惑,反而会起反作用。

图片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

他举例,比如,三十六计里的“笑里藏刀”,如果没有用在正确的地方,就会埋下“表里不一”的隐患,这种界限的区分和界定,会给学生形成困扰。《孙子兵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讲“庙算”,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学生们学习的是思辩和思维,是借助古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思维方法。

他说,《孙子兵法》作为一部经典巨著,搬入大学的选修课堂,是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孙子兵法》是兵书,但它讲“仁”、“恕”,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最终的目的是不打仗而解决问题,所以学生在学习“孙子兵法”的过程中会相对更容易得到正确的引导。

学明白这门课的

都不会“追星”

于老师的课受欢迎,本人也成为学生们喜爱的对象,7万多粉丝,俨然己是“网红”的节奏。不过于老师笑言,他的学生里并没有追自己这颗“星”的。“学生喜欢我和我的课,是因为认同和接受了我所分析的《孙子兵法》的思维智慧,学到和领悟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样的孩子更加理性平和,不会盲目追星的。”

于老师坦言,他是一名老师,不是“网红”。之前也有运作网红的公司找过他,但被他拒绝了。“比起出名,我更看重学术自由,我担心有了网红的包装就违背了老师的初心,那将与我的最终目的背道而驰。”在内心深处,他只想做一名好老师,让学生学习古人智慧的同时,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为让更多的同学认识到我们伟大、灿烂的文化,2015年,《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开始网络慕课建设,2016年课程上线,当年网上选课人数达1.8万人,三年选课人数达10万人。2017年,该课程被教育部确立为首批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

你觉得这位老师怎么样?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来源:黑龙江晨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