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笔记(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昵称4705243 2018-12-07

◆相信自己

我们接受的教育中,最莫名其妙的就是家长们教育孩子要相信自己。这是似是而非的教诲,人世间最难的是获得别人的帮助,靠自己是最后的最简单的最无奈的底线,这也是无神论者最可悲的地方,神固然不会随时伸手救助于你,但神指引着你去获得别人的帮助。相信自己意味着不会依靠别人,看上去很独立自由,但也不会有力量。正确的只有一条路就是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多数人只接受了独立自主,拒绝了团结他人。女人不靠男人,很少有幸福的;男人不主动的寻求帮助也是成不了大事的。

◆交友之道

我们渴望着友谊,但很少有人知道交友之道与个人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关系,如果你选择从政而情商不高,那实在是没有办法为你提供有益的建议了,不喜欢和人打交道就不能从政,不管你的其他天赋有多高;对搞科研的人来讲,友谊则是最佳的人生润滑剂和最棒的调节剂;但经商就免了,经商是和人打交道最多的职业,但也是拒绝友谊的人生,商业本身是拒绝人性的,这是可怕的结论。

◆交友方法

交友需胜己,慢我不如无,这应该是交友的规则。交友的冲动来自对孤单的恐惧,我们多数人常犯的错误是结交一帮子不如自己的人。如果你准备成就更高,你会发现结交比自己高的人才能真正获益于人际关系。这个道理可能很容易接受,多数人是不知道怎么和比自己高的人打交道,我们说首先不要怕,高人也是人,尊重就可以了,用不着害怕和谄媚,地位高的人不稀罕人巴结,真的挤上前去巴结也没有多大用途。

人世间其实有两个东西是很稀缺的,一个叫忠诚,一个叫有用,所有人都不嫌多,遇到自己佩服的人就可以自然而然的接近,如果值得你付出忠诚,那就融进去成为一体,如果做不到结党,那就先成为对人有用的人,对人有用包括投其所好,也包括共同进步,可以是奉上好吃的,献上好玩的,有的是献宝,有的是介绍有益与长寿健康的方法。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一个现象,过去皇帝身边常常同时有忠臣和奸臣,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近者悦,远者来。

这是孔夫子的名言,也是我们交友的指南,不用担心没有朋友,只要把身边的人为好了,朋友就会越来越多,昔日战国四公子都是养客三千,名噪天下;吕不韦也是成功后大规模养客,写就吕氏春秋,不过这只是交友之道,可不是成功之道。

读过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就知道了: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名句

我们读书的时候会对一些名人名言产生共鸣,产生共鸣说明我们的意识接近于前人所述,不过我们常常又为前人所误,一如“失败是成功之母”或是“勤劳致富”一类似是而非不是东西的东东。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这句古训是我们这个主题的纲领,它表明我们的感悟渐渐的有益人生,书本知识的有效性体现在科学含量上,如果是科学的范畴读得越多进步越大,如果不属于科学的范畴,人情世故就成了最重要的学问。

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一定是出了问题,我们在狗苟蝇营中迷失了自我,如果我们再得不到利益那就是白来世上一趟了,我们比不过经历过战争的前辈,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现如今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忙个臭死,思想上却可怕的苍白,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变得愚钝之可能,需要引起我们警惕的。

我们熟悉的名言中,孔夫子的语录被人引用的很多,不过读起来有一种怪怪的感觉,总觉得他的每一句话都是一种假设或者假如,是一个不得志的老人的无奈的劝告,再加上他对平等的反动降低了他的境界,从人类追求平等的角度你无法证明他的基本观点是正向的;从成功学角度无法证明他是积极而且成功的。孟子作为亚圣,修正了孔子的学说,加入了一些积极的、正向的内容,主要是民为贵思想和天将降大任之类的名言。

我们很少知道天下第一皇帝秦始皇说过什么名言,大地在我脚下,也不过是后人编排的歌词。倒是平民出身的刘邦有一句名言:大丈夫当如是也,试图在世俗领域中有所作为的人,应该记住这一句。

◆大丈夫当如是也

这句话据说是刘邦看到秦始皇巡视全国时威风凛凛的车队后,发出的感叹,后人多以此句证明人的志向决定人的成就。


◆帝王将相宁有种乎?

这是平民发出的历史最强音,当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时候吼出了这一嗓子,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这句话在思想境界上要高于大丈夫当如是也,因为含有平等的思想。

◆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有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是指的男人的母亲而非妻子,妻子们理解成自己了,我们要说这是个误会。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诸葛亮的原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

可惜的是这依然是一个似是而非的名言。在中国古代,诸葛亮被文人们宗为智慧化身,没有人能够指出诸葛亮的错误,是因为文人的水平都低于诸葛。只是到了现代诸葛孔明身上的光环才消失的,他不是一个成功者,他也没有找到成功的途径,把失败归为天命本身就是失败者的借口。

作为股民来讲就是个买和卖,作为军事家就是个进和退,不管三国演义如何神话诸葛亮,都无法掩饰诸葛亮进退失据,而作为反面人物的司马懿却在最大的战略问题上显示出天才的智慧,最明显的决策是曹操欲迁都以避关公之威,司马懿明确指出关公之威已是强弩之末,并且犯了严重战略错误,很快就会为东吴所乘,果然。

司马懿在该快的时候可以不等君王命令而当机立断,该慢的时候宁可装病赋闲,而以守代攻,一个不战就耗掉了诸葛亮,所以诸葛作为智慧化身是一个历史误会,是中国文人不知道何为智慧的结果,智慧不可传授,不能为大众理解,是指选择对错的能力,是做正确的事情的能力,而我们普通人理解的智慧是聪明的范畴,是正确的做事的能力。

文人常见的做派就是以道德来判断历史,以好坏评判人物,而且立场往往很自我,书写者并不知道隐藏在历史事件之后的力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于是就拘泥于道德的判断,罗列些表面现象,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力,我们后人看到的多是这类的作品,小时候听故事可以,大了看就是热闹了,是无益于人生的。

《男人修养手册》连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