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联: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苏轼听后为何羞红了脸?

 weimiao 2018-12-07

王安石和苏轼,是北宋文坛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尤其是苏轼,在文坛上的声誉远远要大于王安石。且由于历史上,苏轼的老爸苏洵跟王安石政见不同,经常跟王安石唱对台戏,故而也影响了苏轼。但今天咱不谈这些,只说一个下联——因为正是这个在很长时间内,没有人能对出的下联,却反应出了什么才是国风:要雄美,要厚重!

所谓悠悠华夏(中国)“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出自《左转》),华即是夏,华就是美,五千年华夏文明不衰,雄傲四方。五千年礼仪之邦,彰显厚德载物之风。所以国风岂能不雄美,不厚重?

下联: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苏轼听后为何羞红了脸?

话说,北宋神宗年间,年轻的苏轼考上功名后投入王安石门下。当时王安石非常欣赏苏轼的才华。苏轼却自持才高,没事就 “夹枪带棒”的讥讽王安石。

这日王安石作了一篇《字说》,其中有关于“坡”的解义,是“从土从皮,谓坡乃土之皮”。苏轼听后就笑了,说:“如相公所言,滑字乃水之骨也。”这句明显带有讥讽的问道,王安石岂能听不出来?但没有计较,依如从前般喜欢跟苏轼讨论,苏轼却反守为攻了,向王安石请教“鸠字九鸟,可知有故”?

下联: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苏轼听后为何羞红了脸?

王安石画像

意思就是说,“鸠”这个字,是九和鸟合并而出,知道有啥典故没有?王安石虚心请教。苏轼却哈哈大笑说:“《毛诗》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共是九个。”

这一句,可气坏了王安石了,你这不是生搬硬套,信口雌黄吗?所以外放苏轼到湖州做官去了。三年后任满,苏轼回来了,连忙来拜见王安石要修正双方关系。恰好王安石没在家,苏轼就溜达到王安石的书房去了,却见书案上有王安石留下的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下联: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苏轼听后为何羞红了脸?

苏轼画像

苏轼差点没笑出声来,明白这是一首咏菊的诗。西风是秋风,表明是深秋季节,可菊花从来都在深秋时怒放,怎么可能被吹得满地花瓣?所以苏轼提笔就在后面,续上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字落后,苏轼就反悔了,我明明是来跟王安石修正关系的,可还没见面就又讥讽王安石,这不是没事找事吗?奈何字落纸上,续诗已成,也只能把这首诗稿叠起来,压倒砚台下,希望王安石看不到,然后赶紧开溜。

下联: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苏轼听后为何羞红了脸?

可王安石真就看到了,差点气疯,第二天就奏明皇上就让苏轼去了黄州当团练副使,苏轼这个咧嘴唉——走吧。在黄州,苏轼是个闲职,天天游山玩水。当年秋风一起后,苏轼这般的文人,自然就要去赏菊,恰好友家种着菊花呢,苏轼就去了,进门后立时惊呆:只见满地菊花落,枝叶上全无菊花,真就应了王安石所写的“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场景。

苏轼这才明白,是自己错了。恰好,过了深秋苏轼要回京办事,此时突然想起,自己临来黄州前,王安石曾嘱托苏轼取“中峡水”回来,自己要泡茶。(三峡之所以叫三峡,是因为“西陵峡为上峡,巫峡为中峡,归峡为下峡”)。苏轼就耍了个心眼,都是三峡水,哪来那么多讲究?便就近取了下峡的一瓮水,回去后带着这瓮水来拜见王安石。

下联: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苏轼听后为何羞红了脸?

王安石和苏轼画像

一见面苏轼就认错:您老的诗歌没错,是我才疏学浅。王安石哈哈一笑,让泡茶招待苏轼。自然是用苏轼所取的那水了。可当王安石一看那茶水后,立时就不高兴了,说:“苏轼,你又糊弄我,这分明是下峡水。”苏轼傻了!只得又认错,问王安石是怎么知道的,莫非我的随从里有你的奸细?

王安石说:“《水经补注》载:上峡水性太急,下峡太缓,惟中峡缓急相半。太医院官乃明医,知老夫乃中脘变症,故用中峡水引经。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见,故知是下峡。”

下联: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苏轼听后为何羞红了脸?

苏轼画像

得,苏轼赶紧有赔罪,知道这老头惹不起。可王安石却还没完没了,又要跟苏轼对对联。苏轼一听心中这个乐,却装模作样的说:“您的上联千万被太高深,简单些,不然就让我出丑了。”

王安石什么人物?自然明白这是苏轼正话反说,于是道:“今年闰了个八月,正月立春,十二月又是立春,是个两头春。老夫就将此为题,出句求对。”然后出了下联: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轼瞪眼了,是“羞颜可掬,面皮通红了”。此事出自冯梦龙所著的《警世通言》,篇名叫《王安石三难苏学士》。那么为何苏轼听完这个对联后,为何会羞红了脸?

下联: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苏轼听后为何羞红了脸?

王安石画像

下面来分析这个下联,明显的是两层意思,先说第一层意思,直白道出了当年非常独特,有两个八月,正月和腊月都立春,却豹尾一甩“人间两度春秋”。一下子就把整个意境,提升到了探讨人生意思的高度,“两度春秋”堪称是妙笔,皆言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而王安石这个上联,却突破了这种悲凉,对人间的成败、荣辱、兴衰等给出了一个积极奋发的答案——失败了无非重头再来,这份雄美跃然于此下联中。

第二个意思,其实就是点化苏轼。因为苏轼真正“得罪”王安石的起因,是因秋菊的诗歌,“二春”对应“双八月”,就是告知苏轼,我王安石根本就没有“要你命”的意思,就是故意磨砺你,让你去掉轻浮和狂傲,如此才能达到“人间两度春秋”的豁达和奋进。

下联: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苏轼听后为何羞红了脸?

苏轼画像

所以苏轼听后羞红了脸,对不出来,也就毫不稀奇了,因为苏轼明白了王安石的用意,自然无言以对。这不是苏轼对不出,而是他不敢对出,因为此刻的苏轼,绝非是害怕他对出对联后,王安石没了面子再折磨他,而是要表达出自己“悟”到了。无论自己再高才,哪怕是天才,也不可能万事尽知,更应谦逊,求知,要厚德载物,不可弄丑无知。

那么这个下联,有没有人对出过呢?有,据说是清朝的梁章钜,最终给出了一个比较公认的上联: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至于这个上联有何讲究,笔者就不妄言了,只能给出答案,也算抛砖引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