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烹调之码味 挂糊

 Zhengdebing 2018-12-07

在实际烹饪调味中,除了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烹调技法,火候多变,调味灵活奇妙等因素外,上篇所讲的勾芡、收汁等技巧,以及此篇即针对不同菜肴施用不同的芡糊、芡汁、码芡、上浆、扑豆粉等也是十分重要的技法。但在在实际学习和烹饪菜谱中,却对这一技法或忽略,或简单地一带而过。像针对不同食材,以及加工形状、烹调技法等,该用什么样的芡粉,如何码芡、上浆、调兑芡汁,怎样掌握好浓稠度,分几次勾芡等大都含混不清或笼统而言之,常让学习者摸不着头脑。烹调中用芡,对于菜肴的风味、品质起着浓汁稠味、收汁亮油的重要作用。

1. 码芡,又叫为“上浆”,即根据烹饪方式和成菜要求,在已加工成形的原料表面沾裹一层芡糊,以使保持原料的水分、鲜味和营养成分,并且使原料形态饱满,质地细嫩。此方法多用于炒、爆、熘类菜肴的原料。实际运用中要求把握好码芡的时机,一般在原料准备下锅时码芡,同时还要注意芡汁的干稀适度。

2. 挂糊,又叫“穿衣”,即根据烹饪方式和成菜要求,在已加工成形或半成品原料表面沾裹一层薄薄的芡粉汁,以使保持原料的水分、鲜味和营养成分,并且使原料形态形态饱满,质地细嫩,松脆酥香,常用于炸制菜品和半成品裹糊,像炸酥肉、炸茄饼等。运用中芡糊要干稀适度,裹糊需厚薄均匀。

3. 扑豆粉,即原料在码好味后,或半成品原料上,再轻轻拍上一层干细豆粉,入锅煎炸,以使菜肴具有酥香脆爽的口感,像脆皮鱼、菊花鱼一类。

运用中,码芡,又叫对浆芡,通常用水豆粉加鸡蛋或只用蛋清、豆粉和相应的调味料,再用清水或鲜汤调兑成浆芡糊。其间,不同菜品不仅对浆芡的稀湿干稠要求不同,而且起糊化作用的主要原料也不尽相同。如像“鸡淖”、“鱼淖”一类菜,淀粉起主要的糊化作用;而“锅炸”一类菜,则是先在锅内搅熟,对浆后使其冷却,再改刀成形,炸制沾糖,故而属于调味前用芡。而“淖菜”和泥糊菜,如前面提到的鸡淖、鱼淖,以及炒锅蒸、桃泥、扁豆泥等,则是在烹调中用芡。因此,在对浆芡应用中要掌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1. 依据菜肴的风味及成菜要求,掌握好浆芡糊的稀稠。“淖菜”类浆汁稠度大多与较浓的米汤相似,掸泡松的蛋清在受热后蛋白质凝固,具有松泡细嫩的特点,因此淀粉用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成菜的质感与口感。但像芙蓉鸡片类的菜肴,浆汁就应比米汤芡更浓稠些,水豆粉要多点,通过豆粉与蛋清共同的凝结作用,方能使鸡片成片完整不烂。

泥糊类则大多是甜菜,其浆汁糊的稠度与玻璃芡相似。像炒桃泥、八宝锅蒸等,都要求酥沙爽口,因原料使用的是炒香炒熟的面粉或米粉,本身就有受热而具有浓稠芡汁的作用,故而对浆时水豆粉不宜过多,否则成菜达不到酥香翻砂的效果。

锅炸菜,则是先对浆加热至熟,使其成黄泥巴一样的干稠泥糊,行业中称这类芡叫“坨坨芡”。其主要糊化作用都是面粉,淀粉含量较少,因此,对锅炸类的浆汁通常要稍浓于二流芡,否则搅熟冷却后,锅炸胚子不易改刀成形。

2. 对浆芡的浆汁对好后,最好用细箩筛你过滤一道,以除去粉渣。

3. 对浆芡要根据不同菜式,运用不同火候,“淖菜”类就需用旺火滚油来冲,菜肴制熟方可起云朵状;锅炸菜浆汁宜用小火下锅,逐步加温制热,以避免火大起锅巴产生焦糊味;而甜菜的对浆芡则使用中火入锅,均衡适度的热力,这样就有利于使菜肴达到酥香翻砂的口感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