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分析: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区别,建议收藏!

 零基础手绘 2018-12-07

说到明清瓷五彩、古彩、斗彩、硬彩、软彩、釉下彩、釉上彩、珐琅彩、粉彩……彩来彩去的,一堆堂兄弟傻傻分不清。这里面的问题在于有的是俗称,有的是讹称,有的是自造,有的是文物商或者掮客别有用心地“堆”词……拉拉杂杂混在一起,特别是按照不同分类方法混合在一起乱叫——什么宣德古彩XXX,成化斗彩XXX,雍正粉彩XXX,雍正珐琅彩XXX,把按照烧制炉温的分类叫法(软彩、硬彩)和釉料调和方式分类(五彩、珐琅彩)以及绘制技巧分类(斗彩、点彩)混杂一处,确实云里雾里。这就好像介绍茶叶的时候,把紧压茶、白茶、铁观音、龙井茶拉到一起排队一样,把茶叶的成型工艺(紧压)、按照颜色分类(白茶)、颜色分类里面的一个小子项(铁观音)和颜色分类下面的绿茶里面某个产地茶(龙井)混在一起说。但是紧压茶里面生普、熟普、黑茶、红茶、甚至绿茶都能做成茶饼,中国绿茶的之类最繁复,也不是一句龙井就概括的住的……

拉回正题,说“彩”!

所有这些“彩”里面最容易让人拧巴的就是五彩和斗彩、珐琅彩和粉彩这两对了,咱们分开说。

虽然五彩瓷并不囿于明代,清代也有不少五彩瓷——五彩严格讲是一种施彩的工艺,因为五彩特别是康熙前的五彩采取的着色颜料都是中国本土料,调制色料是用水或者胶——本土色料+本土调制颜色的技法,一脉相承于宋。康熙后因为进口釉料及调色用的是油。所以五彩也称古彩(与珐琅的洋彩对应)。五彩瓷器不单单指的是五种色彩,而是多种色彩的一种综合,因其色彩绚丽美轮美奂,常用的彩色为红色、黄色、绿色、紫色、黑色兼或有其他的色彩,笼统的称之为“五彩”。同样还有颜色地五彩比如:康熙的墨地五彩等。最早的五彩器物,现今发现的是藏于西藏萨迦寺的宣德五彩荷塘鸳鸯纹高足盘。五彩瓷器因为其烧成温度较粉彩高,因此釉面烧结度好,釉面呈现光泽度高,又称硬彩(图一)。

独家分析: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区别,建议收藏!

图一:大英博物馆-明嘉靖五彩瓷)

斗彩之所以比较“有名”,是因为成化瓷特别是那只用2.8亿来下来泡茶喝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图二),让“斗彩”俨然和五彩区隔开了,实际上斗彩讹称的成分大于实际区隔——简单讲是忽悠出来的。斗彩的称呼有点像“法国梧桐”——法国梧桐既不是梧桐,也不源自法国,只因为叶型类似梧桐且当时在上海法租界大量种植,就被以讹传讹成了法桐,而“法桐”实际上是悬铃木,吊诡的是悬铃木大部分血统还是源自中国——不够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说。

独家分析: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区别,建议收藏!

图二: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所谓“斗彩”,其实还是五彩,在明清文献中也称之为“窑彩”或 “青花间装五色”。就是釉下青花釉上彩——一种二次烧制的施彩技巧而已。当时的蓝色在没有引进产于伊拉克等处的氧化铀色料,只以青花代替。釉下描绘青花纹样炉温1300度烧成,在釉面施彩,二次用800度炉温再烧。在明朝的一些书籍中,如《野获编》、《博物要览》、《敝帚轩剩语》、《清秘藏》、《长物志》等,只以“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称之。即使在清宫档案上,雍正年间称成化斗彩仍沿用“成窑五彩”之名。最早应用“斗彩”这个名称的,是大约成书于十八世纪的《南窑笔记》。由于此书作者不详,有学者认为成书于雍正年间,也有学者认为当在乾隆之后。民国时许之衡先生在《饮流斋说瓷》中说:“何谓豆彩?盖所绘花纹以豆青色为最多,占十分之五六,故曰豆彩也;或称斗彩,谓花朵之攒簇有类斗争,或称逗彩,谓彩绘之骈连有同逗并,实则市人以音相呼,辗转讹述……”以讹传讹200年,“斗彩”单独出来了。笔者甚至怀疑“斗彩”这个词是文物商心照不宣地忽悠出来的,手法像当下的地产商的广告语——“园林豪宅诚意钜献”的钜,钜,很坚硬的铁,什么叫钜献呢?

所以,斗彩不过是成化官窑采取釉下青花釉上彩的技巧烧制的五彩瓷(或者青花间装五色瓷)。

斗彩这事儿掰斥明白了,其实就划好了一条还算明显的界线啦——以画法和原料以及拌和色料的辅料差异区分开:采取本地色料用水调(胶调)然后用高炉温(800-1300度)烧制的是古彩/五彩、硬彩;用西洋画法采用进口釉料用油调制采取低炉温(500-800度)烧制的就是洋彩/珐琅彩/粉彩。

接下来说珐琅彩和粉彩这对欢喜冤家。

首先,都说(笔者也曾经沿用过)“粉彩”,可实际上在清朝的档案里从来没有出现过“粉彩”这个词。清宫档案中涉及此类称呼有:“珐琅料”、“画珐琅”、“珐琅”、“洋彩”,就是没有说过“粉彩”。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一书中“仅就古董铺等说分类抄存”第一次记述了“粉彩”一词(这位许之衡先生简直就是混乱之源,有没有?)。在这里,我们意外地“又又又”发现了“古董铺”这个听上去让人吐气的名字。粉彩,会不会又是古董贩子的再一次忽悠呢?

另外,珐琅彩这词本身也是不靠谱的说法,只能说珐琅彩是现代人的称呼,我们无奈沿用。因为档案中有“珐琅料”、“画珐琅”,珐琅料是指装饰用的釉料/材料,画珐琅是指源自西方的装饰技法。那么,“珐琅彩”是指料呢?还是指技法呢?所以,珐琅彩和粉彩这两个都不太靠谱的名字,掰斥起来真是头疼(下文为了不矫情,还是暂时沿用珐琅彩,粉彩这个词吧)。

事实上,珐琅彩和粉彩这两个称呼还是归到“洋彩”里面即可——铜胎画珐琅器传入中国被称为“洋瓷”,那当然用的颜料就是“洋彩”,在洋瓷上采用的技法呢就是画珐琅技法,用的材料就是珐琅料,按照这个逻辑“鼓捣”出的瓷器当然就是洋彩瓷啰!

珐琅彩,粉彩傻傻分不清楚怪就怪雍正这位“刻苦钻研”的同学。这同学“莆田师傅”和“深圳华强北”双项技能同时附体,先是一根筋地研究仿制,鼓捣出本土的珐琅料,还新鼓捣出不少乱七八糟的颜色,不再被珐琅料进口卡脖子了。之后还不刹车,继续研究技法,发明出“粉彩”这个小花活——通过使用含砷的着色料,砷料加入后色料乳浊,不透明且易形成晕染效果,瞧上去有点粉状的赶脚,那就是粉彩咯。

于是,第二条还算清晰的界线也出来了。“画珐琅”这种我们学习自西方的绘画技巧我们GET到了!我们在瓷瓶上用珐琅料(进口也也好,本地山寨的也罢)画画画,这就是珐琅彩瓷;我们用雍正专利的小花活,搀上点砷料画画画,这就是粉彩(图三)。

独家分析: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区别,建议收藏!

图三:雍正粉彩牡丹玉兰蜂蝶图天球瓶

话说雍正这个耿直BOY还真是个强迫症。康熙的珐琅彩瓷是用的“反瓷”——也是拿上好的白瓷土攒成瓶子,里外刷上釉(瓷釉哈,不是珐琅釉),等干了之后再拿工具把外面的釉磨掉,在素胎上用珐琅料调好的釉画画画。因为是素胎,所以有点洇,而且素胎表面张力和珐琅釉不一样,也不好控制,所以会出现冰裂纹(图四)。所谓反瓷,瓷器一般都是外面挂釉内膛不刷釉——素胎(不明白的同学请参照自家的抽水马桶),反瓷就是反过来,里面刷釉外面素胎,有点内衣外穿的赶脚(不明白的同学可以去拆一个老式洗手盆找找感觉)。我们的雍正大帝的做法就比较讲究:先给瓷器打粉底——刷层“玻璃白”,然后在玻璃白上面用含砷的乳状不透明釉料画画画。粉彩的技巧/小花活,需要瓷胎特别白,特别薄——薄到半脱跆甚至全脱胎,这对瓷胎要求不是一般的高。脱胎就是指瓷器对着太阳照,能透光看到背面的图案,这个瓷器好像没有瓷胎只有瓷釉一样(图五)……

独家分析: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区别,建议收藏!

图四:康熙珐琅彩描金绿地缠枝花纹碗

独家分析:五彩,斗彩,珐琅彩,粉彩区别,建议收藏!

划了两条线,那些个“XX彩”的堂兄弟们分辨起来就不那么费劲了:古、洋切一刀,就把五彩、古彩、斗彩、硬彩和软彩、粉彩、珐琅彩分开了。画珐琅分两岔,就把珐琅彩和粉彩劈开了。至于您那炉温分类,或者拿胎体分类或者拿金属胎上工艺分类,可以参照前几篇文章自行解决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