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伪努力者的困境:为什么我是真的努力,却依然没有达到人生蜕变

 瑞希在线 2018-12-07

作者 | 孙瑞希

写在前面:

职场里,总有那么一些人在“表演努力”,而且演技一流。他们加班加点,忙碌异常,却没有任何结果。为什么一个人明明做事很用功,最后却没有多大进步?

那是因为他的精力被“伪努力”严重消耗,最后只感动了自己,却没有取得什么成效。


01

别让“伪努力”摧毁你的职业生涯


很多年前,那时我还在一家企业做人力资源经理。年底发奖金,下属老洛是公司的老员工,她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能拿一个较高的奖金系数。但是最终,却只拿到一个屈居中等的系数。为这事,她愤愤不平,特意找我来申诉。

对此,我给了她明确的答复:奖金系数是按照年度综合绩效考核结果来评定的,你的考核得分不高,自然拿不到太高的系数。

老洛愤愤不平:凭什么我的考核分数不高?难道我不够努力吗?

我问她:难道你的工作只剩下“努力”两个字吗?

那次年终奖,拿了较高奖金系数的人,都是各部门的尖兵骨干。有业务精炼,在投标中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人;有技术精湛,在桥梁项目中做出重大技术革新的人;有人脉资源广,为公司市政资质升级做出极大贡献的人;有加班加点,无差错完成重大税务筹划的人。

反观老洛,虽然工作多年,但业务能力一般,经常出错。让她做工资,不是明细表出了差错,就是汇总表出了差错,审她做的工资表,等于重新替她做一遍;让她跑社保公积金,不是忘了增员就是忘了减员……

她最大的优势就是资历老,貌似挺努力。她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从来不迟到,我记忆中,她几乎没请过假。有段时间我们经常加班,老洛从来不提前走,也是跟着加班加点。

但是,她除了有苦劳,真的没什么功劳。她加班并不是因为工作的增量,而是因为很多工作她做不好,效率低。白天她还经常在各种QQ群里闲扯,所以手头的工作经常要拖到晚上才能做完。

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我不能辞退她。部门的其他同事也有所顾忌,虽然不难为她,但也没人待见她。所以,她能体体面面地拿到一个中等的奖金系数,但职位却始终是边缘化的,更别说提拔。

在职场,要拿成绩说话。不管你是哪路神仙家里的“坐骑”,没有结果的努力都是白费力气。老洛天天加班加点、早出晚归,殊不知,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因为有很多付出看似努力,可其实就是伪努力。

并不是每天忙忙碌碌就叫做努力,并不是辛苦就能获得想要的东西。

伪努力者习惯于做,努力习惯于把事做好这才是两者最大的差别。


02

正确的努力是深度思考之后再行动


我的一个来访者陈思铭(化名)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一家不错的企业做技术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思铭开始越发焦虑,由于一直没有晋升到管理岗位,他总感觉自己没有形成强劲的核心竞争力。时不时地担心自己在巨大的时代变迁中被淘汰掉。

去年,陈思铭的同学老夏从日本回国,撺掇他合伙开个居酒屋。陈思铭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去TMD,老子不打工了,创业开酒屋去。他拿出这些年的积蓄,再加上父母支援的一部分资金入了股。

老夏负责后厨和采购,陈思铭负责前厅和运营。不出半年,亏得一塌糊涂,完败。

陈思铭很受挫,不知道下一步是继续做生意还是找份工作赶紧上班。

我去他的居酒屋看过,虽然我不是餐饮业的行家,但也看出了两个特别明显的问题。一个是地段太偏,位置在一个新社区的底商,周围没有成熟的综合商业区。二是定位不对路,社区的餐馆通常规模都不大,以大众家常菜为主,便宜快捷。居酒屋是舶来品,日式菜系,价格普遍偏贵,不符合社区餐馆的定位。

要说勤奋,陈思铭和老夏都不是懒人,每天起早贪黑,绞尽脑汁想办法做营销宣传。他们甚至还亲自到社区里发过小传单小广告。

但这些都是战术上的勤奋,在职业选择上,陈思铭回避了真正有价值的部分——什么才是高价值的选择。所以,说到底,他就是一个“懒惰的勤奋人”,不会有效努力,找不着努力的目标和路径。

我给陈思铭做了职业测评和能力评估,帮他澄清自己的内在特质以及能力分布情况。他有9年的技术工作经验,向上可以谋求更高的职位,向内可以精进自己的专业水平,向左可以选择本行业的其他企业,向右可以选择本企业的其他岗位。选择多着呢,为什么非要掐断自己以前所有的经验、资源,从零开始呢?最后还把零做成了负数。

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于将一辈子的聪明,耗费在没有深度思考的战术上。你低头拼命拉车累得要死,抬头一看却发现方向错了。所以,想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怎样做才能高效地达成,有目的的投入才能获得满意的产出。


03

努力的本质,应该是常态化


有句话叫“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意思是每天像卒子一样前进一点点,努力就不会白费。事实上,这是绝大多数高手的战略,他们并没有比普通人聪明太多,关键在于他们的努力具有稳定性与可持续性。

我有个同事老赵,十年前我在前东家做人力资源部经理时,他是市场部经理。那时正好个赶上国家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而出台了十项措施(民间称“四万亿计划”)。

其中有几条都与基础建设有关,这样,公司就迎来了发展的大好契机。市场部工作量陡然增加,忙投标忙得昏天暗地。通宵加班,他就整夜整夜地守在办公室。

有次和他一起参加同事的婚礼,聊起他的工作,他居然一点都没有抱怨,也没有感到这样的日子有多难熬。他只是申请配一个专职司机,因为总熬夜,有时候开车会走神。

离开公司后,我们联系的不多,但一直有他的消息。前些年,他升职做了集团旗下最核心的一家分公司的董事长,员工八百多人,那年,他35岁。

老赵事业有成,他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质:努力常态化。

这个特质,在我知道的许多牛人身上都能看见。在飞机上、高铁上见缝插针改稿子、办公的刘润老师、吴晓波老师;凌晨3点还在剪辑音频的自媒体人粥左罗老师……

他们不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有多么感动,多么了不起,他们觉得这就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普通人总会被自己的努力感动,然后默默给自己贴上“我是上进好青年”的标签。

但这些在常人眼中的努力,不过是牛人眼中不值一提的普通的一天。你是间歇性歇斯底里,人家是持续性发奋图强,这才是本质上的差距。

努力,只是表象,它保证不了你能成功,它只是成功的标配。

在努力前面,你需要加上持续和稳定。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是一块璞玉,我们都有机会拥有闪闪发光的人生,但前提是,你能不能用坚如磐石的耐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地打磨自己。


作者简介:孙瑞希,生涯咨询师,个人成长教练。十余年HR从业经验,经历了从一线员工到高管的职业发展历程。只写实用的成长干货,推动你的职场进化。如果你正处在职场困境中,请为自己找一个靠谱的答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