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鞋类科技杂谈 | AIR ZOOM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金贝壳bf6un0sx 2018-12-08

Nike Kyrie 5为Nike的年终大戏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全新的Zoom Turbo在扩大了前掌面缓震积的同时,内部的分区也能给球手带来更好的缓震感受,引起了许许多多后卫球手的兴趣。毕竟,这是第二双搭载前掌缓震的Kyrie正代呀。

但是令人好奇的是,仅仅是在几十年的时间中,陆续诞生的SHOX,I.P.S等结构缓震后浪推前浪,其他品牌和Nike之间的材料缓震战争也打得如火如荼,为什么只有Zoom气垫至今依旧稳居Nike缓震王座呢?

而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篮球鞋缓震技术之一——Zoom气垫,究竟有什么样的优势呢?

为何Zoom气垫依旧“不可替代”

有趣的是,经历了21世纪初结构缓震的爆炸式发展,到近几年材料缓震的“大开发”,依旧没有什么缓震科技能够比得上“气垫”,而Air家族的气垫相对Zoom又有着巨大的差距。深究原因只有那么几点:更轻,弹,更软。而这三点就足以成为其他缓震科技的“命门”。

Zoom气垫的主要构成只有“尼龙纤维”,“气体”,“塑料气囊”这三个部分,而利用这三个部分组成的一块气垫相较于一块同体积的材料缓震(你可以举出任何例子)都要轻上不少。然而,要是与一块气垫同体积同质量的话,这块材料又会因为密度过小早早产生形变,失去其性能,这也是材料缓震一直难以攻克的点(React的擦边球就在于,虽然在软、弹、耐用上有了长足飞跃,却避免不了达到缓震效果所需体积的增加)。

而和自己的老大哥——Air系列气垫(Air Sole,Air Max,Max Air等)相比,Zoom气垫的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能达到更好的反馈感。运用尼龙纤维张力制造出的气垫弹性相比单纯气囊制造的张力提供的反馈更加有力,这也就是为什么Zoom气垫的“弹”至今让人难忘的原因。

Nike的缓震“组合拳”

对于Nike来说,以Zoom为主轴在外叠加其他材料形成缓震系统早已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从基础的Zoom+Phylon(比如欧文5啊这种)以气垫为中心并用材料缓震进行限制、稳定以及基本的其他位置缓震为主,扩展到更多的缓震搭配,缓震面积配比为“加价项”,也成为Nike用以区分球鞋登记和价位的方式。

最高一档自然还是全掌外置的大型Zoom Air气垫,这点自然不用多说。而再往下,缓震科技之间的搭配就丰富起来。现在位于二级的应该是全掌内置Zoom气垫+全掌React缓震,也就是KD11的缓震配置。虽然脚感上和Zoom+全掌Lunarlon的配置(LeBron 11算是表现比较好的)只有反馈和耐久有所长进,但是舒适度也不会输全掌外置Zoom太多。

Nike KD 11

再往下一级就是全掌Zoom以及前后掌分区Zoom这两种了。全掌Zoom在性能上其实会比分区Zoom更连贯,但是要说真有多大差距,其实还是要看气垫的位置和厚度。

Nike LeBron Soldier 12

除此之外,组合其他元件以及单纯的气垫叠加也成为了两个不同的流派依旧“活在过去”的“全掌Zoom+后掌Zoom”现在因为成本问题只留在了过去的复刻鞋上(AJ18,喷泡等),而比较新的的一些组合比如气垫+支撑板(AJ32、33)这样的搭配则是在控制缓震的情况下增加启动的稳定性及反馈能力,使得启动不会因为缓震的优秀而被拖太多后腿。

Air Jordan 32

Zoom气垫还能“横行霸道”多久?

在下一个十年到来之前,我们还是没有找到可以完全代替Zoom气垫的缓震科技。Boost曾经是呼声最高的竞争对手之一,但现在人们也因为对于缓震感受的不同偏好会更加理智地去选择全掌Zoom或是全掌Boost。而其他的材料缓震或是结构缓震也多是因为不够科学、成本过高、设计元素远远大于性能等原因,真正地成为了这个产业的历史。

adidas Marquee Boost

不过,我依旧相信这个世界的“黑科技”尚未被挖掘完全。总会有奇奇怪怪的品牌研发出一些在某几点上能胜过Zoom的缓震配置,成为篮球鞋历史的又一块里程碑。

Nike Zoom Pegasus Turbo

希望在我还能打球之前,能与大家一起见证那个新时代的到来。

Nike Kyrie 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