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看新闻,我在观看每天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情,以中国的事件为最多,我思考各个方面跟教育相关的事情,我把这个定义为我自己的质性研究。 比如,我看中国大学生的素质和表现,看他们的职业情况,看中国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方方面面,看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之后,去从政、经商等等之后跟所受的教育的联系。 我又看国内那些国外知名大学校长的讲话,他们对于教育的思考和探索,他们总是比中国出现一些新的东西,比如我看美国斯坦福耶鲁那边已经推出了开环大学的计划,可是我们却不但没有考虑开环的问题,在限制方面和等级方面走的越来越远了。 我一直处于思考之中,中国大学生聪明,但是没有文化和才华,无论什么样的考试,都可以取得全球最高分,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去获得无数的奖杯,几乎不会读无关的书籍,社交也几乎是自己的圈子,因为时间有限,他们必须把全部的东西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成绩和如何获得奖励以及老师的赞赏方面,他们读书无非就是首先获得一个面试研究生的资格,可是这些证书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并且考出来之后除了去让别人观看评价你多了个证书之外没有任何意义,那些通过考试的知识最多3年会全部忘记,而他们哪怕13年甚至更久还会把这个东西当做一种东西去竞争获得一些利益。 中国大学生非常懂的应变,不管是行政还是学术方面,他们总有办法找到一条成功的捷径,满足上级的利益和脸色,满足教授的青睐,满足评优选先的条件,当然这些都是自己专门做出来的,本身就已经开始了扮演两面人的生活,私下里他们真的是这样子吗?私下里他们还那样文质彬彬?我看的很清楚,当前电视里面经常性扮演重要新闻的那些人,就是现在校园里面这些学生的升级版。 中国学生非常有志向,但是没有理想,志向就是成功,学术方面那就是怎么样尽快发一些论文,职业方面的话,就是用尽一些办法尽快赚钱然后炫耀,无外乎就是权力和钱财二字。 中国大学生非常有胆量去干活,但是没有一点血性,从屡次考试当中的一点满足,到一直的自私,极度的自私,为了成功不顾一切的自私,唯我独尊不顾一切的虚娇,眼看中国问题成堆,就知道教育一定出了问题,早已不见当年的邓公的气吞山河,可见教育的病态,只是延缓发作罢了。他们自己却觉得自己非常正常,因为他们在为了那个刻好的模子去努力,做出一些表面的文章,也仅仅是一些极少的脾气性格不同罢了,看官是看不出任何问题的。 可是美国名校教育是完全不同于我国的,他们的想法貌似与中国的这些问题一点也不同。 从他们校长的讲话中就可以看出来,比如耶鲁校长说如果我们的本科生出门非常专业,那么耶鲁就完蛋了,他要求是通识,而不是本科生就表现像个研究生,像个专家,那么功利,注定一事无成,只能小成。 比如苏毕德说的,你们要每天尝试跟不同的人交流,跟不同意你意见的人交流,这样你才能成功,而且你不但要跟美国身边的人交流,跟全球各地的人去交流,这样才是你的财富,学会跟 不同的人说话,你要要允许自己经常性的犯错,不要听所谓专家的话,过来人的话,因为你是个孩子,如果真那么好,我们在幼儿园学很多东西岂不是更好?显然不是的,只有在20岁去做一些激情和冲动的事情,你老了才有思考,如果你20岁学行政和敷衍,学着两面人,那么你可能走向了不归路。 我依旧记得上次开会一个很有特色的中国教授说过,我们应该在招生时候考虑那些有学术兴趣的孩子了,而不是通过一两个证书去否定一些真正有实力的学生,盲目的招生,如果我们面试也看那些证书的话,那么面试就失去了一些,可以招生考试提供奖励证书即可。 从上面考虑,我们要建设的是大国请过,理念与美国那些一流大学理念不差,可是落实到高校马上就不一样了,校长有套路,到了院长那就更不一样了,到了班主任那些人手中,更是离谱?为什么呢?因为你一直在培训这样子的人,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么一直功利下去,早晚要栽跟头,等你想用人的时候,恐怕没人可用了吧! 其他可以功利一些,但是教育不行,一旦做教育的人,心术不正,图谋不轨,把建设学校和做教育当做自己升职加薪的工具,当做自己的产品,那么国之危啊!我们长期功利,长久的功利,长久的等级如今越来越严格,那么,如果我们持续这样子下去的话,我们的人文将不长久,我们的人文科学也将越来越。。。。到我们真正用人的时候,当我们实现现代化的时候,我们99年扩招,按照时间计算,那么灾难恐怕是在2040左右。 办教育要有常识,办教育要有教育性质和特点,教育有自己的规律,不是条条框框轻易改变的东西,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自然的,要是把教育简单的认为大家都接受了几十年的教育,随便是个人拉出来都能办好教育的话,就像西方专家来中国说的一样,上个世界说我们建设一流大学需要20年,21世纪来中国还说20年,我猜测,等专家在实现现代化时候来中国再说需要多少年的时候,恐怕就变成40年了吧! 某些人干的教育扶贫、用很大指标来办教育的政策。。。。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泱泱大国,在某些方面的思想,远远不如我们邻国,世界上最贫穷却最幸福的不丹。 各位网友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
|
来自: 昵称cZwA4 > 《2018年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