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章松|明清印谱中的原钤与锌版本,有极相似者,究竟怎么区分?

 你我入画 2018-12-08

大家都知道印谱可分为:

“原钤本”“木刻本”“摹刻本”“石印本”


|原钤本


原钤本指印谱直接用原石或原古玺印钤拓出来,这类印谱最为收藏者及篆刻爱好者所喜欢,原因是原钤印谱最能反映出原作品之精神面貌,对篆刻爱好者而言是学习之最佳范本,对集藏印谱者而言是最珍贵版本。


原钤本《二陈印则》


当然,现今而言原钤印谱市场价值是甚高,可以说一谱难求,因此说是珍贵版本。为何说原钤印谱是最珍贵版本呢,原因甚简单,除非原钤印谱是作为贩卖用途,方会钤拓百部以上,否则原钤印谱祗会钤拓二十至三十套左右,甚至祗会钤拓一至三部而已,因存世量稀少情况下,造成了上述原钤印谱珍贵的主因。


|木刻本

 

木刻本,是指以用木板刻雕印刷方法印刷的书籍或印谱,这里指按原钤印谱以枣梨雕版印刷之印谱而言。



木刻本《秦汉印统》



|摹刻本


摹刻本指临摹并雕刻。“蜡为摹刻,细妙分毫厘”语出自苏轼《太虚以见寄作诗为谢》。清昭连于《啸亭杂录·淳化帖》中云:“又命于文襄摹刻上石,颁赐诸王公卿。”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五·比干墓字》中载:“昨得本朝所辑《比干录》读之,又缺此隶字……且《铜盘铭》《啸堂集古录》并《汝帖》所摹刻者迥有不同。”丁福保 《序》:“《总龟》《渔隐》《玉屑》等书,卷帙甚富,而《渔隐》独辗转摹刻,《玉屑》次之。

摹刻本,也称翻刻本。翻刻本是照所依底本原样翻雕,它除了可以改变字体以外,它如行款字数、板框大小、边栏界行、板口鱼尾等,都不能随意改变。因此,在着录古书版本时,对“翻刻”概念的运用,要严格掌握。


摹刻本《集古印薮》渊雅堂摹刻本


|石印本


石印本,用石印印刷的图书。这也是晚清时传入我国的一种现代印刷方法。 采用药墨写原稿于特制纸上,覆于石面,揭去药纸,涂上油墨,然后用沾有油墨的石版印书。


石印本《邓石如印存》



何谓锌版本


锌版本印谱是以原石印或原古玺印,通过照相以制版技术制作而成的,当这些制成品完成后,就用来直接钤拓成印谱,这些采用锌版钤拓而成之印谱称之为锌版本印谱。



用木板雕之板框


用锌版印刷之印稿纸


下就是以锌版制作出来之印章,如图:“倩盦”“迢迢阁”这两方乃吴湖帆自用印,“倩盦”常见于吴湖所作书画作品中,而“迢迢阁”是吴湖之收藏印。




出过锌版印谱之出版社


1.有正书局


有正书局创立于光绪三十年(1904),是由狄平子创立。首开复印精品之先河。为使印刷精良,不惜高薪雇用两名日本技师专门负责古画印刷,并带教几名艺徒。


2.神州国光社


神州国光社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由黄宾虹、邓实创办。最初以珂罗版影印书画、字帖、金石、印谱等。出版了黄宾虹主编的古今名画集《神州国光集》,还有《神州大观》,精选古今名画、书法、印谱等二百余种。


3.吴隐创立之西泠印社及上海分社


西泠印社,创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是由四位篆刻家丁仁、王禔、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为了推行“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壮举,亦为了解决印社营运经费,吴隐于西泠印社创社同年光绪三十年(1904),于上海设立了上海西泠印社,以“西泠印社”为招牌之经营实体,以发行印学书籍、出版印谱及文房用品为主。




现时藏于书斋中的锌版印谱,数量就超过百种以上,今次与大家分享锌版印谱,就以现时坊间常见之几位篆刻名家之印谱作为例子。


|《鈢苑》



另名《玺苑》,二册,分卷。田焕(有章)编辑十一家所藏古玺而成《鈢苑》此谱。板框粗线墨刷,半框横12.1cm,竖19.9cm,册一扉叶有罗振玉署“鈢苑,松翁署题”篆书题端,次见吴昌硕、章炳麟、姚华、褚德彝、丁辅之、谭泽闿等序各一则,及此谱印章藏家目录一则,册二扉叶有高野侯“鉥苑,高显野侯”篆书题端,继高野侯序一则,谱末则附田焕有跋一则,书口上署“鈢苑”楷书字样,下端另署“武昌鉴雅斋藏”楷书字样。册一计五十六叶,一叶题端,九叶序跋,一叶目录,四十五叶钤印,每叶钤印一方,印下附印面墨拓,印下无附释文、材及印钮样式,录印四十五方;册二计六十一叶,一叶高野侯题端及序,二叶田焕有尾跋,五十八叶钤印,每叶钤印一方,印下无附释文、材及印钮样式,录印五十八方;全谱总录印一百零三方。成谱于民国十三年(1924)。


田焕所辑之《鈢苑》

书籍外观:线装18.50 X30.50cm

编著者:田焕(有章)


是谱每叶钤印一方,每印一钤印一墨拓,颇精善。田有章尝得永明周譻斋所集古玺,遂以家藏及陈簠斋、

潘郑盦等十一位收藏家所藏汇为此谱。



《福山王氏劫余印存》 


 一册。河北第一博物馆据王崇烈(汉辅)所辑本,制成锌版重钤拓而成《福山王氏劫余印存》此谱。是谱无板框,谱末有王崇烈考释十四则,王崇焕题志一则,无书口字样。全谱计四十二叶,谱末四叶考识及题志,六十七叶钤印,每叶钤印一方,印下无系释文、质材及印钮式样,亦无说明文字,录印六十七方;成谱于民国十七年(1928)。  


河北第一博物馆所重辑《福山王氏劫余印存》

书籍外观:线装10.50X16.30cm

编著者:河北第一博物院


原谱为王崇烈(汉辅)所辑,河北第一博物馆据王崇烈(汉辅)所辑本,制成锌版重钤拓而成《福山王氏劫余印存》此谱。



浙江美术学院水印厂出版的所谓原钤印谱


1977年,浙江美术学院水印厂出版了数种所谓原钤印谱,

计有:《黄宾虹常用印集》《潘天寿常用印集》《刘海粟常用印集》《吴昌硕自用印集》等等,于版权叶说是手拓,但没有说明是用原印钤拓或是以锌版制版钤拓,大家试想想,这些所谓常用印中所录画家,有部分画家已辞世,生前所用印有部分已捐予博物馆,或已散失,要将这些画家之常用印集中在一起制作印谱是没可能,因此权衡之下祗可用锌版制作,然后手拓成谱。


  《黄宾虹常用印集》


《潘天寿常用印集》


《刘海粟常用印集》


《吴昌硕自用印集》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印系列


1980年,天津博物馆曾编辑并出版,由天津杨柳青画社手拓计有:《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战国鉥选》,《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汉魏官印选》《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汉魏私印选》《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箴言吉语印选》,这四种印谱均在谱末版权叶记云: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战国鉥选 

编辑: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出版:天津市杨柳青画社 

          一九八零年七月手拓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战国鉥选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汉魏官印选》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汉魏私印选》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箴言吉语印选》



 原钤和锌版的区别


为了给大家更加深入一点认识何谓锌版钤拓本,以下就用《赵撝叔印存》及《杭郡印辑》这两套印谱作为说明。


(一) 边款有水渍


因为锌版是由金属腐蚀制成,锌版密度比石章更高,表面更平滑,因此于拓边款时,因纸张经多次磨擦,印稿纸容易磨薄及将宣纸压缩纸张,印稿纸经多番磨擦后会产生一种透明感,这度透明边缘会较拒水,因此会造成一道水渍纹。

 



(二)有挫痕


锌版经酸性液体腐蚀后制成粗样,这粗样制成后必须打磨成与原印一样大小之模型,更因腐蚀后粗样并不平坦,就会进行另一道工序,这道工序就是以钢挫挫平多余部分,若这挫平工序做得精细,当然就不会造成判别锌版本之一个破绽,亦不会后来作为分辨锌版本印谱之重要依据之一。



 

(三)边款字口不清澈


边款是篆刻家直接用刀于印石上直接署款或记事,所以边款可以见到用刀是十分爽利,字口甚清澈,因此一般拓边款,大多要求边款字口必须拓得清澈,方能表现出猛利挺拔之感觉,若边款字口拓得模糊不清的话,就不能表现这种猛利挺拔之感觉,用原石拓出来的边款,这种猛利挺拔之感觉会一一表现无遗,但若以锌版腐蚀出来之边款,就失却这种感觉,并且字口会模糊不清。当然;若祗拿锌版印谱看是看不出问题所在,若有原石钤本与锌版本并列对比,这问题就会一清二楚。








(四)以锌版钤拓出来之印蜕白文会变幼

 

以下就用锌版本之《赵撝叔印谱》及《二金蜨堂印谱》这二套印谱,选取数个印蜕及边款;用以原石钤拓之胡树本《二金蜨堂印稿》《观自得斋印集》或《听雨楼印集》三种版本亦选取数个印蜕及边款作为说明。

 



第一组:

作比较的印是赵之谦(撝叔)之自用印,印文刻「以分为隶」白文印,这方印许多印谱都有著录,尤其是于西泠印社所出版之《赵撝叔印谱》及上海潜泉印丛均有出版过。



第二组:

赵之谦(撝叔)自用之「二金蝶堂」白文印,「二、蝶、堂」三字变幼明眼人

一看就能分辨出来。


第三组:

作比较的印是丁敬所刻一方白文印,印文刻「玉几翁」三字,「玉几翁」于听雨楼辑本《听雨楼印集》及西泠印社辑本《龙泓山人印谱》均有载录此印。


第四组:

是丁敬所刻的「杭州郡」三字白文印,大家先看看原石钤之「杭州郡」印蜕,「杭」字左部「木」字下半部原来是很粗,制成锌版后变幼,右部「亢」字亦明显变幼;「州」字原石所钤印蜕整体变幼;「郡」字之「尹」字部分尤其是三横划变幼很明显,而「邑」部上半部之「口」字部分变幼亦是很明显。


(五)以锌版钤拓出来之印蜕朱文会变粗


第一组:

以一方朱文印「赵之谦印」为例,右图「赵之谦印」之赵字左部「走」上部分及「肖」上部分明显变粗,「印」字整体都变粗,「之」字亦是如是,而「谦」字左侧「言」字变粗,右侧「兼」下部变粗。


第二组:

「鉴古堂」朱文印,原石钤印本「鉴古堂」一印,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时原印四外围框基本是原整的,但于民国六年(1917)经锌版制作后,四外围框已有部分去掉,是锌版制作过程中不小心所造成的。而整方印之外围边栏除了变粗外,锌版本还出现严重的断裂。


第三组:

「古杭」朱文印,原石钤拓之「古杭」朱文印字体虽然较粗壮但甚古拙,四外围框比字体较幼,但经制版后,「古杭」两字字体变得如墨猪,失去那种古拙精神,变得软弱无力。除变粗外,整个字体都变了形,失去原字之挺拔。


 

第四组:

「石泉」朱文印,此印本最能体现丁敬之平淡与峭折,但一经制版后,「石泉」一印就失却了丁敬这种平淡与峭折精神。


(六)以锌版钤出来之印蜕日久会变黑


锌版是以酸性液体腐蚀而成的,表面一定残留有酸性液体,这种残留之酸性液体不易挥发掉,会长期残留于物体之内。原石钤拓本是王秀仁钤拓,锌版拓本是吴隐先生所钤拓,原石钤拓本在前,锌版本在后,相隔时间应有十年八年之距,原石钤拓本印蜕颜色历久不变,而锌版本所钤拓之印蜕到现在就变成黑色。



(七)锌版制作过程中会将原有部分原件删除


在制作锌版时,有时候将一些原有之印钮不经意去掉,这是制版工人不懂之故,如:「鉴古堂」一印,原石是有钮式,但制版工人不经意将其印纽部分删去。




好消息


上海书画出版社从林章松先生的印谱中精选出来的原色珍本印谱丛刊马上就要跟大家见面啦!

最先要跟大家见面的呢是《晚清四大家印谱》

为方节庵所辑,1函5册,白纸线装。内收吴让之、赵之谦、胡钁、吴昌硕四人的精品篆印。


晚清四大家印譜


第二种,《赵之琛補羅迦室印谱两种》:


補羅迦室印譜(1887年八册本)


第三种,《赵之谦二金蜨堂印谱三种》


二金蜨堂印谱·胡澍本


第四种,《二十三举斋印摭》:



第五种,《传朴堂藏印菁华》:



第六种,《张氏鲁庵印选》:



一起一边攒钱,一边期待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