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株洲老中医曹可仁:投身中医一辈子

 SantoXie 2018-12-08
 

◆曹可仁,长沙人,73岁,主任医师、教授;原株洲县中医院院长兼书记,湖南省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资深内科专家。现为神农中医馆馆长。

◆少时的一场病,改变了曹可仁的人生轨迹。有幸遇到一名老中医,得以捡回一条命。“学医,不仅有利于治自己的病,还能救其他病人于危难之中”。

◆他从医50年,医学功底深厚,悟性极高,善于吸取前人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能融会贯通。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专著6部。

◆“干一行,就爱一行”,因为热爱中医,他筹建中医院,创办中医馆……他说:“中医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不能丢。”

        擅长领域:擅长内科妇科儿科常见病、疑难杂症,对心血管、消化道疾病、中风、冠心病、乙肝、糖尿病、骨退行性病变、帕金森综合征、肌无力、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等有独到之处。


       有人说,走近老中医,就是走近一部内容丰厚的医书。曹可仁,就是这么一部厚重的医书。他这一生的经历,他所处的那个年代,他破碎的儿时梦,他骨子里的中医情结……都是这本书中精彩的章节。

       日前,记者在神农中医馆采访他,古稀之年,精神矍铄,谈吐间,思路清晰,现在一周上6天班,也不觉得累。说起过往的故事,他不时哈哈大笑。这位在中医学界摸爬滚打50多年的资深专家,其笑对人生的乐观心态,更为后人所称道。


少时患病 弃“艺”从医

       若不是少时患了一场大病,曹可仁很有可能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在长沙雅礼中学读高三那年,毫无征兆,曹可仁患了“风湿热”,全身瘫痪,他身体的每一个骨节,像戴了戒指一般,呈现青紫色的圈,发着高烧。10多天,他躺在医院,处于昏迷状态,不吃也不拉,几位西医来诊治,效果都不理想。心急如焚的家人,抱着试一试看的心态请了一名老中医来会诊。

       几副中药下来,奇迹发生了,曹可仁明显好转,在医院休养了2个月后,他重新回到了学校。可是,原先那个爱好运动,足球踢得一级棒的男孩,现在连一脸盆水也端不稳,一条很窄的沟也跨不过。

       梦想在绝望中挣扎。高考来临,现实的残酷和中医的神奇让他做出了选择,18岁那年,他考上湖南省中医学院医疗系。做不了运动员,当一名医生也不错,有利于治自己的病,也能像那名老中医一样,救病人于危难之中。

       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从医50多年来,他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几十年的临床生涯中,他始终秉持医者“见彼之痛,若己有之”的情怀。


大学苦练内功 毕业后基层历练

       虽然曹可仁的外公是长沙有名的医生,可年幼的他对外公并无深刻的印象。他没有出生在中医世家的背景优势,也没有医学氛围的熏陶,从大学起步,勤练苦修。

       老一辈的中医人,哪怕到了80多岁的高龄,照样早上五六点起床,晨读或背诵《汤头歌诀》、《药性赋》、《脉诀》、《伤寒论》等。曹可仁看着,记着,也做着。

       大学时代,结识了一辈子的挚友如李肇夷、吴子明,这两个好朋友都是中医世家,他俩的父亲李聪甫和吴震先生都是湖南近代大医家,耳语目染,曹可仁深受影响,加上勤奋刻苦,为日后的行医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学6年,转眼即逝。毕业时正好碰上“626指示医疗下农村”政策,曹可仁被下放到株洲县的鸿仙卫生院。

       鸿仙卫生院地处偏远,没有公路,条件极其恶劣,记得第一次去报到,他步行,途经五里墩、白关,直到夕阳西下,他才走到鸿仙卫生院。那个年代,不知道什么叫艰苦,心里激荡的全是医生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情怀。

       没有公路也罢了,电灯也没有。爱学习的曹可仁,白天忙碌着出诊看病,晚上就在煤油灯下看书。当时,这个卫生院的医生有10多个,大部分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去了,留宿在卫生院的只有曹可仁和另外一个从湘雅学院毕业的女生和一个老药师。

       一天晚上,煤油灯下,曹可仁正专心致志看书,墙角洗脸架下面,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他把煤油灯凑近一看,原来有两条肥硕的蛇从洗脸架下面的出水口,爬了进来。他大声喊人把蛇赶走,女同事吓得大叫,他和另外一名老药师,拿起扫把,把蛇赶走了。刚才惊心动魄的一幕,并没有扰乱他的心,蛇被赶走后,他又回到煤油灯下,继续看他的书。没料到,一会儿工夫,刚走的蛇又回来了。他也很淡然,又叫来同事帮忙赶蛇,赶完蛇,他又迅速沉下心来继续看书。

       白天,背着一个箱子,他到处出诊。“哪里喊,就去哪里看病。”有一回,有个病人下颌关节脱臼,下巴掉下来,卫生院的医生早上就被请去诊治,到下午还没有把下巴复位好,那天正好曹可仁休息,回来后被喊了过去。曹可仁见状,用两个拇指伸入嘴巴中,轻轻下压再往上推,眨眼工夫,把就脱臼的下颌复位了,在场的人纷纷叹服曹可仁高超的医技,患者家属为表感激,拿出好菜好酒招待,曹可仁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说完,便起身告辞,顶着月光,回到了卫生院。人们记住了这个瘦瘦的,年轻的,从长沙来的医生。从这以后,曹可仁的名气越来越大,请去看病的人也络绎不绝。

       后来,曹可仁因出色的表现,先后供职于株洲县卫生局,株洲县人民医院(任副院长)、株洲县中医院、湖南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省中医药高专附属医院,目前,任神农中医馆馆长。


好医生标准:灵性+悟性+仁慈之心

       卫生院的基层历练,曹可仁不仅将大学里的所学运用到临床中,还跟民间的老医生学到了不少经验。

大隐隐于市,高手在民间。当地的卫生院就潜藏着这么一位民间名医,姓罗,不管什么病,几副药服下,药到病除。曹可仁常跟这位老医生学习,他将大学所学的书本理论知识与老医生所传授的经验结合起来,融会贯通,获益不少。

       他还师从浏阳名医钟荣益,钟老医生是典型的 “经方派”,每天看百多个病人,病人服用他开的方子后,有奇效。为何他的方子如何神奇呢?曹可仁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钟老医生其实就主要是巧用《伤寒论》里的方子。

      “方子用得好,用得活”这是曹可仁对钟老医生最深的印象,一个最平常的小柴胡汤,就能治疗很多的疾病,关键是要“用活”了,“辨证论治”和“理法方药”,这个是中医的精髓。

       曹可仁的学生向记者讲了这样的一个案例,株洲摩托车大市场有一中年男子,得了一种古怪的病,皮肤硬化3年了,越来越硬,关节都伸展不开了,在省内各大医院求治无果,曹教授看了以后,认为是肺气不足,血不养皮所致,遂用当归饮子加减,简单的几味药,两张单子,药到病除。这么简单的方子能治好疑难杂症,曹可仁的学生们顿时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采访时,曹可仁对记者说,一名医生,首先要具有灵性,太呆板的人,当不了中医。此外,书本理论知识,要运用到实践当中来,“尽信书不如无书”,悟性怎么获得,需要靠日积月累的临床经验获得。

       “医生是病人的贴心人”,这是曹可仁行医的准则。他说,病人患病,本身就受苦受难,这时若还借机发财,这是不仁道的。医生要有医德,要心怀仁慈之心,想病人所想。曹可仁很喜欢这副对联:“贴人、贴心、贴心人(上联);崇道、崇德、崇道德(下联)”,他说,不论病人富贵还是贫穷,医生都要一视同仁,做病人的贴心人。每每跟病人开药,他都优先开价格便宜且疗效佳的药,疾病实在需要贵一点的药时,也会征求病人的意见,若病人的经济条件不允许,则会用其他办法去代替。


中医情结:创建中医院+创办中医馆

       1982年,株洲县还没有中医院,当时,作为株洲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和业务骨干的他,被时任株洲县领导的王汀明授以重任:筹建株洲县中医院。

       “一块牌子,一个章子,一套班子,一辆车子,2万块钱”,这就是曹可仁筹建中医院的全部“家当”,曹可仁也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既然领导信任,就风风火火去做了。先是花2万元租来一个场地,然后到处奔波筹钱,1年后,从无到有,株洲县中医院成立了,这过程的艰辛和苦楚,无以言喻,曹可仁最开心的就是,株洲县从此有了自己的中医院。

       时光匆匆流走。30年后的今天,中医院西化很严重,中医人才凋落、市场萎缩……这样的现象,令曹可仁深深忧虑。

       一次偶然的机会,外出旅游途中,他看到发达的省份中医馆开得如火如荼,当他昔日的学生提出想创办中医馆时,他很是赞同,一拍即合,他出谋划策辅助学生把中医馆创建起来。

      “中医是我们的国粹啊,自己干几十年的事业,不能就这样没落了。如果能把我们这些老家伙聚集在一起,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医馆,那是多好,不说赚钱,至少是传承中医文化的大好事。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他说。

        2013年,位于天元区共和城的神农中医馆建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