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一阁博物馆中,竟收藏了一堆“笨重”的古砖头,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坊 2018-12-08

提到宁波的古文化,就不能不说天一阁,它始建于明朝中期,被誉为是亚洲最古老的三大图书馆之一,绝对是宁波文化学者们的骄傲,但是这里却有个问题,一直让人感到很困惑,那就是在天一阁内,有几间专门收藏古砖的藏室,所以很多读者就会问了:这明明是图书馆,为何会放这么多的古砖呢?如果您也有这样的疑问,那就接着看小编在下面给您一一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如果有的读者去过天一阁,那想必也去看过这些古砖,如果您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每一块古砖上都刻有铭文,比如像是“清道光廿五年城砖”,“嘉靖三十四年”或者“洪武七年”等这些关于时间的文字,这就说明,上面的砖是明清时期烧制的;另外还有古砖刻写的是人名,如“宋故仁和知县”等,这就说明究竟是谁烧制了这些砖;而且有的古砖还雕刻有花草鸟兽,这就说明,这些古装曾经装饰过富豪官府的庭院屋宇,一块砖头,没有文化,可是一块刻写着文字,刻写着图案的砖头,却是承载着历史,记录着文化的宝贝。

因此,天一阁收藏这些古砖,就是因为它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的价值,通过解读这些古砖上的文字和图案,也就能了解宁波古城,这千百年间的历史更迭,那么这些古砖是从哪来的呢?这就要从头说起了。

宁波自古便是海防重地,所以城内修筑有众多的古城墙,但是在民国时期,宁波市政府为了加快经济建设,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于是就将这些古城墙陆续拆除。一时间,这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宁波古城,也就变成了一地的废墟。然而,在这些废墟中,竟然有了一些惊人的发现。

当时有一些宁波学者,偶然发现在这些古城墙的废墟中,竟然有为数不少的铭文砖。这里的“铭文砖”指的就是砖上带有摹印的砖块,而且铭文的字体古朴,极富有江南民间书法的特色。根据专家和学者们的研究,发现这些铭文砖大多是历朝历代的墓砖,也许是因为在修建或修补古城墙的时候,由于砖料匮乏,所以就从周边的古墓挖掘了大量的墓砖。

如果不是因为拆城,估计很多人也还不会知道,有这些铭文砖的存在。而根据砖上刻的时间可知,这些铭文砖既有唐宋和元明清时期的,也有魏晋的,甚至是还有汉朝的,而这些铭文砖,也就是现在陈列在天一阁的古砖,因此,一门新的学术研究领域也就由此诞生。

而在大师云集的铭文砖研究领域内,近代的著名收藏家马廉,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著作《鄞古砖目》,有厚厚的五卷,成为现在人们了解这些铭文砖的重要参考资料。后来,出于家乡的热爱,也恰逢1933年天一阁重修,所以马廉便将自己收藏的两千余块铭文砖,全部捐赠给了天一阁,因为这些铭文砖中有大量罕见的晋砖,故此,陈列这批铭文砖的阁楼也就叫做“千晋斋”。但在两年后,也就是1935年,马廉在北京大学授课时,突发脑溢血逝世,所以,如今的“千晋斋”,除了收藏众多的古砖之外,也还是对马廉教授的一种纪念。

由此可见,有文化的宝贝才叫文物,若不然就只能叫商品,所以“千晋斋”中陈列的古砖,不能说它是砖块,应该说它是一本一本的古书,它所记载的是整个老宁波,千年的历史的演变,以及文化传承,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读读这本砖头“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