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民歌365首,真正的民歌大全!赶紧收藏!

 张問骅 2018-12-08

民歌,人民之歌。 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不其然会产生一类人类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 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而社会学或大众俗称之为民歌(谣)。


它和人民的社会生活有着最直接最紧密的联系,民歌是经过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作、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无数人智慧的结晶,音乐形式具有简明朴实、平易近人、生动灵活的特点。


一、各省经典民歌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 庆》

《山 东》

《陕 北》

《山西》

《江苏》

《浙江》

《河北》

《河南》

《江西》

《安徽》

《青海》

《湖南》

《湖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台湾》

《云南》

《海南》

《广西》

《广东》

《福建》

《甘肃》

《贵州》

《内蒙》

《新疆》

《西藏》

《四川》

《宁夏》

《香港》

《澳门》



分类

(1)高原山歌

山歌是中国民间歌曲的代表性体裁之一,是人们在山间野外放牧、砍柴、挑担、锄草、行路等个体劳动生活中随意咏唱的一种短小民歌。歌者完全不受正在从事的劳动节奏的限制,兴之所至,引吭而歌,唱腔充满自由、奔放、舒展、悠长的特色。中国的山歌流传很广,但主要集中于西南、西北及北部高原、山区广大地带。另有豫、鄂、皖交界的大别山,粤东北、赣南、闽西武夷、罗霄、南岭三山交汇处等山歌流传区。代表性山歌品种有:陕北?“信天游”;内蒙古?“爬山调”;晋西北?“山曲”、?“烂席片”;甘肃、青海、宁夏?“花儿”(或称?“少年”);大别山区?“慢赶牛”;四川南部?“晨歌”(又称?“神歌”);云南彝族?“海菜腔”;藏族?“拉依”;赣南、闽西、粤东北?“客家山歌”;苗族?“飞歌”;瑶族?“纳发”;壮族的?“欢”、?“比”;达斡尔族的?“扎恩达勒”等等。每一民族或每一地区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山歌歌调、歌风和衬字衬腔的习惯用法。

二、云南民歌


(2)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俗称?“号子”或?“哨子”,是中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普遍流传于全国各省区。其主要功能,就是统一大伙的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节人们的劳动情绪。多种多样的生产劳动,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的歌唱方式,基本上以?“一领众合”为主。即一人领,众人合;或众人领,众人合。在节奏较缓慢的号子中,领句较长,合句稍短;而在较为紧张的劳动中,领句、合句都十分短促。另外,在一般情形下,都是领句结束后,合句再进入,但也有在领句还未结束,合句就提前进入,造成两声部重叠的结构形态。


三、山西民歌








(3)稻区?“田歌

中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作区之一。自古以来,稻农们都习惯于在栽秧、薅草、车水、挖地时唱歌助兴。这些民歌名目繁多,总称为田歌。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江苏中南部的?“格冬代”、锣鼓车;上海青浦的?“田山歌”;安徽的?“喊秧,江西的?“锄山鼓”、?“打鼓歌”;湖北的?“畈腔”“远安花锣鼓”。


(4)城镇?“小调”

小调(或称小曲)是广泛流传在各城镇、集市的一种民歌体裁。长期以来,经过城镇职业、半职业民间艺人的加工、磨练,形成了结构较均匀、节奏规整、曲调细腻、主题内容多样等一系列题材特征。


四、陕北民歌



(5)云岭?“双声”

长期以来,人们都以为中国的民歌一律是单声形态的。直到20世纪40年代后期,音乐学家才开始在中国西南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陆续观察到了一组歌手同时唱两个声部的现象。从而,改变了以往中国无?“复音”民歌的陈见。


五、山东民歌



六、藏族民歌


七、新疆民歌



八、草原民歌


歌唱草原的歌曲


草原情歌

敬酒祝福歌曲


草原其他歌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