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有关三国时期的各种故事陆陆续续被搬上了大屏幕中,人们也对生活在三国时期的各位英雄豪杰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就好比刘备。三国时期,天下三分,分别为魏、蜀、吴,而刘备便是蜀国的帝王。很多人都认为他是一名仁君,具有仁义之徳,其实不然。也许未称帝之前的刘备确实是这么一位仁义之人,那时的他心系天下,以匡扶天下为己任。然而,这一切终结于他称帝之后。为了给关羽复仇,他罔顾百姓的性命,倾尽全力去攻打吴国,最终战败,并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临死前,他还使了一计,让诸葛亮继续辅助他的儿子——刘禅。
或许刘备称帝后,开始变得自满,已经听不进众臣的谏言,他一意孤行地要攻打吴国,为关羽报仇。然而,蜀国大败,既没有实现为关羽报仇的愿望,还把自己的性命也赔上了。不知道在将死之时,刘备有没有为自己的莽撞感到后悔。不过,无论后悔与否,这已成事实,接下来便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看看自己的儿子能否重振蜀国的威名,乃至一统天下。要达成这个目的,诸葛亮的辅佐必不可少。 这么一来,托孤便势在必行了。在临死之前,刘备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诸葛亮,希望诸葛亮能够像辅佐他一样继续辅佐他的儿子。但是也不强,如果自己的儿子实在是没有才能,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自立为帝。诸葛亮被刘备对自己的信任与器重所感动,,就像史料中记载的那样,答应了刘备的托孤之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