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寇来门户——大靖扒沙城

 弘道养正馆 2018-12-08

李发玉

过午风尘塞日黄,红旗闪火甲铺霜,

龙城管有骠姚将,缚取扒沙台吉狼。

    这是明代诗人陈写的诗《闻扒沙边警》之一。陈,字文冈,鄢陵人,明登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甘肃巡抚。陈撰有《文冈集》20卷,《四库总目》流行于世。曾多次巡视河西走廊,踏遍祁连,留下了不少珍贵的诗篇。

  明初,大靖地区名“扒沙”,属蒙古语,意为“街市”。扒沙城是执政者用来抵御北方蒙古族进犯的一个重要军营,初为甘肃镇甘州卫辖,后属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庄浪卫辖。详细始建年代无考。部分书籍将大靖在元、明时代的地名考证为“扒里扒沙”,实则为谬误。据史料记载,扒里应该在今黄羊镇以北地带。明末清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1631 ~1692)辑著的《读史方舆纪要》中载:“扒里寨在武威县东北,与县东之暖泉寨及庄浪卫之扒沙城具为甘肃寇来门户”。万历二十八年(1601)二月所立《大明碑》载:“钦差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兼理粮饷□□□□题过新边扒沙、土门二处新务戍军。”明确大靖地名为“扒沙”,而非“扒里扒沙”。

  明朝建立以后,虽然冯胜击败元军,但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贵族鞑靼、瓦剌诸部仍然不断南下骚扰抢掠,使明王朝在200多年时间里一直将修筑北方长城,增建墩、堡、营、寨做为当务之急。

  正德七年(1512年),驻牧在宁夏贺兰山以东,大同镇以西的蒙古部族阿尔秃斯和亦卜刺率部南侵,占据了古浪县境北部的大靖和土门地区,企图越过“汉边”继续南侵。正德九年(1514年)总督彭泽上《修复旧边疏》称:“近年阿尔秃斯、亦卜刺等贼之巢穴,则皆在宁夏贺兰山迤东,宣府、大同二镇迤西。也乜克怯、瓦刺二种,势孤力弱,久不犯边。甘凉一带近边为患之贼,皆自东而西者也。……盖此虏欲犯中卫、靖远、兰州、庄浪、甘凉地方,先拥众至迤北大松山等处住牧,肆出哨马,探听我边虚实及提备缓急,从扒沙(今大靖)等处,分道入寇。仍行巡抚都御史,督属起倩军夫,措给口粮及应用物料,趁时修复,务要如旧,量拨官军按伏防守、哨。又查镇番、山丹、永昌、甘、肃一带,废弃远年,应该修筑城堡墩台,一体复修,其哨夜不收。”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驻牧于河套地区的阿赤兔(顺义王俺答孙,宾兔子)南下,以假牧为名,驻牧于古浪县境东北部的扒沙,“劫掠窃据,肆螫不已”,时达38年之久。到了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阿赤兔纠合驻牧松山(今天祝县松山滩)的宾兔、宰僧、着力兔(宰、着两人均系宾兔的弟弟)和青海的永邵卜等,欲谋闯过边墙入据青海,妄图使河套、松山、青海之鞑靼连成一片。由此同明朝守边将士不时起冲突。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三月,在时任三边总督总制太子太傅李文的运筹帷幄下,集七路之师,分兵出击,直捣黑马圈河(今天祝黑马圈河)、扒沙等地,合围阿赤兔、宰僧、着力兔等,毙敌800人,投降9000余人。立于大靖察院的《松山平鲁碑》载:“时总制太子太傅李公文运筹玉幄,巡抚兵部尚书田公乐借箸金符,西宁兵备右布政使刘敏宽挥戈青海之南,又属庄浪兵备按察使梁云龙控弦乌岭之北,属甘州副使李景元率两河壮士由黄羊川,又属甘肃总兵都督同知提五郡官将于黑马圈,属西宁同知龙应坚振军旅在前,又属凉州通判使王伦挽刍粟在后……”七月,阿赤兔复行出犯,乘下雨毁坏边墙,官兵堵击,杀头目卜哈台吉等5名,散虏50多人。于是阿赤兔退回大、小松山(小松山,今古浪昌灵山地区)。九月二十五日至二十六日,甘肃巡抚田乐,甘肃都督同知达云,甘肃副总兵马应龙、凉州副总兵王铁块和镇番参将万赖等,集兵万人,兵分五路,会战大、小松山,官兵全胜,俘葛尔晚卜等882人,获牛、马、驼、羊1500多头(匹)。《明稿》载:“尽拔其巢,攘地五百里。”。阿赤兔等败走,扒沙始收复,取统一安定之意,改为大靖。《明史稿》:“甘肃间有松山,宾兔、阿赤兔、宰僧、着力兔等居之,屡为两镇患。巡抚田乐决策恢复,云偕副将甘州马应龙、凉州姜河、永昌王铁块等分道击之,寇远窜,尽拔其巢,攘地五百里。松山既复,为筑边垣,分屯置戍。”时修筑“松山新边”东至靖远县乌兰哈思吉黄河吊桥,西止古浪泗水铧尖滩,共长400里。其中在今古浪境内220里,即从泗水堡北之铧尖滩汉边接起,到裴家营乡之阿巴岭堡双墩岭双墩止;在今景泰县境内180里,即从古浪县裴家营镇阿巴岭堡之双墩起,到靖远县乌兰哈思吉黄河吊桥止。

   万历二十七年,筑大靖城堡、裴家营城堡、阿巴岭堡城(老城)。大靖城堡分内外二城,内城在旧存东北两面墙基上建筑,周围长四百八丈,开南、北、西3门,上起门楼3座;外城周围长三百七丈,开东、南、西3门,两城相连。裴家营堡城,周围计二百四十丈,开东门,上起门楼1座。阿巴岭堡城周长二百四十丈,开南门,上起门楼1座,角楼4座。

    在明代,扒沙城配备骑马320名,守兵1347名,营马421匹。后来在展筑的大靖堡城配骑兵260名,步战兵110名,守兵330名,共700名。

  清代,根据地理位置和战略需求,分别在大靖、裴家营、阿巴岭等城堡设营驻军防守。大靖营,设参将1员,中军守备1员,千总1员,把总2员,经制外委把总2员,经制外委千总2员,马战兵322名,战马431匹,步守兵1347名。裴家营,设把总1员,官战马2匹,守兵50名。阿巴岭营,设游击1员,千总1员,马战兵85名,战马85匹,步战兵38名,步守兵236名。大靖营,管辖70里(西从土门汛界崖头墩起,东至堡东25里的裴家汛界止),共烽墩13座,编号为靖字一墩至十三墩,共设守哨兵26名;设沟渠水栅8处,每栅把守兵1名,共8名。在城堡北4里处设“大靖门”1处,把守兵5名。另外,在大靖堡边墙外,设侦探墩2座,即:靖鲁墩距边墙20里;干涝池墩距边墙20里。每墩设望兵2名,共4名。至乾隆十四年,大靖堡仍存骑兵205名,步战兵148名,守兵330名,共683名。配备官战营马233匹,大神炮10门,马腿炮23门,骆驼炮5门,威远炮3门,小炮6门,子母炮8门,鸟枪304杆,挑刀10把,矛子30杆,把10把,弓矢65副。

  裴家营和阿巴岭营,共同管辖70里(西从大靖城东25里的大靖汛界起,东至阿巴岭东之双墩止。)其中裴家营管辖30里,阿巴岭管辖40里,共有烽墩12座,设守兵24名。设有水栅5处,每栅把守兵1名,共5名。在裴家营城堡北1里处,设裴家营门1处,设把守兵5名。在阿巴岭城堡北2里处,设“阿巴岭西门1处,把守兵10名。”又在阿巴岭城堡北5里处,设阿巴岭东门1处,把守兵10名。从东门至西门,边垣长五里,从东门至红水门,边垣长四十里。另外,阿巴岭有隘口五处,均筑有哨墩(东界牌墩距边5里,龙沟墩距边5里,灭贱墩距边5里,阿巴奠安墩距边5里,门墩距边5里);有哨墩2座(小阿巴墩距边5里,阿巴水墩距边5里),每墩设哨兵2名,共14名。裴家营界筑望墩4座(西界墩距边5里,裴家营墩距边5里,小沙沟墩距边5里,深沟儿墩距边5里),每墩设哨兵2名,共8名。

为防止敌寇进犯,在长城以外通往贺兰山、北套、镇番等路上,设隘口伏防、望敌人出没。大靖边外设9个隘口,距边30里有石峡子、明沙嘴、小海子、白涝池隘口;距边80里设青羊水;距边120里设十三个井、士里无素、黑琚湖隘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