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鑒畫故宮博物院藏董玄宰款兒《設色林和靖詩意圖》

 政玮飞翔的心 2018-12-08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

董其昌最为世人所知的理论就是“南北宗”,他受禅宗启发,阐述“自然”与“人為”的区别,认为南宗偏天机妙得,北宗偏人工雕琢。

他的《画旨》中说: 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

對“气韵生动”概念的理解: 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沉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之二「画诀」: 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似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 古人论画有云:“下笔便有凹凸之形。” 凡画山水,须明分合。分笔乃大纲宗也。有一幅之分,有一段之分,于此了然,则画道过半矣。 树头要转,而枝不可繁;枝头要敛,不可放;树梢要放,不可紧。 画树之法,须专以转折为主。每一动笔,便想转折处。如写字之于转笔用力,更不可往而不收。树有四肢,谓四面皆可作枝着叶也,但画一尺树,更不可令有半寸之直,须笔笔转去。此秘诀也。 画须先工树木,但四面有枝为难耳。山不必多,以简为贵。 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识。画岂有无笔墨者?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無笔;有皴法而不分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古人云:石分三面。此语是笔亦是墨,可参之。 枯树最不可少,时于茂林中间出,乃见苍古。 山之轮廓先定,然后皴之。 画树之窍,只在多曲。虽一枝一节,无有可直者。其向背俯仰,全于曲中取之。或曰,然则诸家不有直树乎?曰:树虽直,而生枝发节处,必不都直也。  画与字,各有门庭,字可生,画不可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生外熟  

董文敏推崇的南宗文人書畫,無疑是從文人築基的讀書寫字開始,是以,若判玄宰畫作,且觀其昌書法

楷書樂毅論卷 65歲

楷書陰符經 69歲

行書岳陽樓記卷 54歲

行書臨柳公權蘭亭詩卷 63歲

屈鐵之說書中盡顯,線條頗具獨立審美性,結字緊實韻律生動,章法從容惠暢絲毫不滯怠,牽絲懸針似鐵如銀,意動隨心且堅定無疑,飛白處散墨亦如斷竹,分而不散,撤手便生回彈之勢。

再觀思翁代筆團隊

世傳主要代筆人:一、趙左(早名:佐)字文度,華亭人(今上海市松江),宋旭弟子,創蘇松一派山水;二、吳振,字振之,號竹嶼,華亭人;三、葉有年,字群山,南匯人;四、釋常瑩,號珂雪,松江超果寺僧人;五、趙炯,字幼遠,又字行之,華亭人;六、吳易,字素友,一作楚侯,上海人,崇禎時期授文淵閣中書社人;七、沈仕充,字子居,華亭人,宋懋晉弟子,兼師趙左,雲間派代表人物;八、李流芳,字長蘅,號檀園,本歙人,僑居嘉定

趙左

沈仕充

葉有年


吳易

李流芳

靜觀代筆諸翁,宋旭/趙左/宋懋晉一脈而生的蘇松/雲間各支風姿綽約自成一格,真真明末畫壇眾英彥,手工讚👍🏻一枚。

說回《設色林和靖詩意圖》

設色林和靖詩意圖,橫64.2釐米縱154.4釐米

1620年作品,董其昌66歲

梅妻鶴子的林逋,詩句:山水未深鱼鸟少,此生还拟重移居,只应三竺溪流上,独木为桥小结庐。

故宫博物院藏《林和靖诗意图轴》,同一詩句不同的畫面表達,異卵雙胞胎,其詩句意境的配合度比設色版本更加貼切

上博藏《疏树遥岑图轴》,構圖一致詩文不同,相貌同而姓氏異,嘿,有趣的緊,此處按下不提,容後再考

再回《設色林和靖詩意圖》

先看書法

書法運筆快熟,絕無生拙之感,筆劃濕滑結字漫渙,失了顏體的盎然重骨,亦無雋永韻格,

右段章法拘謹,左段寥寥數字間的筆意卻三兩斷絕

再品畫面

細觀畫面,線條缺乏獨立審美性,書法運筆之感全無,樹木勾划如屈泥之作,烘染之法亦不至趙左,章法均衡散佈,實在太講理

至此,半蠖生莽斷:故宮博物院藏《設色林和靖詩意圖》款兒畫兒皆偽,疑似趙左一脈後學,如葉有年等,或偽作,或摹寫之作,或無款作品被加以偽款兒

丁大麥出品 昨日号不蠖,今日号半蠖

為赴魔都讀董並讀得懂董懵懵懂懂熱身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