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届的大学生,出国读书回来的就是不一样啊!你来评评看

 guanwangz 2018-12-08

一位新西兰留学生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国内外学生的差异对比

到新西兰留学前,朔霖在国内读高三。当时他既申请了澳大利亚,也申请了新西兰,但是因为去新西兰的签证办得快,为了赶上新西兰的开学,他就放弃了对澳大利亚留学申请结果的等待,来新西兰了。他认为上语言学校是浪费时间,所以,直接进了新西兰的高中读了两年,觉得受益匪浅。现在,他是新西兰某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四年新西兰的独立生活,使他对国内外的成长经历的差异颇有些自己的独到见解。

同届的大学生,出国读书回来的就是不一样啊!你来评评看

(1)国内:一切都已安排好——读书,进好学校,有个好工作

国外:有自己独立选择的空间,自己去安排和选择

在新西兰的四年里,朔霖回国探亲过几次,每次回国,都要呆一个多月。跟大多数中国学生一样,国内与新西兰比,毕竟要热闹得多,人多人气旺嘛。在新西兰,没有那么多人,没有那么热闹,但是,属于自己的空间多了,这就给中国留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要求这些还在成长的年轻人学会去安排自己的生活,或打工或上学,都必须目标明确,知道自己想要去做什么。

同届的大学生,出国读书回来的就是不一样啊!你来评评看

朔霖认为,与国内同龄学生相比,在国外的学生,学会了对自己将来的规划,比如,要考虑自己现在缺什么,自己的能力限制到什么程度,要去补充些什么,去学些什么。国内的学生则比较盲目,一般只知道要上个好高中,然后考一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一切都已帮你安排好了,自己只要往前走,缺少的是一个选择的机会。

朔霖说,在国外这几年的最大收获在于知道了自己要关注自己的人生道理,考虑以后想去做什么,怎么规划自己人生的蓝图。他觉得自己要是在国内上大学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主动性,而是会被动地跟着别人走。比方说,大家上大学,我也上大学;在大学四年里,混了四年也好,学了四年也好,不管你是努力的还是不努力的。反正最后一般都能毕业。

同届的大学生,出国读书回来的就是不一样啊!你来评评看

毕业后,有的父母亲可以帮自己的孩子找一份工作;如果没有父母帮助的话,就要靠自己去找工作,这时就得看机遇了;机遇好的话,碰到很赏识你的人,你的人生道路可能会不一般;不好的话,你就庸庸碌碌地过一辈子。这样的生活道路,使人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给人想要发奋的感觉。这就是说,在国内的年轻学生,大都缺少历练、阅历。朔霖在国外成长的体会是,阅历这种东西是靠你自己练出来的,磨炼出来的。如果没有那么多阅历的话,人就不会成长。

(2)国内:学习没有动力,不会有自己的长远计划

国外:有紧迫感,计划自己的未来

同届的大学生,出国读书回来的就是不一样啊!你来评评看

朔霖在国外的几年,看到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对这些成长的脚印,他自己觉得很骄傲,觉得自己是一步一步这样脚踏实地地走过来。在国外的成长,使他有了变化,而这些变化也决定他每一次回家的感受。他原来高中时的同学,到哪个国家去的都有,有在欧洲的,在美国、澳大利亚的,他们都有联系。朔霖每次回家与这些朋友见面,都会讨论出国的朋友和那些在国内上大学的朋友为什么想法不一样,差别在哪里。他们发现,没出过国的学生的一些想法,跟出国的人比,毕竟还是有点不太成熟,他们不会请去像得很远。

朔霖以他表弟为例,说表弟在国内跟他一届的,现在在国内上大学。他靠英语四级,没有过。朔霖就不理解,觉得国内教的那些东西不难啊,为什么没有过呢?他就问他的表弟,国内的英语不难啊,你为什么没有过呢?是语法还是口语?要是口语的话,他愿意提供帮助。他表弟说很多难题都是语法。朔霖说,语法不难,你可以看那些英语原版书啊什么的。

同届的大学生,出国读书回来的就是不一样啊!你来评评看

朔霖认为,他表弟就是还没有一种紧迫感,没有压力,当然就不会有动力了,就不会去想,我应该去学些什么东西。他说自己是商科中的会计和金融专业的,他就会想到,既然是学商科的,那这其中几个大块的东西自己都要知道一点,以后才可能在专业方面做起来得心应手,更容易上手一点。还会考虑回国后,要找份跟学的专业有关的工作,现在就应该去了解一下国内的市场是怎么样的。但是,很多在国内读书的孩子就不会这样考虑自己的将来,他们一般会想假期怎么出去玩,或在家怎么样,而不会考虑自己的将来。


同届的大学生,出国读书回来的就是不一样啊!你来评评看

(3)国内:假期里想着玩,没想过出去打工挣钱

国外:打工挣钱,也是为了一个课堂上得不到的经历

同届的大学生,出国读书回来的就是不一样啊!你来评评看

朔霖说,他就很不理解,国内的孩子为什么不去打工呢?他问过一些朋友,他们的回答是,无所谓啊。朔霖认为,如果对钱无所谓可以理解,但可以去做志愿者啊。但是朔霖看到,国内大学生似乎没有这个概念,也许是他们觉得没有必要。朔霖的观点是,做志愿者,对于年轻学子来说,要的是一个经验,不一定是为了钱。但是,在国内的人就不会这么想,就会认为,我读书就是读书,我就可其他说明事情都不用做;生活有父母照顾,如果是在同一个城市里上大学,还可以回家;钱不够跟父母要,出去玩旅游可以找朋友。

同届的大学生,出国读书回来的就是不一样啊!你来评评看

(4)国内:喜欢争,不喜欢谦让

国外:讲礼貌,谦让已成习惯

同届的大学生,出国读书回来的就是不一样啊!你来评评看

在国外,上公共汽车,习惯了排队上车;但在国内看到的,则是很多人抢着上车。朔霖说,回国后,去买什么东西,他总是说“请”,“谢谢”,就是有礼貌的语言,但是他周围的人觉得很不适应,很奇怪,总觉得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话啊。他在国外四年的生活,习惯了讲礼貌,但是回国后,人家说不可理解,你为什么这样子,你这样要吃亏的呀。他觉得自己是被大环境同化了,就是被国外的一些习惯给同化了。

在这方面,杭州确实走在了全国前列,马路斑马线前汽车礼让行人已成风气;排队乘公交的习惯也在慢慢养成。这些文明行为,也不是一朝一夕养成,需要这个社会来教育协作。

同届的大学生,出国读书回来的就是不一样啊!你来评评看


国外的教育,给学生的空间要大一些

学生在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后,若暂时不想读书,可以将学籍挂起来,去旅游,去打工,去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校教育中,对分数的强调没有中国学校的那种程度,而是注重每个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老师也不会根据学生的成绩给学生排名次,让学生互相警钟,给家长施加压力。这样的教与学,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选择空间,也使学校注重的不仅是学生的分数,还有其他方面。

同届的大学生,出国读书回来的就是不一样啊!你来评评看

比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工作,这其实也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第二,使他们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在生活上独立、自理;

第三,从小就懂得钱来之不易,学会计划用钱;

第四,这也是成长中的重要一环,即培养社会能力。

同届的大学生,出国读书回来的就是不一样啊!你来评评看

这个社会能力,指的是如何融入社会,与人打交道,在社会上自立。相比之下,中国的应试教育和与之相联系的家庭教育,则使大多数孩子没有自理、自立能力;没有要去打工、做体力劳动的概念和习惯;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以至成人了,有的还是“啃老族”,对父母没有感恩之心。而很多在国外上学的留学生最大的收获,也就在于学会了独立、自理。这些留学生的成长经历,也正折射出我们国内教育的缺陷。

原文摘自“新西兰中国留学生生存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