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武三大仙人的传说

 zqbxi 2018-12-08

古人将具有高超能力、可以长生不死的人称之为“仙”。如神话传说中的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等八仙,可谓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其实,临武历史上也出过不少仙人,也留下过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

成仙

成武丁

成仙,名叫成武丁,东汉临武北乡乌里人。十三岁时,他就身高七尺,在县衙门做小吏。长相奇特,很少说话,为人心胸宽阔大度,有主见。曾经送东西去郴州,州牧周昕认为他是个奇才就留下他让他做了文学主簿。

有一次,他到京城出差,回来时路过长沙。因为赶路错过了旅店,就在野外树下落脚。半夜里,忽然隐隐约约听到树上有人说:“到长沙买药去!”等到天亮一看,却是两只白鹤在树上!武丁感到非常奇异,于是很早就去集市药店门口站着等候,想看个究竟。不久,果然看到两个老人打着白伞一前后来了。武丁于是上前请他们用餐,两人微笑着答应。吃完饭,两人没有道谢就走了。武丁跟在后面走了一整天,两个老人回头看他不停地跟着,就问道:“你有什么需求?为什么不停地跟在后面?”武丁答道:“我知道你们有济生法术,因此想跟你们学习。”两个老人相视而笑,从袖中拿出《玉函素书》,一看,果然有武丁的名字。于是各自给了他一个药丸,要他吃下去,并说道:“你是地仙!你回去吧……”武丁向他们拜谢,接过药丸,吃下去,然后与他们挥手告别。从此,武丁眼睛能看透万物,耳朵能听懂禽鸟野兽的语言。

有一次,武丁与大家一起在庭院中闲坐。一群鸟吱吱喳喳叫个不停,武丁听后微微一笑。身边的人问他为什么笑。武丁答道:“在集市东边,有一辆车翻了,车上的米倒了一地,这些鸟在相互转告要一起去啄食!”派人去打听,果然是这样!

有一年春节,太守大宴宾客,有三百多人。太守要武丁给大家行酒,武丁给大家敬酒刚完。忽然,他满口含酒向东南方向喷去。大家都感到奇怪,问道:“怎么啦,先生?”武丁答道:“刚才临武发生了火灾,我这是在救火!”大家都笑了,说武丁怪诞不经。第二天,在厅府议事,大家都说武丁在宴席上不严肃,行为不恭。于是,派人前往临武查验。不久,临武县令张济的书信到了,说:“那天聚会饮酒,下午申时忽然在衙门发生火灾。从西北面开始发生,当时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南风很厉害。忽然,一阵云从西北直耸而上,直冲县城而来。紧接着下了大雨,火马上灭了,雨中都带有浓浓的酒香。当时不少淋雨的人都醉了……”

光和二年(公元179年)七月七日,武丁对他弟弟说:“今天是农历七月七日,织女要渡过银河,所有神仙都要回天宫,我也被召回。现在我跟你告别……”弟弟急忙问道:“织女为什么要渡河?兄长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武丁回答:“织女暂时要与牵牛见面,三千年后我才回来。”说完就断了气,尸体柔软,整个房屋充满了奇异的香气。安葬几天后,武丁有个朋友从临武出发到武昌冈东,正好遇上武丁骑道白骡向西走去。朋友就问他:“太阳就要落山啦,你到哪去呀?”“我暂时到迷溪去,很快就会回来的!”回头又说道:“我出来得很匆忙,有旧鞋一只在鸡笼上,有一把大剑在门背后。你回去后记得到我家去,告诉我家里把鞋和剑收纳好!”他的朋友到了他家,听到哭丧的声音,大吃一惊,说:“我和武丁在武昌冈相遇一起说了话,说他暂时去迷溪,很快就会回来。他要我告诉家里人,收纳好刀和鞋。怎么会这样呢?”家人说:“都已放入棺材,哪里还在外面?”就马上去找,果然在鸡笼上找到了一只鞋,在门背找到了一把剑。大家马上把这件奇弄的事报告太守。太守派人打开棺材,没有看到尸首。只有一竿青竹,长七尺多,还有一只鞋。于是,大家都明白武丁是托形仙去。人们都听说武丁在武昌冈乘骡,于是改称为“骡冈”。

袁仙

袁兴教

袁仙,名叫袁兴教,是临武平田乡人。性格耿直刚劲,很少与人交往,个性与众不同,不喜欢迎来送往的世俗那一套。他只与瑶兰塘艾孟轲交情很好,两人都是被十里八乡称赞的有威望的人。

成化年间,一天,有一个道人来到艾孟轲家,从袋里拿出两只草鞋要孟轲买下而且价格却要六两黄金。孟轲内心很喜欢,想买下来,但他妻子极力反对。孟轲只好放弃作罢。道人于是带着鞋离开了,到了樟山脚下,遇到了袁兴教。两人一番交谈,很是投机,一见如故。过了会,兴教说:“和你交谈,我受益很多。请等我去山里找些水来为你解渴……”那道人说:“心领了!这有何难?”只见他伸出右手,两指一并,然后转身指向身后石缝中。“哗啦啦…”只见一股清泉从石缝中喷涌而出。“来,你过来喝一喝,这水怎样?”兴教上前,用双手捧起水,一饮而尽。顿时,神清气爽,飘飘欲仙,似乎要飞起来一样。

再说,艾孟轲在家思来想去,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猛然间醒悟:这不是一般人,这是仙人!于是,马上出门追赶。跑到樟山脚下,远远地他看到了道人和袁兴教在一起。道人席地而坐,兴教低着头,垂着两手站在边上,好象师傅教导弟子的模样。艾孟轲很是懊悔,于是,冲上前去,叩头便拜,说道:“道长,请原谅在下的不敬!我愿跟随在道长前后……”道人发出一声尖锐的长啸:“噫……”,声响在山谷中久久回荡。然后,唱道:“一双草屦铁般牢,数两黄金价不高。若非浪听妻言好,带向蓬莱走一遭。”吟唱完毕,拉起兴教的衣袖,说道:“走吧!”于是,两人飘然离去。艾孟轲马上想追上去,可怎么也赶不上。

从那以后,袁兴教失去踪影,杳无音信。一直到现在,人们把那个地方称为“升仙场”,把那石缝间的泉水叫作“饮仙泉”。

王仙

王长松

王仙,名叫王长松。他是明朝临武东城人。少年的时候喜欢外出交游,出去三年才回来。不久又出去,过了五年才又回来。他从小不读书写字,但谈吐雅致而又合乎情理。对于大大小小的事情,他都能在事前预测个八九不离十。

因家里贫穷,王长松依靠在东云山的一家书馆做饭谋生。一天,他到土地圩去买茶。回来时,他在会公网桥见一人仙风道骨、谈吐不凡,于是上前搭讪。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近临武城时,两人依依不舍,只好挥手告别。分别时,王长松告诉他道:“我在东云的书馆煮饭,希望有空来坐。”那人很爽快地答道:“好的!三天后,我会去登门拜访……”到了约定那天,因书馆柴火不够,王长松必须上山砍柴,无法在家接待客人。王长松找到书馆的书生说:“今天我有朋友来访,因为我必须上山砍柴,无法接待。如果他来了,请你好好地替我接待他,并请转达我的歉意!如他方便,可以在家等我……”王长松走后,果然有人来访。书生真诚地以茶相待,并转达了王长松的歉意和挽留。客人坐了一个时辰,然后告辞走了。临走之时,客人在茶水中放下了药物。王长松砍完柴,赶回来。结果,客人已经走了,心中怅恼不已。因一路急着赶回,口中干渴,见桌上有一杯茶水,于是一饮而尽。没想到,竟然立刻就成了仙。

王长松和临武大司马刘尧诲是不分彼此的兄弟。他曾经称呼尧诲的字“凝斋”(注:古人称对方字,是表示对对方尊重。)尧诲笑道:“你不应该尊称我的字。”长松站起来,甩了甩衣袖,表示告辞要走。刘尧诲笑着向他致歉。后来,刘尧诲外出做官,不管是在东粤做知府,还是去征讨峒獠岛寇,都一直带上王长松。而王长松参与谋略策划,对军队进退、虚实快慢、战守胜负以及天气阴晴变化,他都能分析得条条是道,预测往往屡试不爽。大家对他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长松很守孝道。家里有继母,每当外出都会向她告别,并告诉大致的回家行程日期。每当归期将近,就赶紧准确行装。有人曾经想挽留他,他就流着眼泪,说:“和母亲约好的,怎么可以违背呢?”

王长松曾经到京师游访,拜访那些巨公名卿。礼部尚书尹台(1506-1579),字崇基,号洞山,江西永新县人。那时,尹台正在东南讲学,风靡一时。王长松回家时在永新拜访了尹台,尹台对他大加赞赏。临行给王长松写了一篇《赠序》,并题诗一首:“王叟山中出,烟霞气尚存。鹿便丰草卧,鸟惯碧林音。赋隧为谁者,循陔自暗魂。雄乎空识字,投阁愧元论。”回来之后,临武县令金元也写了一首《山人行》来赠送给他,其中有“……吉凶悔吝知始终,王生应是诩之宗,昔有鬼谷今长松。”把王长松与鬼谷子相比肩,足见对其赞许有加。

当时,王长松年近四十,尚未娶妻成家。刘尧诲极力劝他成家,并责备他否则会犯无后不孝之罪。长松不得已,听从了劝告。过了两年,有一天忽然告诉家人说:“我要走了……”于是就死了。世人都说是他尸解升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