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部六病医案专辑:痰核

 中医药拾掇 2018-12-08

原创: 三部六病小编 山西傅奇治

【1】

唐某,男,驻军干部。

周身起硬核数十枚,大如枣,无痛无作,3年来,渐增多,曾诊为“多发性脂肪瘤”。1975年,该处某医师在我所学中医,遂介绍来诊,除脉弦之外,余皆如常。以攻坚除痰为治。

处方: 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15g、牡蛎30g、夏枯草30g、王不留80g、瓜蒌30g、大枣10枚、甘草10g、川椒5g、桔梗5g。另鸡内金,炮甲珠等分为末,每次吞服2g,日3次。

每十余日一诊。至90剂疾无少变,证毕如初。唐惑疑,恐无效。师谓曰:“证之转变,有渐有骤,按尊疾之微象,宜有骤减。”其疑始释,服药不少懈。10日后复来,痰核皆缩小一半。至120剂则小如蚕豆许,至180剂,已无蒂芥矣。

【2】

高某,女,35岁,干部。

1963年春,忽于小腹及左下肢内侧生硬核,皮色不变,触之微痛,午后微热,背微恶寒。历三月,硬核渐增多至17枚,大小如杏核。经皮肤病研究所检查,诊为“回归热性结节性化脓性脂膜炎”。诊得脉弦而少数,舌尖略红。午后微热为邪居半表半里,腹腿之硬核因痰气凝结,聚而为患。不行气无以破其坚,不行血无以散其结,以攻坚汤合鸡甲散为治。

处方:柴胡2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20g、牡蛎30g、夏枯草30g、王不留100g、桔梗15g、贝母15g、附子3g、郁金15g、甘草10g、大枣10枚,分温三服,每次吞服鸡甲散2g。

服7剂硬核变软,背恶寒除,午后发热减。共服20剂痊愈。或谓“虽愈,恐有周期性复发”,今已19年,健康如昨。

【3】

武某,男,36岁,农民。

因食不洁之猪肉,致周身渐生硬核数十枚,大如杏核,无所苦,至某绦虫病研究所诊为绦虫包囊,因数量太多,不宜手术,遂来我所。诊得脉略弦,除病核之外,余皆如常。亦与攻坚汤

处方:柴胡15g、黄芩15g、苏子15g、党参20g、川椒5g、夏枯草30g、牡蛎30g、王不留100g、槟榔30g。

另,雷丸15g研细末,分三次吞服。4剂而硬核全消。

【4】

王某,男,61岁,工人。

1965年,右胸生一核,大如枣,稍硬,色泽如常,亦无它苦,而未介意。后渐长大,至1974年时已大如拳,至某院检查,诊为“胸壁结核”。患者不愿手术,于9月,来所门诊,脉弦而少数,舌苔微黄。亦以攻坚汤为治。

处方: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川椒5g、夏枯草30g、牡蛎30g、王不留60g、甘草6g、大枣10枚、生石膏30g、瓜蒌120g。

服8剂,肿块消除大半,30剂全消。

按语:上四例,病本非一,而辨证略同,均系气滞痰凝为患,故皆以行气解郁,消痰破结之法获愈,所谓异病同治也。至于第二例因午后发热而加重柴胡,证兼少阴而合入附子;第三例病由虫起而吞服雷丸;第四例病在胸部而重用瓜蒌者,又须知同中有异也。

【5】

李某,男,14岁,学生。

患者1971年4月开始,发现右下肢运动受限,走路跛行。8月在山西省两所医院作右髋关节摄片均诊断为“右股骨近端处骨囊肿”。半年后出现髋关节处疼痛,行常跌倒,逐渐加重,经多方求治,无效。1972年5月10日门诊,脉弦细,处以调神汤合攻坚汤。

处方: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川椒5g、甘草6g、大枣10枚、王不留90g、夏枯草30g、牡蛎30g、石膏30g。

1972年6月20日复诊,服药30剂后,症状全部消失,行走自如,再摄片,囊肿基本消失,嘱服药60剂。

【6】

杨某,男,46岁,教师。

患者于1972年4月初突然发现左上腹疼痛,有一块状物如拇指大,在某医院检查为“猪米虫病”,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未能同意。1972年7月20日门诊,处以调神汤合攻坚汤加味

处方: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川椒5g、甘草9g、大枣30g、王不留90g、夏枯草30g、牡蛎30g、槟榔30g、雷丸15g(包研细末分三次冲服)。

服上方6剂疼痛消失,肿块明显缩小,服12剂后,肿块完全消失。

触类旁通:攻坚汤、调神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